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山人

“慢”的乌托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21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中的了悟 于 2011-5-21 14:53 编辑

……  这让我想起沙拉*梅特兰了,这位英国当代最有造诣的女作家之一,毛姆文学奖获得者,著名女权活动家,在《我自静默向纷华》的书里说:“那时我正想着当作家,不停的写啊写啊,玩着文字的游戏,人们以为作家都过着安静的生活,但实际远非如此,人人都加入某个作家组织,热烈的讨论。”她说她喜欢这种热闹的生活,喜欢说话,对聊天乐此不疲,对餐桌闲聊情有独钟,她难以想象热闹的生活安静下来会是什么样子。在这种生活中,她几乎实现了所有的梦想——出版了几部书,成了作家,把自己所想的用笔表达……但她终于开始喜欢上了安静!她选择独居,她到沙漠森林旅行,她到荒野孤岛寻求静默,她喜欢瓦尔登湖的生活,她说:“安静并非语言的缺失,而是有别于语言,不是声音的缺失,而是另一种并非声音的存在……”

         享利*梭罗瓦尔登湖的生活,与其说慢,不如说是一种深度的静,他到森林中去是希望从容不迫的生活,想尽情地生活,享受生命之精髓,过着斯巴达式简朴的生活,活得稳稳当当……他说:“如果证明这种生活是卑微的,那么就完全拥有它,理解它真正的意义,如果证明这样的生活是崇高的,就用亲身去感受它,好让我下一次远游时,能真实地描述它。”宗教常说:万簌俱静或片刻寂静,可度俗心入圣。她们都是作家,隐居荒原,以书为伴,在静默中读书,在书香中静默的生活…

        卡夫卡写给未婚妻的信里说:“你曾说,喜欢在我写作时坐在我身旁,听我告诉你吧,那样的话我根本没法写作了,写作意味着极度释放自己,最深度的自我解剖和告白。这就是为什么一个人写作的时候,总嫌静默不够深,总嫌黑夜不够黑的道理所在”。我们不是作家,我们只读他们的文字,但当我们欣然的拿一本书蜷坐沙发一角时,你会希望被打扰么?阅读是在静默中发生的,在这种时候,你只能听到作者与自己的声音,“什么是一本书能够给予我们而一个人不能给予我们的?一个可能的答案也许是——体验一种静默的关系”,这种独特的体验,是没有任何一个人说话的。

         “书是静了读的”,你说:“因为世事常相扰”。可当静默读书时,窗外忽然伸出一双小手,柔媚的招你去赴约,你踌躇了。流觞的曲水温婉的诗意是佛祖拈花的微笑,透着巨大的诱惑。有时想,我们对与书有关的信息感兴趣,勿宁说我们更对参加读书的人感兴趣,几十号人围坐读书是一种撩开神秘的激情满怀。我们追求安静并不意味着排斥社交、远离朋友,也不会舍弃写作的情感与文化的品味。我笑而不语,但修行的安东尼也许会说:“如此多人的到来是一种干扰,打破了我渴望的宁静。”

       静默像羞怯的时时要溜走的小动物,你必须保持安静,才能哄得住它,而人,只有让身体和心灵都静下来,才会发现自己有多浮躁。 慢,是生活;静,是心态;而读书,不只是曲觞流水的模仿。

       静下来,做自己,不好吗?
我自静默向纷华 (2).jpg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收起 理由
38°柠檬茶 + 2 真好!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1-5-21 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赞同{:soso_e179:}慢慢的去感受生命中的一切~
发表于 2011-5-22 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山人的文字很有启发,正好可以是一期读书会的主题啊:“生活乌托邦”
 楼主| 发表于 2011-5-22 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各位的精彩点评,就不一一回了,我所谓的西窗沙龙等想法,是从怎样弘扬西窗的读书与生活态度来的,有些东西虽然是乌托邦,但我们知道目标,努力了,就是一种态度与改变,有时或许有些东西真能改变自己的精神境界或追求,我只是说了个大概,没有表达到位,抛砖引玉吧。{:soso_e100:}
发表于 2011-5-22 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11# 雨中的了悟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读书时一种生活习惯,也是一个属于个人的小世界。如果就是愿意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也未尝不可,尤其是在当下这个浮躁的时代。

西窗存在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读书,如何读书,读什么书,更重要的是在于交流,而且是深度的,面对面的交流。我在这次读书会上说:关注西窗很久,在读书之余,也读了很多大家的作品,时间一长,便由心底生出认识这些文字背后的人的强烈渴望。是什么样的人,拥有什么样的经历和情怀,才能写出这样的文字和感悟。感谢读书会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这样的平台,尽管这个平台有时略显无助。

关于文字,我始终认为:对于作者来说,这些公之于众的文字已经代表着一个段落的结束,而非开始。文字本身已经与作者无关,她存在的意义就是让所有读到的人各取所需。活贬或扬,或悲或喜,或痴迷于文字本身,或追寻背后的故事,或仅仅是一个线路的参考,几点注意事项;如果能被调侃、嘲弄、鄙夷和憎恨,则更能显出文字本身的力量,实乃一件幸事。

在一个信息过度提供的时代,我们尤其需要去伪存真,认识世界,更认识自己。几个人坐在一起面对面的交流,就好比身边有几个镜子,每个镜子中都有自己的影子,通过他人之眼,之言,把自己看的更清楚,有何必拘泥于形式和内容这等表象呢?

昨日青岛访友。几多老友围坐一处,觥筹交错,谈笑风生,大醉而归。后我对一发小说,我看某某将来能当局长。发小问:为何?我说:此人面对我等,竟然一句实话都没有,将来定是局长之料。

读书是为了修为自己,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西窗的读书会绝对不是书呆子会,读死书会,我们用自己的方式去读书,去交流,去体会,去感悟,谁又能保证,中国下一次的文化复兴不是在类似的沙龙中诞生呢?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0 收起 理由
38°柠檬茶 + 2 喜欢!
兰儿 + 8 深邃,历练,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1-5-23 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11# 雨中的了悟
正因了有这样不同的观点,不同的生活、读书方式,才显出我们交流的意义,让我们看到与自己不一样的思想,感受这个世界的精彩~~
了悟提到的几位作家,虽然回归静默,他们不也写书出来与别人分享吗?静静地读书是与作者交流,是“一对一”的,而聚会起来的交流,是“一对多”和“多对多”的(私底下也有好多的“一对一”),显得热闹,不一定浮华,但肯定有碰撞,会有闪亮的时刻,会带来之后一段时间的思考~~就像现在这些平时难得一见的帖子(包括回帖),不也是因了读书会形式上的刺激,我们才有缘欣赏到吗?
发表于 2011-5-23 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山非不佳,未解留侬住。
赤脚踏层冰,为爱清溪故。
朝来山鸟啼,劝上山高处。
我意不关渠,自在寻诗去。
{:soso_e112:}
自在寻诗去.jpg
发表于 2011-5-27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又看一遍山人的这个帖子
真希望每个来西窗的人,都好好看看
 楼主| 发表于 2011-5-28 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各位的精彩跟贴~
发表于 2011-7-6 07:36 | 显示全部楼层
早晨来无新帖可看
复习一遍
慢是一种生活态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5-7-3 22:53 , Processed in 0.05523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