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97|回复: 0

[民俗民风] 铜火盆和铜手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6-7 00: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前线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
本帖最后由 精神力量 于 2015-12-4 11:16 编辑

  旧时,每逢严冬,火盆成了胶东农家不可或缺的取暖用具。通常地道的火盆为大户人家所用,火盆为黄铜质地,广口带沿,底有三足,附带一双火筷子。火筷子为铁质,火筷子的顶端有小铁链相牵。普通人家为了省钱,干脆就用旧脸盆(铜质,龙口民间俗称“铜盆子”) 垫上木罗圈来充当火盆。

  火盆多在白天使用。生火盆前,先从灶膛内掏些温热的余灰覆在盆底,而后,点燃玉米棒棒或枯树枝,待烟气消散后,将火盆拿回屋放在炕上,再往盆里添加些柞木炭。

  朔九寒天,窗外风雪交加,农家的小屋却充满温馨。女人们盘着腿,围坐在火盆旁,或者身前摆个针线笸箩,做着针线活,或烤着手唠家常,其乐融融。女主人不时地瞥一眼火盆,瞅见炭火不旺,赶紧用火筷子往火盆里夹些炭。炙热的炭火不起一丝青烟,只泛着幽幽的蓝光。男主人起了兴致,会用火盆温些烧酒喝;而嘴馋的孩子常常用火盆烤出香喷喷的烤地瓜。

  相比而言,手炉则是官宦人家或富家子弟的掌中取暖工具。铜手炉又称“袖炉”、“手熏”等,通常由炉身、炉盖和提把组成,其造型优雅,有六角形、八角形、瓜棱形、梅花形等各种形状。手炉上的纹饰精美,令人赏心悦目,尤以炉盖部分最为考究。炉盖大都镂空雕刻,且雕有山水花鸟及寓意吉祥的各种图案。

  手炉使用前,旋开炉盖,将火红的木炭放进去,再旋紧盖。提在手中,一股暖烘烘的热气顺着炉盖上的气孔升腾。手炉源于唐,兴盛于明、清。民国年间,铜手炉虽已不再受宠,但富家孩子提着手炉上学的情形,依然可见。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社会的取暖方式发生深刻变化。火盆和铜手炉早已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成为历史的见证。

  文/连永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4-6-17 05:26 , Processed in 0.04794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