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玫瑰园
本地
公益
文学
情感
文史
摄影
┊
生活
美食
亲子
时尚
婚嫁
养生
音乐
站务
山海间
活动
旅行
驴友
昆嵛
单车
驴途
繁华
商讯
车房
数码
银海
居家
灌水
版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一、 在中国古代,如果说有真正的哲学家的话,我以为老庄应该坐头两把交椅。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这一句惊世骇俗之言,出自庄子的《胠箧篇》。字面意思很明白:圣人不死绝,世间大盗也就不灭绝。如此说来,“圣人”简直就是“大盗”的同义词了。 于是有许多人读不明白。 先说何谓“圣人”。圣人,就是为世间立下行为规范、成为人类楷模的人。古时有句话,道是:“天生圣人,为世作则。”意即指此。有意思的是,“为世作则”一句音近“为世作贼”,可能是冥冥中的天意巧合。明朝初年,有个叫徐一夔的儒生在给朱元璋的贺表中就写下了这句话,结果惹得朱元璋大怒,说:“则字音近贼也!”竟因此砍了徐教授的脑袋。 儒家学说引导人们成“圣”,孔子自然是最有资格成“圣”的,所以被儒生们尊为“圣人”,唐太宗封之为“先圣”,宋真宗封之为 “至圣”,意思是圣人的顶峰。既然“圣人”称号在孔子这里封了顶,那么,以后出现的“圣人”的称号就不能超过孔子,所以孟子只能做“亚圣”,颜子为“复圣”、曾子为“宗圣”、子思为“述圣”。秦汉之后,便极少有人能当得起“圣人”这一桂冠了。敢称圣人的,一是南宋的朱熹,再就是清末的康有为“康圣人”了。 那么,为世间立下准则、成为人类楷模的人,这样的人应该越多越好啊,庄子怎么说“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呢? 仅就这一句话而言,我不得不佩服庄子深刻而锐利的思想。 二、 人之本性是什么呢?笔者曾写过一篇论文:《人性本私论》。人之本性,不是“善”,也不是“恶”,而是“私”。西方市场经济学理论有个前提:人都是自私的!人生于世,只要思维正常,都在谋求利益的最大化,这是人之常情。正因这个理论,所以只有实行市场经济才能激发人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力,才能带动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中国古人也早就认识到人性这一特点,所以有句古语说:“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如果没有市场经济体制的激励,如果没有人们追逐利益的深层动力,就不会有当今“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繁荣发达的经济成就和物质文明。这也可以解释同样的土地、同样的人民,为什么在五六十年代农业合作社时期农民却吃不饱饭、城里人必须用饭票限量购粮的原因。 而“圣人”们的理论——或者说“圣人理论”,也有个前提:人性本善!由性本善,可推导出人的本性都有“圣人”基因,也即佛家所说的“世间众生悉有佛性”。这么一来,人们无论是制定政治制度还是经济政策,都有个前提:人的本性不是自私的,“人人皆可为圣人”。“人之初,性本善。”这话比“人性本私”要漂亮得多、动听得多,也更能得到理想主义者的认可。于是,人们在此漂亮话的引导下一次次地进入误区、栽进陷阱而不自知。 由于漠视人自私的本性,所以由此为基点的政策无不反人性而为。南宋的“朱圣人”号召大家“灭人欲,存天理”,但他自己就做不到。据检举他的某大臣说,“朱圣人”娶了两个尼姑做了小妾,还与儿媳妇不清不白。朱圣人吓得赶紧上疏向皇帝作检讨。朱圣人为了让男人们不受女色诱惑,有两项可以申请诺贝尔奖的伟大发明,一是“朱文公兜”,二是“朱文公帘”。所谓“朱文公兜”,就是要求妇女出门时不准暴露身体的任何部位,连头也不能露,要用一块布将头包起来,仅在眼睛处留两个小孔。这有点像当年阿富汗塔利班对阿富汗妇女的要求,也不知塔利班向朱文公的后人支付专利费没有。所谓“朱文公帘”,要求妇女在其房间外面要挂上竹帘子,道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进”。家里来了客人,妇女不能走出帘子,也不能随便向外看。后世的皇后、太后要替幼年的皇帝处理国家大事,也不得不遵守朱圣人定下的规则,必须藏到帘子后面,谓之“垂帘听政”。
善与恶两个概念相对共存。在人类社会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善与恶之间的矛盾无休无止,隐显大小的矛盾表现为形形色色的斗争。斗争特别严重、激烈时,还会发展为战争----这是善恶矛盾激化的特殊、非常的表现方式之一。人类社会就是在善恶矛盾斗争中不断发展和进步的。 圣人是善之大者,大善的象征;大盗是恶之大者,大恶的代表。圣人不死,大盗不止,作对人类社会善恶共存的状态的一种事实陈述,完全成立。(不过道家以此攻击儒家圣人,就错了。)佛教说,一佛出世万魔惊。有佛必有魔来扰,有魔必有佛出世。佛魔共存,方成世界。反过来说也完全成立:大盗不死,圣人不止。而且这种说法更为正确。
作者:吴随 链接: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566312/answer/1611125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胠箧篇》本身的内容很简单,大意就是“圣人”制定了很好的制度(圣知之法),“大盗”一旦窃国,便坐享其成。 然而田成子一旦杀齐君而盗其国,所盗者岂独其国邪? 并与其圣知之法而盗之,故田成子有乎盗贼之名,而身处尧舜之安。 小国不敢非,大国不敢诛,十二世有齐国, 则是不乃窃齐国并与其圣知之法以守其盗贼之身乎? 上面这段大家应该都看得懂。 具体到“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夫川竭而谷虚,丘夷而渊实。圣人已死,则大盗不起,天下平而无故矣!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虽重圣人而治天下,则是重利盗跖也。 翻译如下:(自己翻译的,不标准) 河流干了山谷就空虚了,山被夷平了深渊也就被填平了。圣人死了,大盗就没有了,天下就太平无事了。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依靠圣人治理天下,也就便宜了大盗 盗跖 这样的人。 再看下面这段: 故曰:“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彼圣人者,天下之利器也,非所以明天下也。 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掷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掊斗折衡,而民不争﹔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 可与论议﹔擢乱六律,铄绝竽瑟,塞瞽旷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聪矣﹔灭文章,散五采,胶离朱之目,而天始人含其明矣。毁绝钩绳,而弃规矩,攦工倕之指,而天下始人有其巧矣。 。。。不翻译了,自己找翻译吧。 大致的意思就是圣人把国家治理好了,别人偷起来也方便。。 跟相对论什么的没有太大关系。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
GMT+8, 2025-5-9 12:13 , Processed in 0.16337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