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米老琰

走进西藏之——系列连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25 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上去
 楼主| 发表于 2009-8-25 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还是没时间,明天再争取吧~~~:lol
 楼主| 发表于 2009-8-25 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还是没时间,明天再争取吧~~~:lol
 楼主| 发表于 2009-8-26 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发片哈~~~
 楼主| 发表于 2009-8-26 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ILAOYAN 于 2009-9-28 15:38 编辑

                                  走进西藏之十二——永远的牵挂

    离开大昭寺门口,信步来到了广场上。
    巨大的经杆下,有几个藏人正在默默祈祷。看着他们,我亦默默。抬头看天,一大团灰白的云正堆在半空。不知怎的,我的心情就象这云一样,闷闷的,郁郁的,怎么也打不起精神来。
    我忽然惦起远在家乡的亲人、朋友来。这两天都在路上,兴奋、忙碌、疲惫、高原反应……搞得我筋疲力尽。才离家两天,感觉象是已分别很久了。正想打个电话问候一下,忽见路旁有一邮政所,门牌上写着:大昭寺邮政所。真是想啥来啥。我和女儿不约而同地想到了邮寄明信片。对,在这里寄张明信片真是太有意义了。
    进去一看,里面有三个工作人员,两男一女,从面貌上判断两个男的应该是藏人。我们说明来意,他们很热情地拿出一大堆让我们自己选。我和女儿各自挑了几张印有大昭寺和布达拉宫等名胜的明信片,准备寄给亲人、朋友和同事、同学。我们先用汉语写上“扎西德勒”,再请其中一位男性工作人员用藏文在下面另写一遍。然后,我们签上名。
    由于时间紧,来不及想那么多的地址和邮编,不管是寄给谁的,收信人地址全部都是我们家。他们又仔细地检查了一遍,归类收好。我们彼此说着“扎西德勒”,微笑着分手。一阵忙碌,总算是做了一件称心如意的事。我的心情也渐渐地开始阴转晴。
    刚出了邮政所,电话就来了。原来,旅伴们回到车上后,一直不见我们俩,以为是迷失了方向,走错了路。听到我们的小插曲儿后,他们一再遗憾自己错失了良机,说等下午到布达拉宫时再补上。
    正常的话,那些明信片应该比我们先到烟台。旅行归来,我们迫不急待地打开邮箱,结果失望得很,它们还没有到。没办法,只有等了,耐心地等着吧。可是,一个周过去了,一个月过去了,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还是不见它们的影子。什么原因耽搁了它们的行程?是因为山太高,还是路太远?是因为怕晕海,还是太迷恋高原?但是有一条是可以肯定的:决不存在我们书写上的失误。
    哦,时至今日,就在即将结束这篇短文的时候,我终于恍然大悟——这是佛祖圣地在用另一种特别的方式,与我保持心灵深处永远的牵挂!
    感谢佛祖!!

                                                                                                                               2008.03.23
 楼主| 发表于 2009-8-26 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默默祈愿
4291930444884414049.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8-26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ILAOYAN 于 2009-9-28 15:39 编辑

                             走进西藏之十三——辉煌的布达拉(上篇)

    “布达拉”,梵文的直译,意即“菩萨居住的地方”。它以独特的魅力、卓越的神韵,吸引着我,征服了我——布达拉,我向往你太久太久了!
    去布达拉宫参观的时间预约在下午的3点。我们按捺不住急切的心情,提前半个小时就来到了布达拉宫广场。以前,我曾无数次地从照片和画面上领略过布达拉宫的风采。今天,当我终于能够亲眼目睹布达拉宫真容的时候,我找不到恰当的语言来表达此时此刻激动的心情。
    直到站在它的面前,我才知道,原来,整个布达拉宫完全建筑在一座山上,这座山就是玛布山,也叫红山。布达拉宫由红山南麓奠基,缘山而上,依势迭砌,直达山顶,几乎占了整座红山。布达拉宫高117米,东西长360米,外观13层,内为9层,面积约12万平方米,融宫堡、寺院、灵塔于一体,最高处海拔3767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古代宫殿。
    布达拉宫主要包括四大部分:红山之上的红宫、白宫、山后的龙王潭和山脚下的“雪”。其中红宫为历代达赖喇嘛的灵塔殿和各类佛堂,位于整个建筑的中心和顶点;白宫合抱于红宫外侧,是历代达赖喇嘛的宫殿、大经堂、噶厦政府机构和僧官学校等。达赖喇嘛的寝宫位于白宫最高处,又称日光殿;龙王潭为布达拉宫的后园;“雪”在布达拉宫的脚下,其中安置有噶厦政府的监狱、印经所、作坊、马厩,周围是宫墙和碉堡。
导游告诉我们,松赞干布1300多年前修建的布达拉宫,由于遭受雷、电和战火的劫难,历尽沧桑,破败不堪,仅存法王洞和主殿观音堂。我们现在看到的布达拉宫,是17世纪中叶以后重新修建的,距今已有300多年了。白宫始建于1645年,历时8年,以松赞干布时原有的观音堂为中心,向东向西修建起一片巨大的寺宇。整个寺宇的外墙被涂成白色,远远望去,分外醒目,人们称之为“白宫”。红宫则建于1690年。自白宫落成后,五世达赖喇嘛即从哲蚌寺移居这里,一直到他去世。此后的历代达赖喇嘛都将布达拉宫作为自己居住和进行宗教活动的地方。
    布达拉宫整体建筑为石木结构,宫殿外墙厚达2—5米,基础直接进入岩层。墙身全部用花岗岩砌筑,高达数10米。每隔一段距离,中间灌注铁汁进行加固。屋顶和窗檐用木制结构,飞檐翘起,铜瓦鎏金。整个布达拉宫分部合筑,层层套接,体现了藏族古建筑迷人的特色。布达拉宫是藏式建筑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华民族古建筑的精华篇章!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后,中央政府十分重视对布达拉宫的保护,1961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年都拨专款维修。特别是1989年10月至1994年9月,耗资5300万元人民币进行了全面维修后,布达拉宫再次发出夺目的光彩。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站在红山脚下,可以看到布达拉宫的整体布局,由下到上分别是“雪”、白宫和红宫、金顶,红白黄三种色彩对比强烈而又浑然一体。仰望蓝天白云下的布达拉宫,雄伟壮观,,气势恢宏,金光闪耀,恍若天宫。如果用最节俭的文字来概括布达拉宫的话,我想没有比“辉煌”二字更贴切的了。
    下午3点,我们经过一长排转经筒从后面上山。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布达拉宫背面的龙王潭了。
这是布达拉宫的后园。当初修建布达拉宫时,由于从红山脚下大量取土而形成了一个大水潭。在这个基础上,绕红山山势灵活布局,筑起不十分规整的多边形围墙,围墙之内即成园林。龙王潭园林东西长约600米,南北最宽处300米,最窄处只有20米,方圆3公里。园的中部有一长方形水潭,潭水中有一孤岛,岛上建有三层高的龙王宫和大象房等。连接潭水间与陆地的是一座24米长的五孔石拱桥。岛上及潭水四周林木茂密,一派葱郁。现在的龙王潭已成为拉萨第一个具有现代气息的大型公园。园内设有儿童乐园、休息厅等,还可以在龙王潭内划船。我们来的时候,藏人还在欢度雪顿节,园内喧哗之声不绝于耳。
    在即将进入布达拉宫参观之前,按老规矩,我先寻找厕所。顺着指示牌进去一看,吓了我一大跳:蹲式的便坑下面深不可测,看得发头晕眼花。导游说,这是正宗的藏式厕所,也是海拔最高的藏式厕所,你只管方便,别往下看就是了。我提心吊胆地上完厕所,一脸恐怖地走出来。在我的鼓动下,其他本来没有意向的同伴也都进去参观了一回。

                                                                                                                               2008.03.25
 楼主| 发表于 2009-8-26 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ILAOYAN 于 2009-8-26 11:35 编辑

      辉煌的布达拉宫
2576621936809900611.jpg
5366883380942539863.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8-26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由此转动经筒上山
1418352407645416728.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8-26 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从背面看布达拉宫
5073023505256518646.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5-8-22 03:29 , Processed in 0.05353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