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05|回复: 3

[地理风物] 寻古探幽——回首2018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6 05: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前线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

寻古探幽——邵家视频

寻古探幽——馆前后徐家视频

寻古探幽——徐家视频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弹指一挥间,2018年已成为历史。老于父子的“寻古探幽”,也在时断时续中划上了一个还算圆满的句号。回首这一年,从消失的村庄“考家”起步,历经横掌温家、龙口南山、徐家疃、大涝洼、北石家、川里林家、黄家、湖汪、五截、掉钟头、山西栾家、官庄、徐家、金岭中村、辛庄朱宋、乔家、馆前后徐家,最后止步于武进士邵鹤龄故里金岭邵家。走过的一村一寨,看过的一景一物,接触到的每个有缘人士,听到的传说和故事……都深深烙印在老于父子的记忆中,挥之不去,日久弥新。在此新旧交替之际,老于忙里偷闲,按这一年寻古探幽的时间顺序,简要整理,分享于众,以报答数以万计、长期以来关注支持文茂书社微信公众平台的好友和忠实读者!

消失的村庄

考家

视频链接http://v.qq.com/x/page/p0530wgvfil.html

考家村(现已全部拆迁)地处山东省招远市区北2.5公里处,招城东河西岸,凤凰岭东伸的丘陵地带。南与梦芝相邻,西与北岭相连,北与十里铺接壤,东隔城东河与横掌滕家交界。全村总面积2 平方公里,村庄占地面积375亩,村南临玲珑路,西临金城路,东临河东路,交通便利。唐武德年间,汪姓定居此地,取名为凤凰岭前汪家庄。明洪武年间,考姓由潍县考家士(寺)村迁入。成化年间,汪姓徙绝,易村名为考家,全村均为考姓。据考姓后人说,考姓祖先为羌族,居此繁衍生息至今已逾六百多年,流传下许许多多传说和故事。很早以前,招远坊间曾流传一句“招远县,考一半”的说法,意思是考姓在招远县衙中当差的人数占到一半,可见考姓在招远曾经的辉煌。

城乡结合

横掌温家

视频链接http://v.qq.com/x/page/h0555xudiim.html

山东省招远市温泉街道横掌温家村坐落于村庄和人口都十分密集的横掌大洼,南与横掌滕家、考家相邻,东与横掌徐家、横掌崔家交界,北与温家庄、郑家、纪山纪家接壤,西与横掌刘家、前郝家交错邻接,呈南北狭长形状。该村背依青山,前邻沙河,罗山河与城东河在村前交汇,向西北汇入老界河,处于张画山、考家耩、小龙耩、端午庙耩及火镰石顶子等山岭环抱之中,为典型的小盆地地形,总的地形东高西低,南高北低。该村始建于元至元年间,温姓始祖温提领三子伯良、伯恭、伯让负灵卜兆,来此建村,因地处横掌河畔,故名横掌温家,后简称温家,至今已二十余世。1980年地名普查与道头公社温家重名,经政府批准,恢复横掌温家原名。该村明代属城北乡管辖,清代属会仙乡横掌社,1913年至1927年属招远二区横掌乡,此后隶属变更频繁,1945年属招北县张华区,1956年属城关区温家乡,1958年属招远县朱范乡,1959年划属罗山人民公社(后改为罗山乡、玲珑镇),现属温泉街道办事处管辖,全村均为温姓。

旅游胜地

龙口南山

视频链接http://v.qq.com/x/page/j0642ae47vh.html

    山东省龙口南山古称卢山,位于黄县(今龙口市黄城)城南,山虽不高却自古有名。相传晋代卢童子学道于此升仙南山,即成为道教名山,故有延真宫(上观)、灵源观(下观)、正一观等道教宫观之修建。唐时佛教传入,又建石泉寺、卧龙寺、响水庵等佛教寺庵,盛时山中寺观林立,有神仙宅之誉,晋代开山以来,历经多代,元明至清早中期,山中寺观皆具规模,香火兴盛,清末遭逢战乱,僧道离散寺破观残,名山寂响达半个多世纪。时值上世纪九十年代,南山集团为了护山育林、保护文物、弘扬文化、发展旅游,舍重金投资数亿元重建南山景区,铸南山大佛,起舍利宝塔,恢复寺观并易石泉寺为南山禅寺,响水庵为香水庵,正一观为南山道观,灵源观依旧重建。一时清溪幽涧、亭塔云天、殿阁朱户,其营造之轮真、绘描之金碧,勒石难书。南山大佛释迦牟尼坐佛造像,选材锡青铜铸造,大佛高38.66米,重380吨。由232件佛体、108块莲花瓣、302个发髻、共642块,锡青铜铸件组合而成,堪称世界第一大铜铸佛。莲花座下建有功德堂、万佛殿和佛教历史博物馆。南山大佛熔古今中外佛像铸造艺术的精华,使古老的青铜铸造艺术和现代科技成果于一体,展现了佛教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完美结合。

上将王瑞林故乡

国家级古村落徐家疃

视频链接http://v.qq.com/x/page/z0645uq2a9u.html

国家级传统古村落徐家疃,位于山东省招远市辛庄镇政府驻地西南10公里处,烟潍公路东侧,东与东庄子接壤、西与官道村相邻、西北与洼曲村交界、东北与海埠村相接、南与河东村相连。全村总面积2.5平方公里,村庄占地面积300余亩。沿海有防护林,有黄金矿藏资源和海水资源。据王氏家谱记载:北宋开宝年间,高密县大河村人王兴在莱州新城一带经商,娶妻徐氏,徐门陪嫁的是海滩一处约900亩。王兴在此定居,取名徐家滩,后演变为徐家疃。现有300多户居民,王姓占85%以上,其次为李、高、于、许、张、闰、赵、陈、徐、周、郭等姓氏。

王瑞林,1930年1月生于徐家疃,1946年1月参加八路军。曾任胶东军区县独立营文书,东北军区机要处译电员、参谋。建国后,历任政务院机要处副股长,国务院副总理办公室秘书、邓小平办公室主任、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中共中央军委主席办公室主任、军委纪委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先后当选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为中共第十三、十四、十五届中央委员。1988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1994年6月被授予上将军衔。

著名收藏家李汝宽故乡

国家级古村落大涝洼

视频连接http://v.qq.com/x/page/u0661gtqcb7.html

大涝洼村是第三批山东省历史文化名村和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该村位于山东半岛北部的渤海湾畔,属暖温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全村总面积1.2平方公里,村庄占地300亩,耕地面积1300亩,系丘陵地貌。村庄东距辛庄镇驻地3.5公里,距辛庄滨海旅游度假区5公里,东与小西庄为邻,南与西汪庄和朱宋交界,西与后沟子接壤,北与小涝洼相连。德龙烟铁路和206国道横贯村北,水陆交通便利。据记载,明洪武二年(1369年),李安、李厚兄弟二人由四川成都府金堂县,迁徒此地安村,因地势较洼,故名涝洼村,明成化年间,六世李东山、李东坡、李正芳、李纯芳等至村北建村小涝洼,此地改称大涝洼村。清康熙年间,张明福由掖县迁入。民国时期,王有成由辛庄迁入。1947年,徐惠芳在此落户。1959年春,原玉坤落户该村。至1978年10月,张、王、徐、原4姓徙绝,目前村子全是李氏后人。大涝洼村的选址非常讲究,从地图上看,村子北临浩瀚渤海,西靠秀丽诸流河,南藏丰盈金脉,东望崇山峻岭,是一块难得的宝地。光绪二十九年修撰的《李氏重修祠堂记》中如此描述:“夫地灵则财茂,源远则流长。我先祖肇迁于斯地,其始创之一二人,而云乃济济,因其积仁累善使然,亦地气有以钟之耳。间尝散步郊原,周览形胜,北枕鱼海,西带蚕河,南挹金沟,东引铁埠之秀。田廬星布,阡陌云连,而祠堂适建于中,此孝友所由成风,人才所由辈出也。”

李汝宽,1902年出生于招远市辛庄镇大涝洼村,15岁去北京古董店学徒,20多岁对文物的鉴赏能力就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他还利用晚上到夜校学习英语,通过几年学习,英语水平就很熟练了,从那以后就开始和外国人打交道、做生意。鼎盛时期,李汝宽与英国、德国、美国驻华大使都交往密切。他年轻时还开办了“奇珍祥”古董店,在上海、南京、香港设有分店,自己还建了地毯厂。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李汝宽移居美国,成为美国加州大学教授、资深的考古学者,享誉世界的文物鉴赏家,名声显赫的收藏家。1983年5月,李汝宽还曾回到故乡大涝洼省亲,并为家乡建校捐赠不少资金,同时多次向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青岛市博物馆、山东大学博物馆等捐赠国宝级藏品。这位传奇人物于2011年在青岛病逝,享年109岁。其长子李经泽也是著名的大藏家,老先生现年八十有余,对古代漆器有相当的研究和自己独到的见解,所藏古代漆器中有不少国宝级文物,这从青岛市博物馆“李汝宽家族捐赠陈列室”的物件中可略见一斑。

典型的胶东古村落

北石家

视频连接http://v.qq.com/x/page/w066729bnc0.html

山东省招远市张星镇北石家村,位于张星镇政府驻地以北5公里处,界河东岸,黄水公路西侧,北与北崔家接壤,南与槐树庄为邻,全村总面积约为1平方公里,村庄占地面积300余亩,耕地面积1320亩。东西略长于南北,属丘陵平原地貌。明朝末期,石姓由界沟迁此定居,因处招远城以北,故名北石家。目前全村共有居民204户,530人,大部分为石姓。

小村不大,但老辈时该村在外经商的却不少,岁月在这里留下或深或浅的痕迹。该村百年以上保存完好的明清及民国初期的深宅大院有20多处,清朝或民国普通老民宅多达几十幢,大部分位于村西、村中心、村南。胶东本地风格和京式风格的四合院居多,深藏胡同的幽静处,各具特色,充满古意。

六合螳螂拳发源地

国家级古村落川里林家

视频连接http://v.qq.com/x/page/s06740u8u3e.html

国家级传统古村落川里林家村,位于山东省招远市张星镇政府驻地东北12公里处,东与仓口陈家相临,西与宅科交界,南与徐家接壤,北与界沟姜家相交,辖区总面积3.4平方公里,村庄占地面积200亩,耕地总面积1300多亩,其中果园面积850亩。山岚3000余亩,属山区丘陵地貌类型,村南小河向北流入龙口市境内,村西有招黄公路,盛产柿子、板栗、苹果、大梨。明万历年间,该村林姓始祖儒嘉携妻及两个儿子由老翅林家迁此定居,因处山川怀抱之中,故名川里林家。全村现有居民330户,850人,有林、王、房、秦四个姓氏,均为汉族。

这个村除了山清水秀自然风光和那独居特色村风民俗外,最为有名的当属威震四方的“川林家六合拳”(又称林家拳、六合拳螳螂手),这里是六合螳螂拳的发源地。清末民国时期,当地方圆几十里就有“南有崴都陈家,北有川里林家”之说,可见这门独特的功夫确实了得。

黄山庙旧址古村落

黄家

视频连接http://v.qq.com/x/page/x06916kbpto.html

黄家村位于山东省招远市张星镇政府驻地北8公里处,东与虎龙斗、马格庄两村交界,南北分别与山西孙家、山西栾家为邻,西和西南、西北由南向北依次与圈里杨家、北崔家、北洼子、馆前张家、馆前王家接壤。全村总面积1.5平方公里,村庄占地面积250亩,耕地面积1200亩,山岚沟夼面积约500亩。村东有环镇路,西南距龙水公路1.5公里。属典型的低山丘陵地带,东有大山、金山、黄山等山脉,西有闻名的望海岭,望海岭的顶峰在该村地界内。明永乐年间,始祖黄兴由四川迁此定居,取名黄家。目前全村有居民286户,700多人,基本全为黄姓。

民国黄山庙旧照

考证该村东面的黄山清末民国时期闻名华北的“黄山庙”,让老于父子受益匪浅。相传清咸丰年间,在黄山东坡有一尼姑庵,后期庵内烟火不旺,最后一个尼姑去世后,一伙僧人将尼姑庵拆迁到后来的黄山庙,起初人们还习惯称“黄山庵”,后来僧人嫌其名不正,改为“黄山庙”(或黄山寺)。这时庙内收了一位小和尚,法名“常选”(辛庄镇董家村人),此人自幼聪明好学,为人正派,后来当了庙内的方丈。大约在1910年前后,由他主持重建了新庙,新建的庙宇佛殿,雕梁画栋,金碧辉煌,东西两廊炫丽壮观,庙内名人书写匾额达18块之多,殿前铭柱上的楹联为清代状元王寿彭手笔,东廊坊内一匾大书四字“真如自在”,左下角落款“慈禧”,庙内一切文物都是出自当时的社会名流。1920年前后为黄山庙的鼎盛时期,佛教会的圣地,常选和尚成为华北一带很有影响的道首。1927年常选和尚圆寂,以坐姿装在罐内安葬在现在的小兰沟塘坝东侧。常选去世后,庙内的风气日渐败落,多数僧人都娶了老婆,庙内大批器物被私卖(老于2003年收藏了一只雕工精美的太师椅,据卖家说是当年“黄山庙”流散出来的),有的和尚还有嫖娼行为,有的参加反动的道会门,有的直接与国民党军队有联系,1952年被人民政府枪决的“龙平”和尚就是其中一例。1947年8月13日晚,当时的人民政府组织周围的山西孙家、黄家、山西栾家、蔡家等村青壮年将庙内所有神像拆除,财产收归国有,随后所有僧人分布到邻村还俗,并将所有的田地、山岚归于各村。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当时还俗的僧人“盘活”和尚仍健在,还俗后取名刘振海,住在山西栾家。

著名海边古村落

湖汪

视频连接http://v.qq.com/x/page/b0699lx9f02.html

湖汪村位于山东省招远市辛庄镇政府驻地东1.5公里处,西以淘金河为界,与辛庄东南、东北村接壤;南以烟潍公路为界,与北侯家、北潘家、大宋家相邻;东与东良村相接,西北濒临渤海。海岸线西至淘金河入海口,东至七甲道直北,全长2000多米。全村总面积5平方公里,村庄占地243亩,耕地面积1500亩,海滩610亩,防护林带1900亩。属沿海平原地貌,水产资源丰富。东汉年间,冯、花、戚三姓居此,分别建有冯家大门、北台子、戚家三个村落。明末,三村合并,因处于水泊旁,水汪如潮,故名湖汪。目前该村有居民400多户,1300多人。有宋、王、白、李、冯、齐、徐、郑、姜、刘、尹、林、褚、常、由等20多个姓氏。

王升官,1867年生于招远市辛庄镇湖汪村,1909年英年病逝于赴任两广总督途中。光绪年间,升官以武举进入皇宫御花园,任地安门四品带刀护卫,因护驾有功,有勇有谋,才识过人,文韬武略,样样精通,皇帝钦赐黄马褂。1909年时任两广总督的张人骏调任两江总都,皇帝颁诏任升官为两广总督(1958年大跃进村整地平坟时,发现王升官坟内有皇帝诏书,任命升官为两广总督),时年六月天气异常炎热,瘟病流行,升官接皇帝诏书后,回老家省亲染病,稍有好转,急急南下赴任,行至吴淞口不幸病逝,运回老家安葬。1909年6月28日,朝廷急调山东巡抚袁树勋代理两广总督。王升官生前使用的大刀,重70余公斤,现存于招远市文物管理所。

皇亲国戚古村落

五截村

视频连接http://v.qq.com/x/page/h0713wa462z.html

“南有道头侯,北有五截刘”,这是早年间在招远民间流传的一句俗语,尤其盛行于明清两代,一代代口口相传至今,遗憾的是现在知道的人已寥寥无几。老辈时无论多大官员,只要到了五截地界,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原因是明朝时,五截的刘氏家族出了一位娘娘,该娘娘是刘氏先祖奶徐氏所生,徐氏娘家招远市张星镇口后徐家,口后徐家徐氏一族,又是明朝定国公徐达嫡系后裔,那时的刘氏一族可谓皇亲贵胄也。入清后,五截刘氏一族更是人才辈出。康熙年间,村人刘成泰年过六旬考取进士,任寿光县教导;乾隆年间,村人刘居成考取举人,任陵县知县兼任平原县教谕。

五截村位于山东省招远市辛庄镇政府驻地东南12公里处,东与杜家、西与乔家、南与院里、北与界河于家交界,全村总面积4平方公里,村庄占地面积130亩,属河谷平原地形。明嘉靖年间(1997年招远市村庄简志上记载为:万历年间),大刘家刘氏七子中的老二刘同、老五刘航分家到现址(当时为刘氏庄园,刘氏庄园地盘南起大刘家,北到前康家疃后,达十里地,共分五截地,以现在的招辛线为界,南面两截归大刘家村的那弟兄五人,北面三截地归老二、老五),因处五截地内,故名五截村,目前村有居民300多户,1000多人,村中百分之九十以上为刘姓,另外还有张、王、秦、邵等姓。

钟离河泮古村落

掉钟头

视频连接http://v.qq.com/x/page/l0772opea4i.html

掉钟头村位于山东省招远市金岭镇政府驻地北2.3公里处,钟离河东岸。东与沟李家、山上侯家、庄头刘家接壤,南与寨里为邻,西隔钟离河与邹家、西埠上相望,北与官庄交界,地势东高西低,全村总面积2052亩,其中耩地占三分之二,洼地占三分之一,属丘陵平原地貌类型。村西水(盘)夏(邱堡)公路纵贯南北,村东、村南为傅(家)马(塘店)公路环绕,村庄三面临路,交通十分便利。

元至元年间,栾、张二姓由罗山后大庄子迁于此,栾姓在现址北建村,取名“栾家营”,张姓在现址东北建村,取名“张家岭”。后因大旱张家岭缺水,张姓移居现址建村。马姓从掖县陈草马家迁现址东建村,取名“马家地”,后因大旱缺水,马姓迁至马家村居住,后马姓兄弟分家,一支马姓迁回现村庄里。谢姓在现址东南建村,取名“谢家营”,梁姓在现址东北建村,取名“梁家沟”。明洪武年间,诸姓商定并为一村,取村名“掉庄头”,寓意是掉转旧庄,重新安庄。后姜、刘、李、郭等姓相继入居,栾、谢、梁三姓先后徙绝,日久天长村名叫俗了演变为“掉钟头”,这与招远民间传说的大钟逆流而上在此掉头没有任何联系。目前村中有居民455户,1394人,马、张、姜三姓占95%。

黄山庙旁的古村落

山西栾家

视频连接http://v.qq.com/x/page/d07053aolsv.html

山西栾家村位于山东省招远市张星镇政府驻地北8公里处,东与马格庄(老于老家)、虎龙斗接壤,南与黄家相连,西与馆前王家、馆前张家交界,北与蔡家相接。全村总面积约为1.8平方公里,村庄占地面积150余亩,山峦面积520亩,耕地总面积880亩,属低山丘陵地貌。明洪武年间,栾姓正、仕、表三兄弟由招城镇北关迁居此地,因位于黄山西麓,故称“山西栾家”。目前全村共有居民150户,386人。

这个小山村所承载“黄山庙”历史因素,堪比“黄家”,某些方面比“黄家”更厚重。据《招远市村庄简志—山西栾家》记载:村东黄山有黄山庙,庙有大殿、陪殿。半山腰有王母娘娘庙,有王母娘娘神像。大殿有泥塑送子娘娘、雷公闪娘神像,多年香火缭绕。解放前,每逢农历四月初八赶庙会,届时人山人海,到庙中求神拜佛的络绎不绝。黄山庙大和尚觉义、常选远近闻名,曾和西藏达赖喇嘛有联系。1951年,因破除迷信遭毁。《招远市村庄简志—黄家》记载:常选大和尚死后,以坐姿在罐内安葬在小兰沟塘坝东侧,后来山西栾家村在修筑小兰沟塘坝取土将常选和尚的罐挖出。这一点在这次山西栾家寻古探幽中,得到该村书记栾焕开的证实。

江湖豪气之古村落

官庄

视频连接http://v.qq.com/x/page/z0718e60jtu.html

    山东省招远市金岭镇官庄村位于钟离河东岸的官庄耩西坡下,在金岭镇政府驻地北4公里处,东与东埠上、庄头刘家为邻,南与掉钟头相接,西与南截以河中心为界,北与抬头赵家接壤,全村总面积2.5平方公里,属丘陵平原地貌。唐初置罗峰镇时,因土地肥沃,辟为官地,设公田揖民,以务农桑。唐贞观年间,王氏祖由四川迁天津卫后,又迁于此地建村。明永乐年间,温、柳、傅等姓均因租种官田,相继定居于此,故名官庄。后,他姓相继入居,村名沿袭。目前全村有400多户居民,1200多人口,王姓户数人口最多,占总人口的80%,其次为柳、傅、温三姓。

山清水秀的国家级古村落

徐家

视频连接http://v.qq.com/x/page/u0760wo3554.html

徐家村位于张星镇政府驻地东北11公里,美秀顶西麓的山谷中,三面环山,居绝壁深壑之左,北依凤啄之灵气,南望罗山之清幽。民居沿南北向西子溪东岸铺开,招黄公路沿河穿越,地势南高北低,东高西低,宛如一条长龙。南与口后王家毗邻,西与口后韩家交界,北与宅科、川里林家接壤。徐姓,传系明朝开国元勋魏国公徐达之后,长枝明初肇基朱宋。明成化元年,高祖徐镇怀揣着老祖宗传下来的遗训,离开定居胶东不久的故乡,翻山越岭几乎找遍半个胶东半岛,终于按前世祖宗所示“见帽安疃,依泉繁盛”定居于垛石口后,故名“口后徐家”,简称徐家,后李、林、刘三姓分别由东北、龙口刘家、奶子场迁入,村名沿用。全村总面积3.5平方公里,村庄占地160亩。现有居民200多户,500多人,是中国传统古村落、国家历史文化名村、山东省最美乡村、山东省“乡村记忆”工程文化遗产单位。

上将隋明太故里

胶东著名古村落中村

视频连接http://v.qq.com/x/page/d0775j888td.html

金岭中村位于招城西10公里,在雾云山西麓2.5公里,钟离河东岸,为金岭镇政府驻地,南与邵家村毗邻,北与庵里相接,东与山上张家、山上姜家交界,西与埠南接壤,全村总面积约2公里,属丘陵平原。南有文(登)朱(桥)公路纵贯东西,西有水(盘)夏(邱堡)公路横穿南北,村东有云祥路、村中有长安路、村西有钟秀路三条镇级公路,村南有崇文路、村北有政和路,交通便利,四通八达。西汉时期,钟离氏在此定居,故名“钟离村”。隋大业年间,孙姓迁入,唐末钟离氏徙绝,改名为“孙家夼”。金天会九年(公元1131年),曾在此设钟离急递铺。明朝永乐年间,于姓由文登大水泊迁入,后温、李、隋、赵等姓相继迁入,孙姓徙绝,取古村名“钟”字,更名为“钟村”,后简化为“中村”。目前全村有500多户,1600多人,有于、隋、李、王、赵、丁、温、邵、林、宋、刘、彭、原、孙、吴、吕、翟、蔡18个姓氏,其中于姓最多,占50%多。

隋明太男,汉族,1942年9月生,山东招远金岭镇中村人,上将军衔。1960年8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2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解放军工程兵排长,团政治处干事、股长,营教导员,工区副政治委员。1976年入解放军军政大学学习,1978年任工程兵舟桥团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1982年任工程兵师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1983年任第二炮兵基地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1986年入国防大学学习,1988年8月任第二炮兵基地政治委员,1990年6月任第二炮兵政治部副主任,1994年12月任第二炮兵政治部主任,第二炮兵党委常委,1997年11月任第二炮兵政治委员,2003年12月任武警政委、武警中将,2004年晋升为武警上将。是中共第十五届、十六届中央委员。

美丽富饶的古村落

辛庄朱宋

视频连接http://v.qq.com/x/page/g07810kc065.html

朱宋村位于山东省招远市辛庄镇政府驻地西南4公里处,烟潍公路南,诸流河畔。东与西汪家接壤,西与西良交界,南与洼孙家毗邻,北与后沟子为邻。全村总面积约2平方公里,属平原地带,有丰富的黄金资源。北宋时,朱、宋两姓居此,取名“朱宋村”。元至正年间,徐姓由沟下店迁入,朱、宋二姓徙绝,村名沿袭。明末,刘姓由大刘家迁入,其余李、姜、田、王、朱、杨、柳、历、魏等姓,大多数为解放后男到女家落户所致,每个姓氏只有1、2户。目前全村有居民300多户,近千人,徐姓最多,刘姓次之。

这个村子不是很大,但却很有特色,无论是其古老的历史(据老于所知,国家级古村落高家庄子和徐家两村的徐姓,都是从该村搬迁过去的),还是目前保存完好老建筑的精美程度,均可与招远目前所有的国家级古村落媲美。

吴佩孚研究专家唐锡彤老家

辛庄乔家

视频连接http://v.qq.com/x/page/u0795strcom.html

乔家村位于山东省招远市辛庄镇政府驻地东南7公里处,东与五截村毗邻,西与小东庄村接壤,南与台子李家村为邻,北与前康家村交界。全村东西长2公里,南北宽0.8公里,总面积约1.6平方公里,属丘陵地貌,有黄金资源。明万历年间,乔姓由掖县平里店迁此定居,取名“乔家”村。清中期,唐姓由五截迁入。目前全村有居民160多户,400多人,有乔、唐、杜、周、赵5个姓氏。

唐锡彤男,1952年生,老家山东省招远市辛庄镇乔家村,研究生学历,教授,原烟台市委党校副校长,吴佩孚研究会会长。唐锡彤教授长期从事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尤其对吴佩孚的研究有相当高的造诣,先后在《人民日报》、《求是》、《理论前沿》、《理论学刊》等著名报刊杂志发表理论文章数十篇。其中,发表于《求是》杂志的《农村如何全面建小康》一文,荣获2003年山东省“五个一”工程奖,编著吴佩孚研究方面书籍多部:2004年主编《吴佩孚在四川》,2005年编著《吴佩孚画传》,2007年与吴德运、蔡玉臻先生主编了《吴佩孚研究》,2009年与安家正教授、吴德运先生主编了《吴佩孚诗抄》,2014年与刘晓焕、吴德运先生主编了《吴佩孚新论》。

辛亥革命先驱徐镜心故乡

龙口市馆前后徐家

视频连接http://v.qq.com/x/page/f0805hakoo4.html

馆前后徐家村隶属黄山馆镇,位于黄山馆镇政府驻地东南1.5公里处,距黄城30公里。东与岭西村接壤,南与馆前前徐家村毗邻,西与陈家村交界,北与姚家村为邻。村域面积0.73平方千米,村庄面积0.10平方千米。村中以徐姓为主,兼有少量杂姓。户籍人口168户,常住人口398人。根据族谱记载,这支徐姓人原籍江南苏州府昆山县,后迁徙山东省青州府益都县,又在明洪武三年,迁到登州府黄县城西的前徐家屯村,到了明朝末年,徐姓先祖徐田、徐守东兄弟二人,迁居黄山馆镇东南,徐田居北,号为后徐家屯,徐守东居南,相隔里许,号为前徐家屯,开辟土地,繁衍生息至今。

徐镜心原名文衡,字子鉴,1874年12月出生于黄山馆镇馆前后徐家村。他自幼聪敏好学,熟读经史,二十岁时为县廪生。当时,正值中日甲午战争,清军节节败退。在维新变法运动的影响下,徐镜心摒弃科举之路,广泛涉猎新式学问,钻研中外历史、兵法、算术、天文、地理、法政等,立志改革中国政治,谋求祖国独立富强。1901年,他由烟台毓才学堂肄业,次年转入济南山东大学堂,1903年赴日本留学,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法政科学习。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与徐镜心、黄兴等人在日本东京创立中国同盟会,徐镜心首批入会,并被推举为中国同盟会北方支部部长兼山东分会第一任会长。1905年底,为抵制日本政府颁布《取缔清国留学生规则》,徐镜心等愤而回国。徐镜心在山东奠定革命基础后,于1906年秋出关运动革命4年之久。在1907年春,创建了同盟会辽东支部。1912年1月15日凌晨,徐镜心与连承基等率众400余名士兵自大连乘船光复登州,当晚成立“山东军政府”,为维护革命大局,辞让都督一职,仅担任参谋长,17日光复黄县。因徐镜心功勋卓著,时有“南黄北徐”之誉。1912年8月,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其被推选为国民党山东支部理事长。年底,当选为国会参议院议员。1913年3月,国民党代理事长宋教仁被暗杀,二次革命爆发。徐镜心在参议院首倡弹劾袁世凯,并在报纸上发表多篇反袁文章。1914年3月15日,袁世凯指使军法处密造伪证,将其逮捕入狱。4月14日凌晨,徐镜心被秘密杀害,时年41岁。1936年,国民党中央追授徐镜心为陆军上将,遗体由故乡迁葬济南千佛山烈士陵园。

嘉庆武进士邵鹤龄故乡

金岭邵家

邵家村位于雾云山西麓2.5公里处,北距镇政府驻地0.5公里,东与山上隋家、山上赵家为邻,南与东店、西店连接,西与洼吕家、埠南村交界,村北文朱公路纵贯东西,村西水夏公路横亘南北。属丘陵平原地貌类型。明洪武年间,邵氏祖邵英从四川驸马县枣栗村迁此定居,取名“邵家”,后郭、吕、刘等姓相继迁入,村名沿用。目前全村近200户,700多人口。

邵鹤龄(1796-1852年),山东招远邵家村人,清朝军事将领、武进士。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登武进士,授三等侍卫。道光六年,任云南大理城守营都司,后任景蒙营游击、普洱营游击、昭通营游击。道光十一年,任普洱镇右营游击、开化镇标中军游击、开化镇标右营都司。道光十四年,越南保乐土州农文云内讧滋事,因为开化沿边与保乐土州接壤,恐农文云犯境,邵鹤龄率部防堵要隘。此时,农文云在边界外纵火焚掠,气焰甚嚣。邵鹤龄督率弁卒在边境严阵设防,越南乱匪不敢逼越一步,确保了边境安宁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因剿匪屡建战功,邵鹤龄叠次升迁,道光十五年,任新营游击。道光十六年,任永昌协副将。道光十九年,任威远营参将。道光二十四年,升曲寻协副将。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平复云南永昌府回族起义有功,赏戴花翎。道光二十六年,升开化镇总兵。次年改湖北郧阳镇总兵。他练兵精心勤苦,注重战法,所率部队被称为国家虎贲之旅”。咸丰元年(1851年)洪秀全率太平军攻占广西永安州,邵鹤龄奉旨助剿,围困永安。在崇山峻岭中迭次激战,屡有胜绩。翌年,邵鹤龄所部一路追击太平军,至永安城东龙寮岭。此岭谷深崖峻,素有“龙寮天险”之称,清兵在只能容单人匹马通行的阨峡谷大洞山一带,遭遇太平军主将肖朝贵用“冲腰剪尾”战术伏击。战场上,年届56岁的老将邵鹤龄身受重伤,仍奋勇力战,终“被伤落马,当时战殁”,尸身“被七伤身首异处”,可以想像其毙命前搏战之惨烈。邵鹤龄被朝廷封为一品建威将军,即武官正一品,这是当时武将中的最高官阶,谥号“威确”。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文茂书社」,搜索「」即可关注。  

发表于 2019-1-6 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资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6 23: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收获的一年,2019,继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7 21: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录乡村,记住乡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4-6-11 17:13 , Processed in 0.06229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