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雨中的了悟

晴或朦胧雨也真切——游记黄山,走进徽州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9-11 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中的了悟 于 2010-9-11 17:57 编辑

箭射出去了,但终归要回来的。如果懂一些皖南的历史,便知道黟县境内的村落,均为聚族而居,西递胡氏宗族、宏村汪氏宗族,屏山舒氏宗族,每一个宗族成员,都要在宗族的庇护下生存,不愿迁往外地,就算许多人为生活所迫背井离乡,经营四方,也要在长年奔波后把积攒的钱财带回家乡,建造精美的住宅,供自已归来时享用。而那些在外获得成功的官宦、文人,也喜欢把家乡视为隐居之处。几百年来,古老的村落如一双温情的大手,温柔的抚平游子心灵的一切皱折。
安徽 (1).jpg
安徽 (2).jpg
安徽 (3).jpg
安徽 (4).jpg
安徽 (5).jpg
安徽 (6).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9-11 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也因了如许多经商的族人、归隐的官宦,古老的村落才有了更多精美的建筑与厚重的历史,承志堂建于清末,是大盐商汪定贵的私家住宅,而紧挨承志堂的承德堂却建于清初,保持着明代建筑艺术的风格,两座楼房近在咫尺,却逾越 130余年的历史。树人堂寓意百年树人,却在院子里弄了一个铜钱图案,是说堂上饱读诗书的人一出门就踏进钱眼么?也许,这标明了读书人价值取向的转变,因为读书做官早已不是他们唯一的选择。
古村落.jpg
古村落 (2).jpg
古村落 (3).jpg
古村落 (4).jpg
古村落 (5).jpg
古村落 (6).jpg
古村落 (7).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9-11 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除了祠堂,宏村还有个南湖书院,该书院建于1814年,又称“以文家塾”,主事汪以文在书院之前, 还有一段故事,且不说了。而年复一年,南湖书院为宏村汪氏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贤能的后人, 也滋润了古老的徽州文化,无论世事更迭,岁月沧桑,徽州人格守着读书的理念,重儒学礼,而崇儒重教,又让一代代徽州人积德行善,那句“百年世业在读书,万石家风惟孝弟”的楹联,不就是最好的警语么?
南湖书院.jpg
南湖书院 (1).jpg
南湖书院 (2).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9-11 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人说,想了解中国古代帝王文化,到北京来,想了解中国古代平民文化,到黟县去。而今,走在一条条小巷里,感受到的却是历史的厚重,那些高仰的墙壁压过来的是明朝的故事?还是清代的历史?那一堵堵白墙掠过的,是明代的风、还是清朝的雨?最初的白粉斑斑驳驳的脱落,再染上经年的灰,象布满青苔的记忆,穿越在几百年的历史里,饱经沧桑。
小巷.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9-11 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忽然心生诧异,为什么所有的民居都是粉墙青瓦呢?粉的、黄的、红的……色彩这么多,为什么不让房子更五彩斑斓呢?后来才知道,中国的封建等级不仅仅表现在服装、官帽上,平民百姓的住宅是不允许使用金碧辉煌的彩绘,那么,就用原始的黑白色吧,纯净的黑白底色,会在绿水青山间,产生一种柔和宁静的美,而大自然会用四季的长风,给每一座墙抹上一笔画,让它在失去明朗之时,多几分历史的厚重。许多手拿画笔席地而坐的学生,把自己眼里的一条条小巷,一座座门庭,画在纸上,成了宏村另一道亮丽的风景,也许,淡墨水染的徽式建筑永远是画家心里最温柔的色彩。
画里的小巷.jpg
画里的小巷 (1).jpg
画里的小巷 (2).jpg
画里的小巷 (3).jpg
画里的小巷 (4).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9-11 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住的松鹤堂,是巷子深处的一个院落,院子里居然开掘渔池,鱼为大红鲤鱼,水为清溪活水,而水畔种着几棵小花,凭栏观鱼,倒也悠然自得,而花间流水,亦有几分诗意。
2857533963567844997.jpg
夜色.jpg
夜色 (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9-11 18: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时候,我们去一个地方,总喜欢先了解那里的风土人情、人文典故,做到心中有数,但有些时候,你了解的太多太具体,便仿佛带着别人的眼光去游走,反失了自己最真的感受。那么,便什么也不想吧,只让自己随着脚步去走。
徽州 (8).jpg
徽州 (9).jpg
徽州.jpg
徽州 (1).jpg
徽州 (2).jpg
徽州 (3).jpg
徽州 (4).jpg
徽州 (5).jpg
徽州 (6).jpg
徽州 (7).jpg
徽州 (10).jpg
徽州 (11).jpg
徽州 (12).jpg
徽州 (13).jpg
徽州 (14).jpg
徽州 (15).jpg
徽州 (16).jpg
徽州 (17).jpg
徽州 (18).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9-11 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随便行走时,便忘了历史的厚重,宏村不过是个小农村,曾经的书斋成了堆放杂物的仓库,精巧设计的庭院放着寻常的物什,锄草的锄头倚在墙角,耕地的犁堆在门边,明清的木雕上挂着杂物,斑驳的院墙爬满了瓜秧,垂下来大大小小的瓜,丝丝络络的蔓……也许所有的一切,都应了那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诗。而我喜欢的,仿佛更是这个寻常的农村,有块菜地,有个篱笆墙,有几只飞舞的蝴蝶引得孩子去追…… 我熟悉的家不就这样的么?纵然有些破败,却是记忆里最温情的故乡。真想悄悄的偷几个小瓜玩玩,或者去菜地里摘点菜。
村落.jpg
村落 (1).jpg
村落 (2).jpg
村落 (3).jpg
村落 (4).jpg
村落 (5).jpg
村落 (6).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9-11 18:2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喜欢的是田园气息的宏村,就象归去来兮的陶渊明,念念不忘的是田园将芜胡不归……
村落 (7).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9-11 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到宏村时正好雨过天晴,蓝色的天空懒洋洋的飘着一两朵白云,村里除了游人,便是三五成群写生的学生,或站或蹲的对着画架,用手中的笔描画着深宅小巷。不知不觉就把村子转个遍,拍了许多片子,但总觉得阳光下的村落缺少湿润的温情.,下午落雨了,从木坑竹海回来已是黄昏,雾气缭绕的山村别有一番风韵,就连路畔的树,也颇有气势的伫立着,如一位历史的老者。热闹一天的村庄安静了,粉墙黛瓦的老屋在暮色里静静坐落着,山泼黛,稻色青,雾朦胧………宏村,宛若梦里的水乡了…
暮色里的宏村.jpg
暮色里的宏村 (1).jpg
暮色里的宏村 (2).jpg
暮色里的宏村 (3).jpg
暮色里的宏村 (4).jpg
暮色里的宏村 (5).jpg
暮色里的宏村 (6).jpg
暮色里的宏村 (7).jpg
暮色里的宏村 (8).jpg
暮色里的宏村 (9).jpg
暮色里的宏村 (10).jpg
暮色里的宏村 (11).jpg
暮色里的宏村 (12).jpg
暮色里的宏村 (13).jpg
暮色里的宏村 (14).jpg
暮色里的宏村 (15).jpg
暮色里的宏村 (16).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5-8-21 16:21 , Processed in 0.05650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