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883|回复: 6

[其它] 对李白“忆秦娥”词的再解读-----------旧帖回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18 04: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前线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
自敦煌曲子词,李白之《菩萨蛮》、《忆秦娥》应该是有作者名传世的最早的词作品,其中对《忆秦娥》的评价历来很高,王国维先生在其《人间词话》中更是有:太白纯以气象胜。“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后世唯范文正之《渔家傲》、夏英公之《喜迁莺》,差足继武,然气象已不逮矣。的评价。但在翻看多本对本词的解释发现没有几个把词真正的意思给写透的,雪天无事就自己重新解释一下原词,对与不对,别人指正。

    原词: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现在我从网上找一篇别人的译文对比:“玉箫的声音悲凉呜咽,秦娥从梦中惊醒时,秦家的楼上正挂着一弦明月。秦家楼上的下弦月,每一年桥边青青的柳色,都印染着灞陵桥上的悽怆离别。遥望乐游原上冷落凄凉的秋日佳节,通往咸阳的古路上音信早已断绝。西风轻拂着夕阳的光照,眼前只是汉朝留下的坟墓和宫阙”。

    我对这篇译文基本是报否定态度,因为说了这么多,感觉没把词作者真正的意思表达出来,说到底也就是对词的理解程度的问题。

天骄版译文:

    箫声咽——随着一阵低沉哀婉的萧声飘来,咽字在这里告诉你萧现在吹奏曲子的特点。也为后面词中主人公的心态做下埋伏。

    秦娥梦断秦楼月——娥,在古代泛指女子。秦,指地名。这句在字面上就是:一个秦地的女子被哀婉的萧声惊醒,起身来到窗前,看到外面的月色。现在我们来看本句后的潜台词:秦楼交代了主人公秦娥的身份,住楼的女子应该是生活上比较富裕的那种。根据她的身份及此时的行为,基本可以得出这是一位在深闺中的妇人,而且此时她是怀着心思的。

    从词开始营造的气氛看,这绝对不是在写喜剧类的东西。词的基本基调就在开篇定了下来。

    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先说句子本身,从秦地看天上的月色,再看每年柳树叶子的变化,想到了霸陵桥上离别的那一刻。本句是应该连起来看的,连起上面的两句就知道原来秦娥来到窗前是思念远离家乡的丈夫。梦中可能是相会,也可能是别的,这里是有想象的空间给我们的。但在这里给前面的“梦断”做了一个合理的注脚。(至于想象什么就随你了,霸陵桥上的伤离别或是折柳枝定归期等等等等,能想多少算多少吧。)

    乐游原上清秋节————清秋节是九月九日重阳节。在这个节日以前有一种风俗是人们登高,踏青。乐游原是一个地名,在这里写就自然是在秦地。本句字面的意思是在九月九日重阳节秦地的人们都来到乐游原上踏青。而从下面的句子中可以知道秦娥也来了。也来到了乐游原上。在这里有一个场景和心理的描写。

    咸阳古道音尘绝————假如我们把这个句子用一个问句的形式去理解那么相对更容易体会作者此时描写的动因。首先我们可以确定在这样的心态下秦娥不可能来登高,游玩,那么此刻的句子告诉了我们动机:她是来这里让自己站的高一些看一下远处是否有丈夫归来的身影。看到的结果呢?是音尘绝。什么都没有。现在要注意这里词牌正好重复一个音尘绝,这就从语气上更加重了秦娥内心的孤苦的感觉。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这两句从字面上理解是这样的:在凛冽的西风中,残阳照耀着汉代16座帝王的陵墓。作为词眼,这里才是真正开始解释本词。

    结合全篇来看,秦娥在等待和期望的过程中看到(或想到)西风残阳下的汉代帝王陵墓幡然醒悟自己的错。词的开始已经说的她的家庭经济状况应该是不错的,在这样的家庭下,一般男子都是出去寻求功名。古代这样年轻的夫妻分别的例子应该是多见的。秦娥夫妇也一样,在开始送丈夫离别远行虽然有不舍,但更多的是期望。期望将来可以衣锦还乡。但年复一年的等待,人渐渐老了,却没有等来团聚的时刻。现在看到那些陵墓才明白,在历史上没有比这些帝王的功业更强大的人了。而自己的丈夫出去这些年,即使他做到最优秀,最多也不过和这些帝王一样。但这些帝王的结局有怎么样呢?还是在残阳下的一座座陵墓而已。人都难免一死,那么对于出去的这个男人来说,可能有很多种结局,这些我们不管它,但对于主人公秦娥来说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却在等待中度过。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没有享受到夫妻的团圆之乐,却只有淡淡的伤感和离愁终日伴在身边。有一句诗是:悔叫夫婿觅封侯可以说是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妙的让人感觉凄凉罢了。

    其实这是站在一个女子的角度来描写她内心活动的作品。因为词牌是《忆秦娥》,在本词中,秦娥是主角,一切都是围绕她描写,其他只能是辅助。

    如果说这首词的伟大之处就在于用“西风残照,汉家陵阙”这样一个气势宏大的场景来对比一个深闺女子的内心情感世界。

    闺怨词自古不少见,但多以哀惋为主调,所以我说能在闺怨词中写出宏大气魄,非大手笔而不能为之,李白之伟大,于此可睽一斑。


------------------------------------------------------------------------------------------------------
对李白“忆秦娥”词的再解读的一点补充:

李白在处理情与景的关系算是写到极致了。用反衬的手法让我们在词中感觉到帝王伟业的“小”与普通百姓人生的“大”可谓出奇笔。难怪王国维先生有“后世唯范文正之《渔家傲》、夏英公之《喜迁莺》,差足继武,然气象已不逮矣”。的评价。范文正之《渔家傲》在这里是指范仲淹词中用“碧云天,黄叶地”的边塞凄凉景色对应“将军白发征夫泪”的心境。从这些作品中来看,诗词在唐宋被古人写绝也不算一个夸张的说法了。
发表于 2011-5-18 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字没看,酸腐,典型的文人弊病,一篇文章,作者心态不同,理解也不同,看着毅然,刻意解读,没有了文字本身的韵味
发表于 2011-5-18 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字没看,酸腐,典型的文人弊病,一篇文章,作者心态不同,理解也不同,看着毅然,刻意解读,没有了文字本身的韵味
卖醋翁 发表于 2011-5-18 08:44

没错,很多古诗被白话解读了之后大都失却了原来的美。
发表于 2011-5-19 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天骄的这个解读还是有讨论的余地。
发表于 2011-5-19 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考据,解释,最后,我全认为不对!
 楼主| 发表于 2011-5-20 00:43 | 显示全部楼层
考据,解释,最后,我全认为不对!
风沙 发表于 2011-5-19 23:24


{:soso_e179:} {:soso_e113:}
发表于 2011-7-5 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人间词话》还是可观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4-6-11 01:08 , Processed in 0.05182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