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米老琰

不只是海草房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2-11 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米老琰 于 2010-2-11 13:28 编辑

“灰枣”树
sujia_huizaoshu.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2-11 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米老琰 于 2010-2-11 15:42 编辑

      这时,来了一位老爷爷,大家纷纷上前打听这树的年龄和名称,老爷爷说不晓得,反正这村子420年了,建村的时候这树就在这里,村民们都叫它“灰枣树”,因为结的果子是灰色的,模样象枣子。说结果,但它并不开花,结的“灰枣”也不好吃,涩涩的。
      看着这树上的红布条,我脑中突然就跳出了不少树精的神话来。妈咪和我近前细细地抚摸着树干,那些突起的树皮象鳞片一样,很坚硬,石化了一般。
      我们在树下搜寻剥落的树皮碎屑。司机招呼走啦走啦,我们就开始往车里跑,大匠在我面前摊开手掌,三小块树皮赫然其上,我毫不犹豫地抓过那块较大的,看看大匠全无不舍之情,就大着胆子揣在兜里了,开玩笑说回去给妈咪泡脚用。
      我不知道有没有“灰枣”这个树种,也不知道这“灰枣”是不是它的本名,可能由于它出身寒微,树周没有任何它的官方资料。
 楼主| 发表于 2010-2-11 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米老琰 于 2010-2-11 15:44 编辑

      接下来,大家兴奋地奔向渠隔——渠隔的惊喜不在银杏树,而是银杏树周边的环境。
      静静地矗立在村口的银杏树,背景是质朴古拙的海草房,自自然然。不晓得大家什么想法,也可能是有了灰枣树做引子,我倒觉得这大银杏无非就是个“大”,而且长得很直,全无灰枣树的那种“苦命的孩子惹人怜”、“靠自己打拼出成绩的孩子让人敬”的感觉。
      走近一看,树上有铭牌,是2005年做的,证明银杏树其时已600岁高龄。树周围着护栏,我不甚喜欢。
      不过,我在渠隔村找到了不少小乐事。首先,妈咪发现一块门板上的“文革对联”;然后跟着Genpa跑啊跑,学到了“门当户对”的本义;之后跟着大匠跑啊跑,见到了以前人家里用的浆洗衣服的石板;最后就要上车的时候,见到了渠隔村的一个大牌坊,有着浓郁的前苏联味道,上面还画着文革的宣传画。
      这个村子的“知识点”可真多呀。
 楼主| 发表于 2010-2-11 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米老琰 于 2010-2-11 13:36 编辑

银杏树
quge_yinxing.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2-11 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米老琰 于 2010-2-11 15:45 编辑

      终于要奔赴最后一站了,我想哎呀晕车之行要结束了真好。
      这一站就在与渠隔相邻的留村,据说要去看“丘子坟”。
      “丘子坟”至今也只是一个传说。唐朝时候,由于生产力低下,人老了就成为累赘,60岁的时候就被送到这“丘子坟”里待着,留个小门,儿女们定时去送饭,每送一次饭就加垒一块砖石,直至全部封顶。不知道别人怎么想,我感觉蛮恐怖的。
      本来只是一种传说,今天就要见到遗迹了,竟有些莫名的兴奋和刺激。
 楼主| 发表于 2010-2-11 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米老琰 于 2010-2-11 15:47 编辑

      下了车,几经打听,确定了具体地点,我们一路小跑着扑向留村村西的一片果园。
      在这里,我们看到的不是什么“丘子坟”,而是古石墓群。我们非但没有失望,意外的收获让专家们激动不已,我们这些随从也啧啧连连。对于专家来说,很多古石墓保存完好,上面还有很多刻画,这无论从艺术还是考古方面来说都有巨大价值;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件新奇玩意儿。
      大一时和同学去长清的崮云湖爬山,遇到过很多类似的石头建筑。从小就喜欢看些精灵鬼怪的奇幻故事,一下子都涌上心头,当时我很害怕,虽然身边有不少男生陪着,也总有种不祥之感。男生们却无所顾忌,钻到里面玩开了,我总觉得触犯了神灵。
      这次见到的古石墓和那些石头建筑很是相像,但是,更美。石墓下方是等边多边形的底座,上面是个圆滚滚的主体。用来建造的石头有着很强的质感,石面颗粒大小相近,凹凸得十分均匀,颜色也很厚重。底座刻着清晰可辨的图画或者文字。
      远处有群山,山顶有雾气,近处是田野,视野内错落着四座石墓,我能想到的是:静穆的伟大。
 楼主| 发表于 2010-2-11 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米老琰 于 2010-2-11 13:41 编辑

古石墓
liucun-6.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2-11 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米老琰 于 2010-2-11 15:49 编辑

      三、尾声
      回程的路上,我睡着了,只有这样,晕车的感觉才会减轻些。而且,我也累了,累并快乐着。
      我很喜欢这次旅行,因为我又回到了久违的乡村。
      小时候常去姥姥家,姥姥的家在乡村。一进入村子,就会听到狗吠。大狗叫,小狗也叫,汪汪呜呜嗷嗷地一片,此起彼伏。接着就会有好事的大婶以斜倚在门框上的姿势出现在各自的门口,也会遇见扛着锄头出工或收工的“壮丁”。他们无一例外地好奇地看着我,有人会喜欢逗我这个小孩子,问:“这是谁家的孩子?”,我会说:“XX(姥爷的名字)家的。”他们就更觉得好玩。村子里,到处都是简陋古朴的物件,到处都值得探索猎奇。
      这次走过的村庄也是这样,有犬吠,大狗挣着绳子叫个不停;有大婶,大婶们说:“一看就是城里来的”;有百年老屋,屋墙上有标志着文革的五角星;有泥泞的路,有沾了一鞋底子的泥巴;哦,还有我能听懂的象音乐一样的胶东乡音——我打心眼里笑啊笑,笑个不停。
      其实我笑了一路,老村老树们都听见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2-11 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米老琰 于 2010-2-11 13:47 编辑

宁津所的房饰  渠隔的牌坊
ningjinsuo01.jpg
quge_paifang02.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2-11 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END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5-10-14 22:33 , Processed in 0.06580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