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雨中的了悟

[读书笔记] 一期一会:瓦西里格罗斯曼《生活与命运》读书会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1-11 23:1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格罗斯曼说:俄罗斯在自己近千年的历史变迁中,见到了许多宏伟壮观之物,而在苏维埃时期,这个国家见到了一次次具有全球意义的战争的胜利,见到了一个个巨大的建筑工地,一座座新城一座座拦截第聂伯河与伏尔加河的大坝,一条条连接海洋的运河……近一千年来,只有一样东西俄罗斯没有见过,那就是自由!
IMG_20221108_152658.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1-11 23: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伊凡看来,凡是呼吸着地球上的空气的一切有生命的东西,大概都不能忍受这种孤独感的折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1-13 01:3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罗斯…你奔向何方?……没有回答”
《一切都在流动》的前半部分还在写伊凡从劳改营回来后的生活,下笔相对克制,但从玛莎在劳改营悲惨的死亡,到农业集体化导致农村大饥荒,大批农民被饿死后,格罗斯曼毫不掩饰自己对“那个人”和斯大林政权的厌恶,完全是声色俱厉的控诉和大声的呐喊:一切非人性的东西都是荒谬而无益的!
IMG_20221112_204334.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1-13 01: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人不可以忘却过去,正如俄罗斯谚语所言:“谈论过去者失一目,忘却过去者失双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1-13 01: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格罗斯曼看来,1930年举起来的全国集体化利斧,砍向了国内战争年代的革命者,只有少数人存活下来,而到1937年,几乎死了一代人,连同他们的信念、思想。整个国家就是建立在死去一代人尸骨之上的新的历史命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1-13 01: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切都在流动》写到最后,作者似乎忘了他在写一本书,写一个叫伊凡的从劳改营出来的人的生活与命运,他完全脱离了他的书,毫不隐晦的控诉斯大林,言辞如此激烈程度,甚至感觉到他都能在斯大林尸骨上跺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1-13 01:4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熬夜看完格罗斯曼的这本《一切都在流动》,觉得那年的苏共当局只是逮捕了他的书而给他身体的自由,已经算仁慈了,换他在三十年代写这本书,他早就被抓进劳改营了,还能去前线当战地记者?自由是奢侈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1-13 23:2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论沙皇俄国,还苏维埃政权,都有不计其数的劳改营,沙皇俄国的西伯利亚流放,古拉格的政治犯…不知道那个国家为什么对自己的同胞如此残酷。
mmexport166835278480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1-13 23: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想看看相关内容了。
手边两本书,一本《死屋》,讲沙皇统治时期的西伯利亚流放制度,一本《古拉格》,记叙布尔什维克统治时期的劳改营。
mmexport1668352778739.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1-13 23: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地图就知道了,西伯利亚如此之大,而俄国的欧洲部分,包括基辅,敖德萨,哈尔科夫,在苏联解体后,都成了乌克兰的领土。巴尔戈乔夫把苏联最肥沃的土地给了乌克兰,却再料不到今天成了兵戎相见的敌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5-5-13 09:07 , Processed in 0.05160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