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028|回复: 7

[史海钩沉] 所城张家:此张贵非彼张贵(一篇荒谬的文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3-24 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前线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
本帖最后由 大匠 于 2014-3-24 23:13 编辑

发表于《今晨六点》2014.3.1

张家后人:张贵是皇家救命恩人
张贵墓志铭现世,力证奇山所首任千户张昇是明御林军统帅之后
作者:张春钺

“这段沉埋600年的历史,由于2006年北京挖掘出土的《张贵墓志铭》,使得烟台和北京皇宫的关系,突然变得更加重要起来。”张家后人、奇山所城研究会会长张春钺兴奋地说。
  从得到消息后,张春钺就开始频繁地进京考察,在经过长达六年的研究之后,他昨天首次向晨报披露:“墓志铭的发现,奠定了张贵是明代皇家救命恩人的地位。同时也为破解两个 ‘张贵’是父子两人的谜团,提供了依据。”
  而在烟台市奇山文化研究会十周年纪念活动中,关于《张贵墓志铭》(以下简称 《铭贵》)的研究得到了国际学术研究会权威人士的肯定结论:“考证有理有据,提不出相反意见。”

  YMG记者刘晋摄影报道

  惊喜:《铭贵》“现身”北京

  烟台之名,源于所城。明朝奇山所首任千户张昇是宣德六年(公元1431年)荫袭父亲张贵之职从北京调至“奇山守御千户所”,在他的主持下,经过军民十年的努力,建起抗击倭寇、保家卫国的所城。正统六年(公元1441年),张昇率军乘船追击倭寇至文登海域,不幸捐躯,为国牺牲,埋“衣冠冢”。
  记者也在2007年11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北京奥运场馆考古发掘报告》中,发现了这样一段章节:“2006年5月,北京市文物研究所依法对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北辰一路以南、北辰东路以西的中国科学馆新馆奥运公园B01地块进行了勘探和发掘工作,共钻探、清理了26座明清古墓。其中,M21和M22两座明代墓葬各出土墓志一处。两墓左右为邻,M21居左,略偏西北;M22居右,略偏东南,相距仅2米许。据出土志文,M22墓主为明镇国将军张贵,M21墓主为张贵之母太淑人宋氏。附近另有 M23-M26四墓,与 M21、M22排列成一组。估计,它们应为张氏一门的家族墓地,即志文所说‘大兴仰山祖茔’。”
  在“张氏祖茔M21墓中”又挖出张贵之母宋氏的墓志铭,从中得知张贵的父亲叫张谅,张谅阵亡时其子贵才十余龄。

  疑惑:同是“张贵”却有不同描述

  为了对照考证,张春钺再次翻阅《张氏谱书》首页的《永乐诏书》(以下简称《诏贵》)后,却发现了多处不同。其中,《铭贵》是“承先任”,即承袭了先父的任职———武略将军、管军副千户。而在《诏贵》中,则出现了是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本人因累树战功“钦升武略将军、密云中卫前所副千户”,“永乐三年三月初二日,钦与世袭职事”。
  另外,《铭贵》中书:永乐甲午(公元1414年即永乐12年)“(张贵)率师出塞,身先士卒,斩获无算。朝庭嘉其功,面谕甚至,除任府军前卫。居职廉恕,政声大作,虽古之贤将不是过也。”《诏贵》则出现了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十二月十八日,“张贵五十四岁,山后宜兴州人。有父张全,洪武三年十月,收充密云卫前所军。洪武二十年七月,为因病疾,将贵户名不动代役。”“洪武三十二年(公元1399年)七月内归顺,随军奉天征讨。”
  如此一来,两文出现异同,“就需要考古论证。”张春钺解释说。

  考证:张贵乃皇家救命恩人

  “从《铭贵》中不难发现,张贵率领的是皇家御林军,每战他必身先士卒,杀敌无数。是朱棣出征中最精锐的部队。”张春钺说“朱棣得知皇太孙身涉险境,急派军将朱瞻基救出战场”,派的正是张贵所率领的御林军,是张贵“身先士卒”杀出重围,拼命救出皇家接班人朱瞻基的,因此,张贵成为皇家的救命恩人。
  为此,朱棣特别感谢了张贵,故“嘉其功,面谕甚至,除任府军前卫。”既然明成祖当面奖谕张贵很到位,那么张贵的身世和父亲张谅冒名阵亡获封和荫袭的过程,朱棣必然会了如指掌,可今后如何使张贵名扬四海,只好想法使阵亡的“张贵”(即张谅)复生,于是才出现两年后回到南京就再颁“永乐诏书”的奇事了。
  为知恩图报,“朱棣当时就授予张贵‘府军前卫’主将的重任。而‘府军前卫’,为永乐时皇帝侍卫亲军十二卫之首,可以轮番带刀侍卫。品衔虽非最高,但地位至关重要。”据史料知:“朱棣受到惊吓,回师时在北京病倒,两年后才返回首都南京”。“永乐十四年再颁‘永乐诏书’也就顺理成章,不足为奇了。”

  力证:两个“张贵”,其实是父子两人

  在《铭贵》中,“永乐甲午”即永乐十二年(公元1414年),时张贵为24岁,就“率师出塞”。《诏贵》中“永乐十四年”张贵“五十四岁”,两人相差28岁,对此,在经过反复考证后,张春钺终于得出结论:“《铭贵》中的张贵是其本人,而《诏贵》中的‘张贵’则是其父张谅。”
  对于历史上的两个“张贵”,张春钺表示,“相隔仅为二年,就出现两个张贵同在皇帝身边为臣,按理说其中之一必将更名。据此推断《诏贵》中的张贵应更名为‘张谅’为妥。奇怪的是朱棣并没有为其更名,这说明其中必有隐情。”
  据《明史》知,明朝实行的是“卫所屯田制”,军士为世袭。张贵诞生后,张谅当时有病,为了“军籍和领军饷,已将军户名改为张贵代役。但在朱棣起兵时,张贵仅为12岁,和《铭贵》中年龄推算相符。因为年幼无法随军打仗,其父张谅只好顶着张贵的户名,参加了‘靖难之役’。”正如《铭贵》所言:“厥考当太宗文皇帝(朱棣称号)奉天靖难之初,累树战功。历升副千户,阶武略将军。洪武辛已(公元1401年),没于王事。公尚幼,母宋氏贞顺且贤,鞠育训诲,期成乃尔。及长,承先任,加升指挥佥事,阶明威将军,坐幼官营”。这与《诏贵》正好相对应。
  张春钺说:“这说明永乐诏书中的张贵,其实是张贵的父亲,既是父子两人,就不怕坏了朝纲。张贵是皇家恩人,决不能在 档 案中留下张贵已死的证据,故出现‘永乐十四年十二月十八日,张贵五十四岁’之言。”
 楼主| 发表于 2014-3-24 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烟台晚报》2014.3.12

两个张贵两码事
———兼与张春钺先生商榷
作者:彭守业



烟台奇山文化研究会会长张春钺先生近日撰文,认为2006年在北京奥运工地出土的M21号墓的墓主张贵(本文称“北京张贵”),与所城张家的二世祖张贵(本文称“所城张贵”)是同一个人或者父子(《张家后人:张贵是皇家救命恩人》 一文见3月1日 《今晨6点》)。笔者搜集、比对相关史料,发现这两个张贵只是名字相同,既非同一人,也非父子。一是籍贯不同。北京张贵是“淮安山阳世家之裔”。淮安山阳,指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省淮阴市; 而所城张贵的籍贯是“山后宜兴州”。2012年,笔者曾打电话向滦平县史志办的老主任咨询这个“山后宜兴州”,得知明清时的宜兴州辖今河北省承德市东部及北京市怀柔县等地,州府在滦平县西北20里处。两个张贵籍贯相差千余里,二人应该没有任何关系尤其是血缘关系。二是年代不同。北京张贵生于“洪武庚午年”,即1390年,卒于明成化元年,即1465年; 而所城张贵生于“元朝至正二十四年”(谱书中“元至元二十四年”似有谬误),即1364年。两个张贵相差26岁。
  三是家庭构成不同。北京张贵共有徐、蔡、袁、钮、周妻妾5人,长子张英,娶周氏,次子张贤,娶赵氏,父亲张谅,母亲宋氏,封淑人;而所城张贵有安、陈妻妾二人,独子张升,有夏、黄、林妻妾3人,父亲张全,母亲王氏,封宜人。张谅因靖难之役“累树战功,历升副千户,阶武略将军”,而张全只是密云卫前所的一个小卒,因儿子张贵的军功才被赠予“武略将军,管军副千户”。
  四是二人的经历及官职不同。北京张贵长大承袭了父亲的职务后,战功赫赫:永乐甲午年,率师出塞,斩获无算,朝廷嘉其功,授予府军前卫(为永乐时皇帝侍卫御林军十二卫之一),宣德年间又“承旨本卫掌印”;庚戌年,复讨沙漠,全胜而归,掌管舍人营;正统年间,率师讨伐缅甸及苗人。他深受多朝皇帝器重,先后被晋升为指挥佥事(正四品)、明威将军(正四品)、镇国将军(从二品)、都指挥同知(从二品)等职务,起码相当于现在的军级干部;而所城张贵在靖难之役中立有军功,被封为世袭武略将军(从五品),副千户。千户所1120人,相当于现在的团,副千户相当于副团长。
  那么,两个张贵是否有父子关系,即所城张贵是不是北京张贵之父呢?也不是。《张氏谱书》明确记载,所城张贵只有一子张升,张升既没有两次北上讨伐蒙古,也没有南下讨伐缅甸和造反的苗人,他只是承袭了父亲的副千户职务,于宣德六年被朝廷调到奇山所任职,去世后葬在上夼,与葬在北京的张贵绝非一人。
  张先生还提出了一个“奇山所是御林军”的观点。依据有二:其一,北京张贵在御林军中任要职,承袭他职务的后裔调到奇山所任职,所率部队自然是御林军;其二,奇山所另一位副千户安谦也因靖难之役有功,被授予神武右卫右所世袭副千户。张先生认为,明朝的神武军属于御林军,安谦后来调到奇山所任副千户,属御林军间的调动。
  笔者以为,既然前面否定了北京张贵与所城张贵之间的关联,所以第一条依据也就不存在了。关于第二条依据,笔者请教了鲁东大学对明史颇有研究的张艳芳博士。据张博士介绍,明代时,天子的直系护卫部队称作“亲军”,即御林军或禁军,有二十二卫,属京卫,但不隶五军都督府。神武左卫为京卫,神武右卫在直隶真定府,二卫隶属于后军都督府,都不在亲军二十二卫之列,都不是御林军。退一步说,即使张贵、安谦早年都在御林军中任职,似也不能说他们调到奇山所后,所部就成了御林军。
  所城张家是烟台望族,它有显赫的历史、众多杰出人才,还有一部精心编修的谱书。张氏后人完全有理由为自己的家族感到自豪和骄傲,而大可不必非要和人家镇国将军扯上关系。
发表于 2014-3-25 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匠 发表于 2014-3-24 23:14
发表于《烟台晚报》2014.3.12

两个张贵两码事

版主把资料集中起来看比分散阅读的效果要好!  {:soso_e183:}

发表于 2014-3-25 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25 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孰是孰非?

点评

哈哈,拔瞪个眼干么非要弄个明白似的。  发表于 2014-3-25 17:5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27 18:3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的探讨好,比闷着头自己研究要好。
发表于 2014-5-9 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4-6-16 20:44 , Processed in 0.06725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