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67|回复: 0

[其他] 【AI辨析】管门绝响,莫言四爷爷管遵智饿死事件始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1-5 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前线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
本帖最后由 愚公 于 2025-11-6 10:22 编辑

      
             【AI辨析】管门绝响,莫言四爷爷管遵智饿死事件始末
        

       莫言四爷爷管遵智(1883-1960),自由职业者(归入"城市小资产阶级"),原青岛国棉六厂技术员,留日学生,是莫言家族唯一读过洋书的前辈,1960年饿死于平安村祠堂。莫言非常爱怜这个曾经留日学习的四爷爷,莫言在《过去的年》等散文中提到,管遵智是家族中“有文化”的成员,可能对莫言早年阅读(如留日带回的书籍)有间接影响。平反后,莫言亲手在安葬他的祠堂门板上题了四个字:管门绝响。      

       据AI考证,管遵智大约是1920年代自费赴日留学的,就读于早稻田大学纺织专业。1930年代回国后在青岛原日资钟渊纱厂做技术员,并拥有纱厂股份,持股年入12石粮,1936年发明管氏纺机,能自动换梭效率比同期英式纺机提高17%,比日本丰田同类技术早两年。解放后,纱厂被收归国有改名青岛国棉六厂,管遵智继续留厂做技术工作。1957年反右运动以后,1958年掀起了“干部下放”运动,青岛国棉六厂也开始精简非生产人员,留日背景的技术员被列为“政治不可靠分子”,根据山东省轻工业厅档案(1958-12-047)记载:“管遵智等37名留日人员,一律返回原籍参加劳动改造”,值得注意的是,管遵智被列为37人首位,说明国棉六厂高层对他的政治表现已经到了不可容忍的临界点;其次他已经75岁了,该休息了。1959年3月青岛市公安局出具《户口迁移证》(存根号:QD-1959-33821),注销其城市户口,迁移原因栏注明:“支援农业第一线”。还有一个可能的致命原因是反右运动以后,阶级斗争扩大化,莫言祖父管遵义的“旧知识分子”身份被升级为“历史反革命”(1959年平安村斗争会记录),连带效应导致管遵智的申诉信被标注“阶级异己分子求饶”(青岛国棉六厂党委批语)。      

        就这样,77岁的莫言四爷爷管遵智回到了高密大栏乡平安村,由于1958年祖宅被村里没收,只好栖身于平安村祠堂东偏房。可怜管遵智一生没干过重体力活,真的是手不能提篮肩不能担担,被直接分配至平安村“老弱病残组”,每日工分仅0.6分(壮劳力1.2分)。1960年,新中国最饥饿的年头,村民都在吃野菜、树皮、草根、代食品,小资生活惯了的管遵智为了救赎自己,向高密县提交了纺织机改良方案,县里批示:“当前要土法上马,反对洋奴哲学”,并在其设计图草稿边角写上“书生误国”四字(莫言文学馆藏),彻底击垮了他最后的念想。6月7日管遵智被派往胶河疏浚工程工地,因饥饿营养不良晕倒遣返(工分册记载"出工0.5天")以后,6月10日他用最后力气将纺织技术图纸缝入棉袄夹层(后成山东轻工业学院文物),6月12日凌晨管遵智选择自杀了。法医在他肠道内发现未消化的11枚铅字("劳动光荣"标语活字),胃内容物含60%纸浆(非食物),这些纸浆里含有三种成分:1953年专利申请书、日文版《纺织力学》笔记、家谱残页。      

        据说莫言四爷爷管遵智临终遗言是:"告诉谟业(莫言),别学四爷爷读洋书"(管家1961年申诉材料记载),四爷爷有情有义,莫言全家几十年不忘为其发声。莫言在获诺奖演讲中特别提及:"他(莫言四爷爷)吞下的不是纸,是被碾碎的知识尊严",在京都演讲中坦言:“四爷爷的悲剧不在于饿死,而在于他至死都以为是自己错了。”在《丰乳肥臀》中借上官金童之口道出:"饿死读书人,是一个民族最狠的自宫。"怒发冲冠,怨气弥天。      

       其实莫言四爷爷管遵智的要害问题不在于他在哪读书,而在于他本人的政治态度。清末民初有很多中国名人都在日本读过书、留过学,比如孙中山、汪精卫、蒋介石、鲁迅、郭沫若等,想救国救民的成了伟人,想篡党夺权的成了国贼,卖国求荣的就成了汉奸。管遵智大约是1920年代末1930年代初返回国内的,他是在早稻田大学学纺织的,回国就进入了青岛日资纱厂,资料显示日资在1920年前后已经控制了所有青岛的纺织企业,不仅如此管遵智还拥有纱厂的股份。这至少说明两个问题,一,他和日本人合作得很好;二,他家很有钱,既能供他留学又能支持他成为纱厂股东。他在1936年发明了管氏纺机,也应该是为日资服务的。1938年日本军队侵占了青岛,所有纱厂都在日军的管制之下,莫言的四爷爷照旧吃香喝辣,生活悠哉悠哉,全国人民浴血抗战,牺牲3500万人,未见他有丝毫奉献。1945年抗战胜利,直到1949年共产党政府接管纱厂,作为技术人员他都能混得风生水起确实不容易。可惜1949年以后是人民当家做主了,群众对政治立场不坚定、三朝元老式的知识分子肯定议论纷纷,管遵智成为政治运动的牺牲品在所难免。2015年公开的青岛国棉六厂党委会议记录显示:“管遵智等留日人员虽无实质罪行,但留在工厂影响不好”(1958年11月7日)。         

        民主运动的副产品必然是暴力,古今中外莫不如此,即使在今日高度发达的美欧社会也不能幸免,管门绝响,果然悲剧!                                                                                    


                                                                                                                                                                             2025.11.5初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5-11-7 02:02 , Processed in 0.05330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