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胖子

[神州驴途] 我们在太行山上--记十一南太行四日重装穿越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1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棵连根拔起,倒在河道中的小树,清楚的告诉我们山洪的威力。

从此处开始,我们结束了第一台阶上升,转入盘旋在崖壁上的小路,开始第二台阶的上升。

第一天的行程,全部是上升,我们将垂直上升1200米,当晚抵达南太行海拔最高的十字岭,1780米。

接下来的路,几乎完全是在贴着崖壁行走,脚下50公分外,就是深达百米的峭壁深渊。按照空山的话说,一旦掉下去,捡是捡不起来了,估计得用笤帚扫。

看着挺险,其实走起来倒也无所谓,因为只要全神贯注的看路,难度倒是不大的,因为当地的山民已经不知在何时用满山的石块修筑了小路,路况也很不错,只是连续的上升,不断的考验着我们的体力和毅力。
南太行 106.jpg
南太行 108.jpg
南太行 111.jpg
南太行 117.jpg
南太行 119.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1 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一处的山坳,景色异常美丽。

高耸的红崖壁,轻扬的白苇絮,还有掩映在碧草坡中蜿蜒的小路,不停的勾引着你的创作欲望。

但此时你却很难停下脚步,因为后续很多队伍都在此集结通过,你的停步就意味着交通的堵塞,因为道路实在太窄了,仅容一人通过。

只能将镜头对准我们行进的队伍
南太行 124.jpg
南太行 135.jpg
南太行 142.jpg
南太行 144.jpg
南太行 149.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1 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眼前出现的这个用石头垒成的小山门,貌似以前在那里见过,具体含义不明。

在后面的路程中,类似的小山门多次出现,回来细细想想,从它们的位置上看,基本都在崖壁的转角处,似乎有些规律,待考。

通过小山门,转过山脚,眼前顿时开阔了起来,在峡谷中低着头走了三个多小时,此时终于可以亲眼目睹巍巍太行的风采。

这一段的山路贴着崖壁,修筑的甚为规整,也是我们第二台阶上升的最后冲刺。
南太行 155.jpg
南太行 160.jpg
南太行 164.jpg
南太行 169.jpg
南太行 175.jpg
南太行 183.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1 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终于上到第二台阶,这是一片位于山间的台地。

南太行的特点是山峰的层次明晰,由下而上,大多都有两层至三层的台地,台地上散落着三五成群的农舍和小块的农田,农业基本是靠天吃饭。

登上台地,第一眼就是这座小神龛。在后面的路程中,我发现即使是山间一座孤零零的,破败不堪的石房子,在房子边上必然会有一座小神龛。这一处神龛雕琢的比较精美,更多的神龛基本都是由随处可见的石板摆出神龛的外形,里面放置有一块比较有特点的石头,非常简陋,但却是必不可少。

我个人分析应该是一种信仰,也许是山神土地一类的。管他呢,常在路上走,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拜一下,保佑我们一路平安。
南太行 187.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1 2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树荫下,开始我们第一次进料。

我快速吃完,提起相机,走到不远的台地中。这是一片已经收获的玉米地,边上还有一些尚未收获的豆子。

再往前走,突然听见沙沙的声音,原来转过山脚,还有一片台地,一位中年男子和一位老人正在收玉米。

我与老人打招呼,他看了看我,没有说话。我又跟中年男子搭讪,据中年男子说:他们的家住在一公里之外,这一片是他们的地,老人是他的父亲,已经82岁了,身体很好,就是耳朵基本听不见声音。

给老人照了一组片子,不知有没有机会能够送到老人手中。
南太行 188.jpg
南太行 189.jpg
南太行 190.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1 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此时我们处于第二层台地上。

沿着山路继续向上,回头看看我们曾经拜过的神龛,原来距离悬崖如此之近。

距王哥讲,第二张照片最右边的山头和第四张照片,就是白云龛。在此处靠近三层台地的半山腰上,有一个只有四户人家的小村庄,名字叫“白云开”。因为村庄的海拔比较高,经常被云雾遮盖,只有在白云散开的时候,山下才能看见村庄,所以得名“白云开”,白云开海拔1270米,据说是新乡市海拔最高的村庄,由于当地山民方言的口音比较重,所以经常被外人叫做“白云龛”。白云开村东面的山峰,也就是我们看到的这个山峰,有两座小庙,一处在山脚,就叫“白云开”,供奉的是关羽,山顶的庙叫“中金顶”,供奉的是如来,图中看到山顶的建筑物应该就是“中金顶”。

从白云开也有一条路上十字岭的路,但要经过著名的鸡冠梯,这次我们出于重装和安全的考虑,放弃了这条号称南太行第一梯的天梯,留下了些许遗憾。
南太行 197.jpg
南太行 200.jpg
南太行 199.jpg
南太行 203.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1 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处位于二层台地上,修筑有公路,我们沿着公路前行。

两侧的山体挺拔异常,犹如泰山压顶般。

偶然发现路边一处只有两三户人家的小村落,从距离上看,似乎就是刚才那对父子的家。
南太行 209.jpg
南太行 210.jpg
南太行 212.jpg
南太行 225.jpg
南太行 228.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1 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公路的一侧,突兀的伸出了一座天然的观景台。

这是一处平直的崖壁,五十多米长,最窄处却只有三四米,直直的深入到峡谷中,在此观景,我们走过的路一览无余。

由于这一段是平坦的水泥路,驴花们放下打包,美美的显摆了一把。在这样的地方,高高跳起是需要一些勇气的。其实,她们能够走出来,跟我们一起背起大包,纵情山水,本身已经证明了她们的勇气。
南太行 221.jpg
南太行 213.jpg
南太行 218.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1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头继续沿着公路前行,公路的尽头处,是一条隧道。

王哥说,过了隧道,就是九峰山了。这里有一个小村子,我们可以休整一下,补充一下饮水,然后向十字岭发起最后的冲刺。

隧道不长,阴暗潮湿,里面的道路没有整修,坑洼不平。隧道的尽头又连着公路,继续前行。
南太行 231.jpg
南太行 233.jpg
南太行 248.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1 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沿着公路行进,两侧全部是挂满红果的山楂树。很多山楂树虬枝苍劲,硕果累累。我在前面急急的走,错过了很多山楂树之恋的精彩片段。

所谓的村庄,其实只有三四户人家。由于靠近公路,交通比较方便,房子建造的比较精致,家道看来比较殷实。

村庄中最重要的建筑是一座小寺院,唤作九峰山雷音寺。说是寺院,其实就是两栋庙堂。我们就在两栋庙堂之间的空地上休息。

从碑记上看,庙是2001年重修的,当时捐款人的名字都被镌刻到石头上,并砌到庙堂的墙上,算是万古流芳。最多的捐款1000元,还有以工代捐人的名字,也刻在上面。

不知何时,一个10岁左右的小男孩走进了院落,看来对我们驴友并不陌生,我们主动搭讪,并拿出巧克力,以示诚意。

相比其他,我们还是主要关心他的学业。据小男孩讲:他就在我们出发的地方,“龙王庙”村上学,由于路途太远,只能住校,每半个月回一趟家。平时由他爸爸骑摩托车沿着公路转到山下,得走100多里地,爸爸没有空的时候,只能沿着我们上来的路走到龙王庙,一般早晨走,下午才能回到学校。

大山里孩子的学业,大都是这样完成的。

临走时,我们又拿出了一些巧克力,威化和葡萄干送给他,他看着塑料袋里的礼物,自言自语道:这个吃过(葡萄干),其余的没吃过
南太行 256.jpg
南太行 258.jpg
南太行 259.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5-7-19 21:13 , Processed in 0.05694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