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genpa

陈丹青:两千年文脉已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9 06:58 | 显示全部楼层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孰对孰错,本无定论,智者思之,愚者辩之。
发表于 2011-7-9 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觉得所有的人都读了四书五经就恢复传统文化了?
错了。
文化不是文字那么简单的东西,文化是行为,是植入人骨子里的东西。所以只有当慢慢的熏染让人开始反思,开始回归国学,将自己的行为自然的融入到行为 ...
一代天骄 发表于 2011-7-8 23:33



我觉得你最好了解一下陈丹青是谁、做过什么、作品为何,再判定此人是不是一个SB比较合适。

或许您会说“我不用看他的东西,只看他在女性面前爆粗口就知道他是个SB”——您知道波德莱尔对女性做过什么吗?

陈丹青说四书五经,他指的是一个符号化的东西,即没有人再去研究“文化”这回事。他的观点与思想远比一个访谈里来得深刻与系统。

按照您这种简单又粗暴的观点,那么我也可以亦步亦趋地评论您一下子。

“都说一代天骄是这个论坛的才子,仅看这两条评论,似乎言过其实嘛。”
发表于 2011-7-9 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我再反驳一下,包括前几天看到另外一个板块在争执佛学。

之前在香港艺术馆的虚白斋,看到张大千在一副石涛还是沈周的画旁题的字。原文已经忘记了,但是大致意思是,【学国画不学书法,是俗画;学书法不学金石,是俗书。现代人看到古代画家泼墨山水,非常豪爽,但是不知他们也有谨小慎微、工笔微毫的时候。】

这段话对我震动很大,基本上相当于把我很久以前的疑惑,用直白的语言一针见血地点出了,也解释了。

为什么要说四书五经,甚至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颜氏家训?因为文化是要有积累的。看着高楼好,下面也必须有积累。包括上次在心香辩论佛学,这次一代天骄的回应,都让我想起那个“只建三楼就行”的老笑话。甚至说得更刻薄一点,上次辩论佛学,就是一帮没看过任何宗教典籍的菜鸟在跟一个入门者辩论。

你要辩论一件事,起码先去看看、去了解一下,再来说,“我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了,现在我得说抱歉我不同意你。”
发表于 2011-7-9 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到文化这个主题上来。

现在N多人说中国文化,就强调要自然、要朴素、要抛去刻意,仿佛这东西就是应该天生天长,任何一个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身份证的人,自打在医院生下来的那一瞬间开始,这种“文化”就“植入骨子里”了。可能吗?哪怕在古代,不识字的人还多了去了呢。没见过中国文化在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农民身上有什么体现。

但是起码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农民都晓得一件事,那就是读书好,要多读书,乡里的秀才也没见有金榜题名帽插官花的,照样受到乡亲的尊敬。老农民都晓得,只要家里有点积蓄,就要送孩子们去乡塾里念念书,识几个字,哪怕过年会给家里写个对联儿呢?

这是对文化的尊敬。当面朝黄土背朝天一辈子和文化没有关系的的老农民都会尊敬文化这件事,文化才能被尊敬,文化才能被传承。

这,就是陈丹青的本意。(当然他没举过老农民的比喻)

我反对的是只读过南怀瑾的人就大言不惭地来谈国学,以及诸如此类的事情。一代天骄在10楼的发言,刚好是陈丹青在N本著作里一再感叹的事情,只是其人无法想到他正在用自己的活证据证明陈丹青的观点:“然后直接在自己还没完全明白书中写的什么意思的情况下就断章取义的随意引用,而自己还觉得自己成了文化人。”

所以还是多读点书,多读典籍和经典,连气功爱好者水平与胡万林差别不大的南怀瑾,都能自封为国学大师,多少年后还有粉丝在论坛贴些“南怀瑾论禅学”的东西给他封圣……可见读书有用。

(附录:南怀瑾《小言黄帝内经与生命科学》 精和颜色  
  “再看佛的生命科学,有关这方面,大家从来都不敢讲,现在我老实告诉你经典上看不见而只有在律部有的资料。男人的精虫有青、黄、赤、白、黑五种,再加上酪色、酪浆色共七种。这个说法要去求证了,以我所晓得的,是有不同的颜色。譬如有些大哲学家、科学家,或者大英雄,他的精的颜色不同于一般。”)

PS:我看过《南怀瑾全集》十本其中的四本。
发表于 2011-7-9 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陈丹青瘦了、老了,哎。。

前几天看他另一个访谈,随便谈几句中美教育现象的。针对北京市领导说自己只是为北京人民服务的(针对在京的外来人员),丹青来了一句:那不王八蛋吗,艹他妈的。呵呵。

从陈丹青辞职事件以后,他在公众视线里出现的又多起来了,多谈论社会人文。还是活的很积极嘛。反省我自己怎么这么消极,财经、社会什么的东西杂七杂八也喜欢看,但只是觉得好玩,只是思考的过程带来一个智力上的娱乐快感,并不真的关注,更勿论去批判去愤怒。蜘蛛侠说了,能力越大责任才越大。我没能力,所以对于体制问题,许多重大的需要巨大力量才能推动改变的问题,了解一些,不做愚民就足够了。既然没能力移民,那么还是老老实实委曲求全想办法去赚点小钱,8小时外自己多娱乐娱乐自己好一些。
发表于 2011-7-9 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PS 狗四好久不见 最近怎么样
发表于 2011-7-9 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狗四说老农民,对文化的尊重,想起一篇文章,汪曾祺的,可做旁证,转载如下:

--------------------------------------我有姿势我自豪分割线-------------------------------------

中国人对于字有一种特殊的崇拜心理,认为字是神圣的。有字的纸是不能随便抛掷的。
    亵渎了字纸,会遭到天谴。因此,家家都有一个字纸篓。这是一个小口、宽肩的扁篓子,竹篾为胎,外糊白纸,正面竖贴着一条二寸来宽的红纸,写着四个正楷的黑字:“敬惜字纸”。字纸篓都挂在一个尊贵的地方,一般都在堂屋里家神菩萨的神案的一侧。隔十天半月,字纸篓快满了,就由收字纸的收去。这个收字纸的姓白,大人小孩都叫他老白。他上岁数了,身体却很好。满腮的白胡子茬,衬得他的脸色异常红润。眼不花,耳不聋。走起路来,腿脚还很轻快。他背着一个大竹筐,推门走进相熟的人家,到堂屋里把字纸倒在竹筐里,转身就走,并不惊动主人。有时遇见主人正在堂屋里,也说说话,问问老太爷的病好些了没有,小少爷快该上学了吧……
    他把这些字纸背到文昌阁去,烧掉。
    文昌阁的地点很偏僻,在东郊,一条小河的旁边,一座比较大的灰黑色的四合院。叫做图,其实并没有什么阁。正面三间朝北的平房,砖墙瓦顶,北墙上挂了一幅大立轴,上书“文昌帝君之神位”,纸色已经发黑。香案上有一副锡制的香炉烛台。除此之外,一无所有,显得空荡荡的。这文昌帝君不知算是什么神,只知道他原先也是人,读书人,曾经连续
做过十七世士大夫,不知道怎么又变成了“帝君”。他是司文运的。更具体地说,是掌握读书人的功名的。谁该有什么功名,都由他决定。因此,读书人对他很崇敬。过去,每逢初一、十五,总有一些秀才或候补秀才到阁里来磕头。要是得了较高的功名,中了举,中了进士,就更得到文昌因来拈香上供,感谢帝君恩德。科举时期,文昌阁在一县的士人心目中是
占据很重要的位置的,后来,就冷落下来了。
    正房两侧,各有两间厢房。西厢房是老白住的。他是看文昌阁的,也可以说是一个庙祝。东厢房存着一副《文昌帝君阴骘文》的书板。当中是一个颇大的院子,种着两棵柿子树。夏天一地浓阴,秋天满株黄柿。柿树之前,有一座一人多高的砖砌的方亭子,亭子的四壁各有一个脸盆大的圆洞。这便是烧化字纸的化纸炉。化纸炉设在文昌阁,顺理成章。老白
收了字纸,便投在化纸炉里,点火焚烧。化纸炉四面通风,不大一会,就烧尽了。
    老白孤身一人,日子好过。早先有人拈香上供,他可以得到赏钱。有时有人家拿几刀纸让老白代印《阴骘文》(印了送人,是一种积德的善举),也会送老白一点工钱。老白印了多次《阴骘文》,几乎能背下来了(他是识字的),开头是:“帝君曰: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未尝虐民酷吏……”后来,也没有人来印《阴骘文》了,这副板子就闲在那里,落满了灰尘。不过老白还是饿不着的。他挨家收字纸,逢年过节,大家小户都会送他一点钱。端午节,有人家送他几个粽子;八月节,几个月饼;年下,给他二升米,一方咸肉。老白粗茶淡饭,怡然自得。化纸之后,关门独坐。门外长流水,日长如小年。
    他有时也会想想县里的几个举人、进士到阁里来上供谢神的盛况。往事历历,如在目前。有一天夜里,他做了一个梦,李三老爷点了翰林,要到文昌阁拈香。旗锣伞扇,摆了二里长。他听见有人叫他:“老白!老白!李三老爷来进香了,轿子已经到了螺蛳坝,你还不起来把正门开了!”老白一骨碌坐起来,愣怔了半天,才想起来三老爷已经死了好几年了。
    这李三老爷虽说点了翰林,人缘很不好,一县人背后都叫他李三麻子。
    老白收了字纸,有时要抹平了看看(他怕万一有人家把房地契当字纸扔了,这种事曾经发生过)。近几年他收了一些字纸,却一个字都不认得。字横行如蚯蚓,还有些三角、圆圈、四方块。那是中学生的英文和几何的习题。他摇摇头,把这些练习本和别的字纸一同填进化纸炉烧了。孔夫子和欧几米德、纳斯菲尔于是同归于尽。
    老白活到九十七岁,无疾而终。
发表于 2011-7-9 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想了
感谢genpa 推荐
发表于 2011-7-9 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SB在记者面前发了一堆牢骚,这是我听完后的直接感觉。
一代天骄 发表于 2011-7-8 23:20

一代才人居然听后得出这样的感觉,越来越觉得你真是个可悲的人啊
发表于 2011-7-9 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体制内有些话是不能说滴,一说就会被带上帽子。所以丹青先生辞去冠冕堂皇的清华教职,恢复自由身,这份自由包括言论自由,老百姓总应该可以自由表达真实想法吧,一片丹心照汗青啊,先生没有私心,或许担心国之未来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5-7-18 18:04 , Processed in 0.051392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