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030|回复: 12

[古玩收藏] 收藏之乐在过程—收藏之乱弹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8-29 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前线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
本帖最后由 乔太守 于 2013-8-29 08:56 编辑

       过去,曾打过一个不太贴切的比方:收藏如同娶媳妇。再漂亮的媳妇,一旦娶到手,喜欢够了,感觉也就不那么珍贵了。有人解释这叫审美疲劳,或许有些道理。网上经常有朋友说:玩够了,要出手,先给我哈。或者可以作为这种心态的注解。一个“玩”字,说者或谓把玩。是啊,玩嘛,总有玩够的时候。
    但并不是每个人的感觉都是这样。有的朋友,即使娶一堆“媳妇”,也不会日久生烦,而是挨个宠幸,乐此不疲。有的,爱之既深,宠之更甚,是要夜夜抱着她们同睡的。这样的感情,你还能想象,藏者会在有生之年抛弃她们吗?如果你跟他们说,这叫“玩儿”,他们会以为,那是在亵渎这些宝贝。他们把这叫藏。一个“藏”字,其中蕴含的情感:喜欢,深爱,宝之,秘之,就不是话语所能表达明白的了。他们享受的是独占的快乐。
    这跟藏品的品级,也并非绝对相关。高档的东西,带来的感官享受,自不必说了,好比浅绛三大家的东西。一、二流瓷画家的精品,也不必说了。一些小名头,甚至无名之辈的作品,一些残器,一些有人不以为然的所谓普品,在知性人的眼里,那却是值得珍藏的宝贝。一个物件,在不同人的眼里,有不同的价值。有人上来先看将来好不好出手,这是注重它的经济价值;有人不看画意,先看款识名头,这是注重它的品牌价值;有人先看老不老,先查天干地支,这是注重它的历史价值;有人先看它的画意画题,雅俗如何,是否合乎我心,愉悦我身,这是注重它的人文价值。关注点各有不同,在观者眼里,这个物件也就呈现出千姿百态。所谓敝帚自珍,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收藏的乐趣和品位,还真的不全关乎藏品的价格。
    对任何价值的关注,都无可厚非,但作为浅绛一族,还是以欣赏画意为妙。否则,真是可惜了她们留存于世的最主要意义了。
有些跑题。既然叫收藏,那就得以藏品为中心。常有人说,自古以来,收藏,就是宫廷皇室、官僚权贵、富商大贾、文人雅士的专利,他们有权,有钱,有闲,有心,天下珍宝,归于少数人之手。从未见象眼下,万民收藏,人人收藏,贩夫走卒、无业游民,都在搞收藏。哪有那么多宝贝可收藏?
    这是现实,是耶?非耶?我以为,经济发展了,时代进步了,应当以更宽的眼量来看待收藏。大众收藏,丰富了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了人们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收藏几件或许珍贵或许普通的老物件,作为传家宝一代代传下去,永宝用之,不是很好吗?何乐而不为?
确实,真正的国宝,除了战乱偶尔流失民间之外,世所罕见;收藏大鳄将那些精品重器揽于怀中,藏于密室,难再显身江湖;各种国家、私营博物馆,将出土、传世文物搜罗一尽,普通人难得一见。给大众百姓留下的收藏空间十分有限,拣漏机会几无可能。大众收藏向何处去?
我的亲身体会是,百姓收藏,千万别把它当作投资赚钱的行当,投机谋利的手段,特别是在目前市场赝品占95%以上的情况下,深陷其中,一掷千金,执迷不悟,必将陷于倾家荡产、万劫不复之地。
    收藏之乐,不在品种,不在档次,不在得失,在过程,在文化,在品位。“宝”如同醉翁的酒,而过程,则是醉翁着意的那“山水之间”也。
    这几年,雅昌论坛上,“双棒”的黄山寿、张大千,相同的宋元器物,一样的官窑瓷器,屡屡出现。收藏水之深,局之险,令人心惊胆颤。就在今年,有两次,我分别看中两幅翰林、进士书法,以我的经验,都确认无误谈好价格就要付款,为慎重起见,再查拍卖记录,却发现两幅书法,均有同样字词内容的东西被拍卖过,但根本不是我看中的同一件。两次历险,两次背出冷汗,我再也不敢伸手网上买东西。不过,这也是一种过程。这种经历,让收藏者更加小心,也让人的眼力不觉间提高。也是好事。
    然而,为了煞煞收藏瘾,还是要玩点不痛不痒的东西,享受一下得“宝”的过程。下面,就说说我凑齐一套粉彩龙凤纹的茶具,享受了三乐经历。
    2006年,我到本市一个老相识“铲子”家去看一幅老画。谈价付款,生意成交。我见桌了摆了一个粉彩茶壶,一面龙,一面凤,挺漂亮的。那时我对瓷器知识近于空白。问价,他不在意的说,刚从户下收来的,花了一百块钱。你喜欢?喜欢拿去,送你了。也许,朋友是因为我买了他的画,而心存感激。也许,是为了让我常买他的东西。但不管怎样,于我,则感动于朋友的大方。一个以收售旧物为业的人,能够不计小利,可见此人心胸还是很阔大的。最差也不是一个小肚鸡肠的人。得旧物又交朋友,此一乐也。
    初中同学来我办公室,看到书柜里放着的龙凤茶壶,问:这也叫古董?我说,虽不太古,也是个老物件。他说,这东西在乡下常见。小时候,家里就用这样的茶具待客。可惜呀,砸得只剩下一个茶盘了。改天,我给你捎来。我俩是光屁股一起长大的耍伴、同学,当然没得说。但我担心的是,他那河东狮子的老婆。同学贵为村书记,在家里却更有个武松。他笑笑,没事,跪不了搓衣板。果然,没几天,茶盘捎到了我办公室。为同学,竟敢得罪老婆大人,勇气可嘉。同学关系竟胜夫妻关系,此二乐也。
    有壶有盘没有碗、杯,总是缺憾,辜鸿铭茶壶茶杯的理论,就没得办法实践。于是就动了心思:能配成一套有多好啊。上网一查,呵,这龙凤茶具,自清至今,就没断过生产,实乃百姓家庭最常用的用具之一。要买新货,景德镇文革瓷厂一壶一盘四杯,售价不过380元。但那就没意思了。玩收藏的,玩得就一个“老”字,玩得就是一个“百求不得终称意”。 如果一暴发户大款,进得文物总店门,眼睛四处一扫,跟店长说:挑你们店里最贵的书、画、瓷器,各给我来十套打包拿走。买菜呢!多煞风景,多没品味,所谓钱多人傻是也。别说,网上搜一下,成套的清末民国粉彩龙凤茶具,少则数千,多则两万,吓死个人。单个的龙凤茶碗、茶杯,一个也要200多。死心吧。昨儿下班,顺路到河西地摊逛逛。还别说,就看到一个摊前,有个买主,手里端着两个龙凤茶碗在跟摊主谈价钱。这不正是我梦寐以求的配套茶碗吗??我心跳加速,不敢放声,唯恐他们成交。他们俩咕咕叨叨讨价还价,我却感觉好象过了很长时间。还好,没谈成。买主刚放下手中的碗,我就上前一步,抄在手里。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此三乐也。
    现在,这套百纳本的龙凤茶具,就摆在我的案头。正因为它不贵重,所以,我可以每天与它们亲近,泡茶品茗,口吻手抚。但我仍然小心翼翼,怕伤到它们。我欣赏这三种貌视相同,却神态各异的龙、凤。那盘上的龙,头顶双喜,是新婚之龙,手舞足蹈,张口伸舌,一幅喜相,用“喜得合不拢嘴”形容,最恰当不过了。那壶上的龙,却是腾云架雾,张口怒目,携雷霆万钧之势,从天而降,把一个气吞山河龙的精神,展示无余。而那碗上的龙,却是条小龙,扬头摇尾,仿佛在踩着锣鼓点跳跃嬉戏。
    然而,品茗消暑之余,最能引起我回味一笑的,还是得到它们时的那些人,那些事儿。
    回味以往收藏,有求之不得,抓耳挠腮;有宝在眼前,无力购买;有一朝到手,欣喜若狂;有当断不断,后悔莫及;有一朝失手,二次重逢;有无奈售出,心痛不己;有小小拣漏,偷乐偷笑;有打眼买假,垂头丧气;有聚散成套,心中暗喜;有缺盖裂崩,难配难求;有失之交臂,怅然若失……种种甜酸苦辣,难以言尽,个中滋味,自尝自知。这也正是收藏的魅力所在。
    有一点很明确:东西过去是别人的,将来还是别人的。过程,却永远是自己独享的。
20130827_203152_调整大小.jpg
20130827_213144_调整大小.jpg
20130827_213205_调整大小.jpg
20130828_213419_调整大小.jpg
发表于 2013-8-29 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因爱成痴.抱着收藏的宠爱之物睡觉的可能真是爱到心底了,大约也是有一份痴心在内.

点评

这样的人能不玩物丧志?哈哈。  发表于 2013-8-30 06:50
发表于 2013-8-29 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无癖不可交也,以其无深情;人无疵不可交也,以其无真气。
收藏的乐趣确实在过程,在淘、在盼、在寻、在收归囊中的那份喜悦,在宝贝从此相伴自己身边的过程中。。。

点评

大匠是典型花小钱买好东西的“淘手”。  发表于 2013-8-30 06:51
发表于 2013-9-1 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守又有新收藏。。好啊!{:soso_e179:}

点评

谢老前。这可真是个穷乐呵。不值钱的东西。瞎玩。  发表于 2013-9-2 09:58
发表于 2013-9-17 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79:}{:soso_e142:}

点评

谢谢。  发表于 2013-12-22 13:15
发表于 2013-12-19 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个茶盘,是什么样的呢?

点评

也是龙凤的。  发表于 2013-12-22 13:15
发表于 2013-12-20 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也收藏过不少东西,更多的是收藏金钱和时间难以换回的东西,这些东西里面有故事,如小时候父亲给我捡的鹅卵石,二十年多年过去,曾经一袋子如鸡蛋般浑圆光滑的鹅卵石,却留下了三颗不那么起眼的。很多东西,只是因为有历史有圆满才更加厚重。

点评

普通的物件,寄托了感情,就不普通了。在外人眼里一钱不值,对当事人来说,殊可珍惜。  发表于 2013-12-22 13:14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收起 理由
大匠 + 2 欣赏!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4-6-9 02:29 , Processed in 0.067006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