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190|回复: 1

[史海钩沉] 话说福建会馆一楹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5-2 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前线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
本帖最后由 精神力量 于 2015-12-5 07:59 编辑

福建会馆天后圣母殿前,有6根用青石凿成的圆形檐柱,共镌刻三幅楹联,其中一幅是:
  潮馆近为邻作庙先后隆俎豆,
  曹碑同此孝惟神功德普寰瀛。

  上联:“潮馆近为邻”,是说潮州会馆位于福建会馆东北,相距仅两百余米,堪称近邻;“作庙先后”是说潮州会馆始建于清同治6年(1867年),福建会馆始建于清光绪十年(1884年),有先有后;“隆”即隆重,“俎豆”是古代祭器。整句连起来就是:潮州会馆与福建会馆是近邻,始建时间虽然有先有后,都是隆重祭祀天后圣母妈祖的庙堂。

  下联:前五个字“曹碑同此孝”,引出一位古代孝女——曹娥。东汉时,浙江上虞人曹吁,善舞蹈,东汉汉安二年(143年),他醉舞舟中,坠江而死。其女曹娥,年方十四,绕江啼哭,寻找父尸,七昼夜不得,投入江中。五日后,负父尸浮出江面,乡亲们把曹娥葬于江边。上虞县令度尚奏闻朝廷,表为孝女。东汉元嘉元年(151年),又为曹娥筑墓、立碑、建庙纪念,墓碑是中国韵文学家、楷书体创始人之一邯郸淳所书,他书写曹娥碑文时,年方十三,文不加点(不涂改),一挥而就,不但字好,辞也好。后来东汉文学家、书法家蔡邕,又在碑背上题写了“黄绢幼妇,外孙齑(音积)臼”八字,无人能解其意,后被汉末文学家杨修破解。“黄绢”是颜色之丝;色傍加丝,是“绝”字。“幼妇”为少女;女傍少字,是“妙”字。“外孙”是女子;女傍子字,是“好”字。“齑臼”是受五辛之器;受傍辛字,是“辞”字。连起来就是“绝妙好辞”,是蔡邕对邯郸淳所书碑文的赞赏。曹娥碑是传世名碑,曹娥之孝悌精神,经朝廷和众多名人的推崇,广为流传并载入史册,曹娥亦被演化成神,其投江寻父尸的江,至今仍称曹娥江。

  曹娥诞生于东汉,是投江寻父尸的孝女,而妈祖诞生于北宋,曾入海救父归,孝悌也是妈祖美德内涵之一。“惟神”的“神”字是说,曹娥与妈祖,都是世人敬仰、崇拜的神。整句连起来就是,有曹碑为证,曹娥与妈祖同为孝悌之女,她们都是神,惟有两神的功德能普照寰瀛。

  孔子说:“吾志在《春秋》,而行在《孝经》”。孝是人类最古老、最朴素、也是最伟大的感情,所以“曹碑同此孝”五个字,是这幅楹联的主题,意在昭示世人,弘扬曹娥与妈祖的孝悌精神,把中国传统的孝文化,一代代传承下去。

  文/王焕理
15_2_a90f04d33a5c5fc.jpg
发表于 2014-5-4 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受益!{:soso_e179:} {:soso_e18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4-6-10 19:21 , Processed in 0.05746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