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那年,那事,那人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7 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118# 那一座遥远的桥

“这,,伙计(班主任的外号,这是从三年级留级下来的同学传过来的)简直太差劲了!” {:soso_e120:} 想来你没有这么称呼过了?呵呵,一看就是好学生~{:soso_e128:}
38°柠檬茶 发表于 2011-12-27 07:45


称呼过,次数不多而已。这称呼可亲切了
{:soso_e120:}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7 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120# 老前


都曾年轻过,是的。我可能有点个别,怎么一开始就觉得老了。人说怀旧属于老人的事,我可从二十多点岁数就开始怀旧了{:soso_e140:} 也可能从那时开始就进入老年行列了{:soso_e113:}
发表于 2011-12-27 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22:}嫩打算啥时结尾呢,一鼓作气可好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8 06: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那一座遥远的桥 于 2011-12-28 11:50 编辑

    偶园是城里唯一一个面积不大的公园,坐落于城的南部。偶园又名冯家花园,上高中以后我跟几个同学来过这里几次。这是一个很幽静的小公园,以一山(人工堆砌的假山,分东、西、中三峰)、一堂(佳山堂)、一阁而著称。别看这公园不大,相传历史可是很悠久呢。
    就在一个周末的晚些时候,同宿舍的人大都上床准备休息了。在熄灯以前,铁子绘声绘色地讲起了下午去偶园见到的一次奇遇。铁子个不很高,粗壮的身材加之黝黑的脸膛让人见了有一种不怒而威的感觉。可能他以前爱好武术、从事武术锻炼的原因,造就了他现在这健壮的体格。铁子上高中以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次班里庆祝元旦茶话会,他在同学、老师的鼓动下,表演的一通组合长拳。这通长拳打的让人见了眼花缭乱、虎虎生威,震惊了在座的每一个人。特别是来自城里的几个女孩,都看的瞪大了眼睛,惊讶不已。可能这也是铁子后来被女孩们追捧的原因吧。
    只听铁子眉飞色舞地说道:“下午跟,,去偶园,就在我俩走到假山后面时,突然碰到了很年轻的一男一女在那里亲热。那男的和女的搂抱在一起,当看到我们走过来时,那男人急忙把手从女人的衣服里掏出来,脸刹时红了、眼睛还不敢看我们哪!哈…哈…!”
    其时我们哪有心思想这些事呢?高考迫在眉睫,整天的复习搞的很有些焦头烂额,但被铁子这么一说,似乎也有那么一丁点青春萌动的感觉。
    要说到偶园,是因我们高考的地点就在偶园北去不远的一条东西向巷子里,这里是二中所在地。
    关于高考,说点自己的感觉吧。一开始内心有些紧张,但考完第一门科目后,心情逐渐的平静下来,也不管那么多了。考完第一门,考的好坏不管,马上准备接下来一门,让自己进入考试前的状态。一些同学考完出来后还相互对答案呢,我自己的感觉这似乎有些不可取。
    紧张的三天考试结束后,觉得心情彻底放松下来了。考的好坏不知道,也管不了那么多了。下午晚些时候,我们回到学校,拿起早已准备好的行李,一行四、五个同学,向学校西北方向的尧洼山方向进发、狂奔回家!
    这里有一段南北向很长、很陡的一段大下坡,我们几个一前一后,急速骑车而下,耳边的狂风呼啸,心儿就象出笼的鸟儿,自由地肆意飞翔!
    关于偶园的来历,我查了一下资料。这确有些来历不凡啊。
   
       偶园,在城里偶园街中段东侧,原系清朝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太子太傅冯溥的私人花园,所以当地俗称为“冯家花园”。这座花园规模并不大,由于它是现存稀有的“康熙风格”园林建筑,所以便有着很高的建筑文化价值。
    偶园的历史,有多种说法,有人认定它是由明朝衡王府的东花园改建而成的。明宪宗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皇帝朱见深封其第七子朱佑木军为衡王,于明孝宗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就藩这里。衡王在建造起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的同时,在东华门外建造了一座花园,名东花园。根据明王朝的规定,东花园的布局和规模,都跟皇帝宫内的御花园相仿。当时,凡是御花园内有的设施,这里也有,只是规模略小而已。大约过了180多年,清朝的文华殿大学士太子太傅冯溥,在告老还乡之前,将他在北京的万柳堂献给皇上,皇上就把原衡王府的东花园赐给了他。冯溥将东花园又进行了一番整修和改建,即取名“偶园”。这种说法在这里的城乡颇为流行,却没有文字依据。现在有据可查的是:冯溥(公元1609-1692年),字孔博,又字易斋,清顺治三年进士。历任庶吉士、编修、宏文院侍讲学士、吏部右侍郎、刑部尚书等职。“端敏练达、勤劳素著”,深得皇帝的信任,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拜文华殿学士。次年,他上书乞休,康熙帝舍不得,便批示说:“卿六十四岁,未衰也,俟七十乃休耳!”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冯溥74岁以年老请休获准,加太子太傅,卒年83岁。他平生爱才若渴,精于诗章,有《佳山堂集》传世。清咸丰《,,府志》载:冯溥既归,辟园于居地之南,筑假山,树奇石,环以竹树,曰偶园。到现在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偶园的原貌,据冯溥的曾孙冯时基所著的《偶园记略》介绍,原为一组宅第、宗祠、园林三结合的古建筑群。除去为数众多的竹木花卉以外,主要的建筑设施有:一山(人工堆砌的假山,分东、西、中三峰)、一堂(佳山堂)、二水(洞泉水、瀑布水)、二门(偶园门木耆绿门)、三桥(大石桥、横石桥、瀑水桥)、三阁(云镜阁、绿格阁、松风阁)、四池(鱼池、蓄水池、方池、瀑水池)、五亭(友石亭、问山亭、一草亭、近樵亭、卧云亭)。石亭前的太湖石奇巧为一方之冠。另外,还有小斋、幽室、山茶房等建筑。园门上有一匾额,上书“偶园”二字。门内的四扇石屏上镌刻着明朝高唐王的篆书。至清末,“山石树木,大概虽存,而荒芜殊甚”(清光绪《益都县图志》),仅存为一山一堂一阁。?
     解放后,人民政府将偶园收归国有,并加以修葺、扩建,1980年后又辟建花卉园与石景园,设置动物园与儿童游艺场等,使旧偶园焕然一新。偶园的结构严谨,布局得体。满园内,亭阁棋布,怪石嶙峋,泉水叮咚,曲径通幽,竹柏森森,花木隐翳,亭台楼榭错落有致,小桥回廊曲径通幽,洋溢着令人流连忘返的魅力。其中,最有特点、最富吸引力的还是佳山堂前,以三峰假山为主体的那一组了。假山在结构上分坪、峰、涧、台四部分,每部分体现各自的主题,特色分明,使整座假山繁而不乱,层次分明。山上松竹隐翳,花木掩映,兼有亭、台、阁、洞、桥、溪、瀑等步移景异,变化多端。佳山堂正对假山的中峰,堂前峰后是个不大的空场,场上古柏挺拔,花卉斗艳。堂西南是饰以紫石的近樵亭,下临池水,陡立的石壁上有一股流水作瀑布注入池中,然后循山根向东流去。水上叠石为桥,过石桥可钻入一个石洞,沿洞穴先往东南走,再往南一折,便觉得脚下越来越高。顺势渐进,不知不觉地登上山腰,这就是假山中峰的西麓。踅身向东攀上主峰之巅,远山近树一览在目,真有心旷神怡之感。峰东北临水,壁上有一石窟,俯身入窟,开始光线昏暗得辨不清眼前的景物,蜿转西行,顿觉豁然开朗,原来是已经进入一座方丈“石屋”!“屋”顶有一道裂缝,阳光自缝中射入,耀人眼目。再向南转,洞顶有一个圆孔,孔中窥天,恰似悬在头顶上的一块玉璧。继续前行,三面都有石砌的台阶,拾级而上,就可到达假山中峰的东麓。峰巅以东横一座石桥,下临绝涧,有泉水自洞中曲折流出,汇入西来的瀑布水,沿山根北去,流入方池。涧北山坳间有一座小亭子,便是卧云亭。亭后石径崎岖,盘桓而上,可以到达假山之东峰。沿石径北去,可登松风阁,举目四望,四园景色尽收眼底。阁底下为一暖室,冬季游山时在室内稍事休憩,也是别有一番韵味的。?
     园中的13块“太湖石”,玲珑剔透,造型别致。尤其是其中的4块,造型酷似“福”、“寿”、“康”、“宁”4字,令人玩味无穷。80年代中期,古园林建筑专家陈从周先生讲,康熙年间,我国的园林假山建筑本来不少,但是后来几经翻修,大多失其原貌,偶园中之假山恐怕是全国唯一幸存的“康熙风格”的园林建筑。按陈教授的理论,“山有脉,水有源,水随山转”的学说,在清理山根时,果然清理出了一条随山弯曲的桥溪来。
    现在的偶园,还新添了珍禽异兽、奇花异草,以及用“,,怪石”为主要原料而制作的水石盆景,使古老的偶园锦上添花,放射出更加灿烂的光辉。这里还有四株明朝的桂花,已经活了400多岁;另外还有三株迎春也是明代遗留下来的,虽然已经“老态龙钟”,每年隆冬却照例是满枝黄花,热情奔放地迎接着春天的到来。水石盆景则是偶园工作人员新作,集万里河山于大不盈尺的盆盎之中,堪称为立体的画,无声的诗。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8 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82:}{:soso_e182:}{:soso_e182:}
一戈大夭 发表于 2011-12-28 07:35

感觉嫩还知冷知热的{:soso_e179:} ,大冷天滴,马甲穿的比较及时啊{:soso_e120:} {:soso_e113:}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8 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22:}嫩打算啥时结尾呢,一鼓作气可好
小野鱼儿 发表于 2011-12-27 18:02


额也想一鼓作气地结束了,真不想写了,嫩就当这算结尾好了{:soso_e117:}
发表于 2011-12-28 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要虎头虎尾才对。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9 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那一座遥远的桥 于 2011-12-29 06:03 编辑

127# 恐龙


感谢恐龙版主鼓励和支持!{:soso_e183:}
那我再怎么的我也要持续地把"四月阴雨梅花山,灵隐钟声空旷远,最是江南明月夜,吴歌袅袅沁心田"的一段经历写完。"
发表于 2011-12-29 00:15 | 显示全部楼层
要虎头虎尾才对。
恐龙 发表于 2011-12-28 23:30


不妥,最好写成:龙头龙尾。
 楼主| 发表于 2011-12-31 06: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那一座遥远的桥 于 2011-12-31 07:05 编辑

      回到熟悉的家,一开始的几天感觉很好。除帮家人干些农活之外,很喜欢那种静静地、无所事事而又寂寥无绪的生活。但没过几天,就有一些不愿在家待下去的感觉。何时有了这样的感觉?离开家的时候想家,在家日子长了又不愿待下去。
    此时我的心态与三年前已有了很大的不同。这是一只长期卧守巢儿、恋家的小麻雀与翅膀有了稍许硬、曾飞去稍远异地麻雀的不同。期待远方,对更远异乡的迷茫以及憧憬未来之路,成了此时我的一种渴求。
    终于等到了去学校看成绩的日子。恰巧大姐要去西面的一个乡看望一位亲戚,正好顺路,我便怀一颗忐忑不安之心骑车带大姐上路了。
   一路无话。到了离这位亲戚所在中学最近的一处路口,大姐下车后,我便快速地蹬车向县城方向而去。接近傍晌的时候,到了学校。
    这是学校正在放暑假的时间,很少能看见人,校园里静悄悄地。等我走到实验楼北面的小广场时,远远地看见一个子不高、学生模样的人背对我、站在一棵大树下,眼望西面的篮球场处,似乎在想些什么。
    待我走近了,一看是老卫。欣喜中,大叫一声:“卫..,你在想什么好事呢?是在想媳妇吗?哈…哈!”
    老卫回头一看,是我,“嘿嘿...!”笑了几声,道:“你觉得媳妇比高考成绩重要吗?我可没你说的这心思!”
    我说没有就没有吧。在交谈中,知道他已经来学校许久了,也没看到其他同学和老师来学校。我说那再等会吧,看是否有人过来。
    等到晌午了,也不见一个人影。我说是不是我俩搞错了看成绩的日期啊。老卫说:“没错,可能他们知道了什么消息吧,要不我俩去曲丽家问问?”
   “你知道她家住哪儿?”我有些吃惊道。
   “都一起三年了,还能不知道?!”他说。
    我说那好,不用等下去了,去她家问问吧。
    曲丽的爸爸我见过很多次,他是我们学校的一位领导。有时学校召开师生大会,她爸还经常在台上讲话。 她家就住在我们校园北面的教师家属住宅区,具体是哪一家,我是不知道的,也从未去过。真没想到坐在教室前排、离曲丽挨的很近的老卫知道的事情还真不少。哈哈,这可真是个人小鬼大的家伙!
   在边走边谈中,我俩很快来到了教师家属住宅区。过了几排四合院后,我随老卫走进了一条很窄的巷子里。
   进到巷子、走过了几家四合院的门口后,在一院门外停了下来,老卫手一指,道:“这就是她家!”
   说完就上前轻轻地扣打起院门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5-8-26 14:45 , Processed in 0.057021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