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61|回复: 2

[史海钩沉] 金秋结婚旺季:婚庆经济的时代烙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0-4 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前线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
本帖最后由 azqlsj 于 2013-10-4 13:59 编辑

1.婚庆经济的时代烙印.jpg
       婚礼对于新人来说是一场告知天下的爱的见证,婚礼更是新人们在进入琐碎生活前最甜美的回忆。婚礼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有着不同的定义,在各个年代的婚礼更是大有不同,从一切从简到风光热闹,再到一切自主化,婚礼也随着一辈一辈人思想的变化而变化着,唯一不变的是人们对“婚礼”这一人生最美丽时刻的重视。

       天灾人祸,物资匮乏,60年代的婚礼不光是简朴,更可以用困难来形容。因为东西都要凭票购买,那时候许多人为办一场婚礼,要从亲朋好友那里借各种票。婚礼通常是新人买些糖果和饼干什么的招待亲朋好友。


2.婚庆经济的时代烙印.jpg
       70年代,婚礼大都还很简朴,但开始流行置办“三转一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和收音机。还流行自己动手做家具及在家里宴请宾客,跟邻居借屋子、借桌椅、借碗筷,一家人的喜事所有人跟着乐。那时的结婚照新娘大都没有婚纱,姿势也极其简单,只是两个人坐在一起,头往中间一靠,一张简单的2寸黑白结婚照就完成了。70年代末,最好的结婚照也不过是穿个最传统的婚纱,照个后期制作出来的假彩照。
 楼主| 发表于 2013-10-4 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3.婚庆经济的时代烙印.jpg
       80年代:“四大件”走进生活

      80年代谈婚论嫁的时候,“三转一响”逐渐被“四大件”取而代之———冰箱、电视机、洗衣机和录音机。许多年轻人不再满足于只用糖果饼干充当婚宴主角,开始到饭店摆酒宴请宾客。但宴请宾客并非人人都能承受,对工资仅有几十元的普通老百姓来说,许多人依然选择在家办,或者在附近的小饭店请自己的亲戚朋友一起热闹热闹。


4.婚庆经济的时代烙印.jpg
       90年代:气派热闹是关键

      人们生活逐渐富裕起来,婚礼更加丰富多彩。婚纱照、花车、礼服、酒宴,逐渐成为婚礼上必不可少的元素。其中最繁琐的程序是接亲。新郎带着接亲队伍赶到新娘家,要经过一番折腾,才能接走新娘。最风光的是到处去借小轿车,组个浩浩荡荡的婚车队满街绕。此时已进入婚纱照“普及”阶段,新娘服装不再只有白纱,还出现如古装、旗袍等多种风格的服装。新娘的化妆也丰富起来,新人渐渐有了“明星”风采。那时的婚纱照虽然已经有了一些改进,但基本上还是“流水线”的摄影,缺少新意,缺少个性。

 楼主| 发表于 2013-10-4 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5.婚庆经济的时代烙印.jpg
       21世纪:个性时尚是追求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生活的富裕,年轻人更加崇尚个性,婚礼也越来越多元化:户外婚礼、仿古婚礼、西式婚礼、集体婚礼,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豪华婚车队已不稀奇,抬个花轿出来,更能吸引路人注意。个性化的婚纱摄影取代程序化的包装,新人不再只是坐在影楼里摆POSE,而是上山下海到处取景。


来源:新华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4-6-16 20:11 , Processed in 0.05479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