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89|回复: 2

[史海钩沉] 毛主席纪念堂《祖国大地》绒绣画工程始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9-9 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前线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


1977年64日,烟台绒绣厂收到了由天津发来的电报:“黄永玉三人5日15点乘船到”6月14日又收到从北京发来的电报:“纪念堂 黄永玉信悉 君武约16日后来烟 嘱相待勿躁 行前当另电告 周 ”黄永玉,人称“鬼才”,中央美术学院画家;“君武”是时任国家文化部艺术局局长的华君武;这两位我国美术界重量级人物此时齐聚烟台,是为了何事呢?这还要从1976年10月8日说起。


110750sc4bovjavjzuvzul.jpeg 电报原件


伟人去世 中共中央决定筹建毛主席纪念堂


1976年99日,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去世,举国悲哀。为让人们世世代代缅怀毛主席的丰功伟绩1976108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建立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纪念堂的决定 1976119日,毛主席纪念堂工程指挥部成立,国务院设立“第九办公室”,承担具体组织筹建毛主席纪念堂工作,时任国务院副总理谷牧兼任“九办”负责人时任北京市建委副主任李瑞环担任工程现场总指挥。而时任国家文化部艺术局局长华君武担任纪念堂建设工程美术组组长,负责为纪念堂内外装饰设计及施工提供决策依据和实施方案。副组长吴劳,时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

在毛主席纪念堂设计方案中,纪念堂北门正厅对着的位置,是一尊端坐在沙发上的毛主席汉白玉雕像;雕像的背后,是一幅长约24米、宽约7米的巨幅壁画。画稿的设计方案已经中共中央政治局批准,主题为《祖国大地》。创意来自毛主席诗句“试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中的诗意,也寓意毛主席与祖国和人民永远在一起。该方案是由中央美术学院的黄永玉创意、中央工艺美院的袁运甫绘制初稿、中央民族学院的刘秉江、北京工艺美术服务部的李传瓒、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秦龙、中央工艺美院的吴劳等人集体创作的。画面雄伟壮观,表现出东方欲晓的祖国大地,晨曦微露,烟雾袅袅,近处山峦起伏、飞泉流泻,恒亘其中的两条江河,千回百转,东归大海;远处弧形地平线的尽头,雪山海面,依稀可见,整个画面雄浑大气,使人心潮澎湃,浮想联翩。


110750plaxdnak1nycnvy6.jpeg

黄永玉、袁运甫、秦龙、刘秉江、李传瓒在画色彩稿


5月9日,中央政治局批准了美术组提供的油画稿样。但是用哪种形式来制作这幅巨幅壁画呢?

纪念堂美术组排除了选用瓷砖、大理石等材质,主要原因就是回声大,不吸音,满足不了安静、肃穆的要求;最终袁运甫提出采用绒绣制作的方案。现代绒绣有着700多年的历史,起源于欧洲,19世纪传入中国。颜色最可多达2000多种。它善于表现油画、国画、摄影等艺术效果。加工周期短,重量轻,吸音性好,用绒绣做壁毯可谓是较好的选择。从技术上看,目前国内只有上海、烟台两个厂家具有制作能力,但是这两个厂家也从没制作过这样一幅超大规格的巨幅绒绣壁挂,到底能不能做出来?

袁运甫是中央工艺美院的老师,曾多次到烟台绒绣厂参观学习,对厂里的技术人员和产品比较熟悉,他是主张用绒绣制作壁画的,但是在设计论证过程中,有一些具体的事情,他也拿不准。凑巧的是,烟台绒绣厂的设计师张可校此时正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筹展。袁运甫见到张可效后,非常高兴,急切地问他绒绣是否能做出画稿效果来?张可校告诉他,烟台绒绣厂的朱国元精通绒绣技术,他可以决定是否可以做。袁运甫要张即刻向厂里说明情况,并等待厂里的答复。为了慎重起见,袁运甫还征求了当时在京的王玉良意见,得到的答案也是肯定的。

110751ah6mtmr7uamc6s8s.jpeg

1966年 烟台绒绣厂的绣工们 王安亭摄影

时任烟台绒绣厂副书记、现年81岁的朱国元先生在回忆那段往事时,仍然记忆犹新:1977年4月初,在听到张可校的汇报后,他感到事关重大,机会难得,马上向时任厂长邱淑珍做了汇报,并提出了“应尽力争取拿下这项工程”的想法,在得到了邱厂长的支持后,他立刻电复袁运甫:“我厂可以制作”。袁运甫当即电邀朱国元等马上进京面谈。

进京后,朱国元在详细了解了壁画设计构想后,当即向纪念堂美术组郑重表示:烟台绒绣厂完全可以完成这幅巨大的绒绣画制作任务!袁运甫激动地握着朱国元的手说:“国元,谢谢你啊”。

制作方案迅速上报“九办”,经中共中央批准,《祖国大地》壁画将采用绒绣来制作。

110751ij9cj6v1ptl1clvl.jpeg 60年代,烟台绒绣人合影 前排左一谭福顺,左二邱淑珍,左三郝振芳。三排左一许若愚 左三朱国元


上海方面得知消息后立即组成由一位副市级领导挂帅的工作小组,迅速进京开展工作,积极争取拿下这个项目。纪念堂美术组随即对两个厂家进行了考察。烟台绒绣厂是我国工艺美术行业中的明星企业,国家领导人和许多外国政要都曾到该厂参观访问,产品也是誉满海内外;上海绒绣厂,历史悠久,技术力量雄厚,以制作高档绣品著称,还有本市众多企业配套服务的条件。两个厂家各有优势,双方对拿下这个工程的意愿都很强烈。5月9日,“九办”负责人谷牧同志表态:“这个工程不能再反复了,纪念堂工期这么紧,不能再考虑别的方案了”。他当即拍板,决定将《祖国大地》绒绣画制作任务交由烟台绒绣厂来完成。

加强组织保证,各级政府成立领导小组

这项工程的特殊性在于政治性强、时间紧、技术要求高,并且需要多个行业、部门协作完成。烟台绒绣厂是在中央决策后第一时间得到消息的。为了争取时间,尽早落实协作内容,绒绣厂打破常规,按照逆向程序,自下而上逐级向地区、省有关部门和领导汇报了此项任务的详细情况。随后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向山东省委、省政府正式下发了制作毛主席纪念堂大型绒绣画的文件;山东省委、省政府接到指示后,非常重视,立刻成立“山东省委毛主席纪念堂《祖国大地》绒绣画领导小组”(又称“1号工程《祖国大地》绒绣画领导小组”),省委书记白如冰任组长,各部门负责人参加。白如冰迅即作出重要指示:“要以最好的材料、最高的技术、最快的速度,圆满完成中央交给的绣作任务”。特别指派山东省第二轻工业厅党组副书记孙长林代表省委省政府亲临烟台绒绣厂坐镇指挥,调度各部门协同工作。山东省还成立了以赵玉琢、孙墨龙、张洪祥等省内多名画家组成的艺术监制小组,给予全力配合;随后,烟台地、市委也成立了“1号工程《祖国大地》绒绣画领导小组”,由时任市委书记王树文任组长、市委常委王曰恒分工靠上抓。领导小组其他成员有:市工办副主任张炳文、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王愷寰、市公安局副局长于忠先、市二轻局局长杜昌悦、绒绣厂党支部书记郝振芳。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张炳文、谢富刚、朱国元三人组成。张炳文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设在烟台绒绣厂,下设工艺技术组、物资组合保卫组,负责各项具体工作。


烟台地区也从各部门抽调艺术骨干组成烟台市“1号工程”艺术监制小组,成员有:杨松林(烟台地区话剧团)、王玉良(烟台地区工艺美术公司)、李福昌(烟台市展览馆)、刘泽文(烟台地区出版局)、张建华(烟台印刷厂)、谭福顺(烟台绒绣厂)。


110752g630w1ez6ese43ow.jpeg

烟台艺监组的画家杨松林在现场进行艺术指导

山东省二轻厅副书记孙长林同志来到绒绣厂后,点名要见主管技术的朱国元,他操着浓重的河南口音对朱国元说:“国元啊,是你把绣制《祖国山河》这个任务领回来的?”,朱国元答道:“是的”,“那好,你能组织并带领工人完成这个任务?”朱回答道:“能!”“好,只要你能领导完成好这个光荣的任务,我就是你的后勤部长!你有什么困难只管跟我说”,朱说:“困难有两个,一个是需要至少26米长的钢管撑子,绒绣厂没有能力制作,需要特别订做,还有就是需要标准为5目的钢丝布,这个规格的钢丝布以前从没有过,不知道织布厂是否能做出来”,孙长林说:“好,只要你能完成任务,我可以调配全省的资源来配合你”。


110752g9fzelhtnxntx2ql.jpeg

孙长林(右)与黄永玉在一起


在朱国元看来,这样一幅巨大的绣作,只有用26米长的钢管撑子,40多人分三组一字排开,同步绣制,最后拼接,才能确保绣作的整体进度和效果达到统一;改用5目钢丝布后,针孔变大,一空多线,表现力加强了,制作周期也能缩短3/4

绒绣厂在全厂181名工人中,精心挑选了张品荣、周志娟、孙玉英、唐淑娟等43名政治可靠、技术水平高的工人(名单附后),直接参与绣作。还在全市各单位抽调十四名党员,分别担任技术指导和保卫工作。调派烟台地区艺术馆的于敬昌全程拍摄,留存资料。

5月初,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全面展开。全市有6个工业局、35个企事业单位直接参与其中,并从人力、物力、技术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市里组织有关单位会战制作好了26米长的钢管撑子、烟台织布厂研制出了5目钢丝布,为了确保达到强度,特意在每5公分处加上一根尼龙线;购进的进口毛线也已到位,山东省纺织局派工程师来烟解决了防蛀、固色等染色技术,烟台印染厂组织人员加班加点染线。绒绣厂专门配备3名保育员和1名生活管理员,负责绣工的生活和幼儿的保育工作。市公安部门派驻安保人员,24小时站岗守卫......


珍贵的《工作简报》 揭密鲜为人知的历史

刘永泰,当年是烟台市二轻局驻厂工作组成员,他负责1号工程工作简报的撰写、上报工作,自1977512--197789日,他共写出6份《1号工程工作简报》,一份《情况报告》和一份《工作总结》,分别报送中央毛主席纪念堂工程总指挥部、新华社记者吴增祥、山东省委、烟台地、市委、二轻局等单位。

2020年5月,笔者见到了74岁的刘永泰先生,他打开尘封了43年的文件袋,里面保存了6份当年他亲自撰写的《工作简报》。订书钉已经锈蚀,已经泛黄的纸张上记载着那段辉煌历史。

听着刘先生的讲述,沿着《简报》的时间顺序,那段激动人心的场面跃然纸上。

110752hyv5dv4qn0d8svve.jpeg

《简报》原件 (刘永泰提供)

《简报》第一期,时间:1977年512

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纪念堂《祖国大地》绒绣画彩色稿,国务院领导同志审定后,已于今日下午一时送来烟台。现将《祖国大地》创作小组来信附后,供领导和有关同志参考。

烟台绒绣厂并《祖国大地》绒绣画领导小组:

一、这张画稿已经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最后审定,即请照此稿放大制作。在色彩上中央负责同志提了两点意见:

①在绒绣制作时,下面的大山应当使人感到色彩深一些,后面的小山应使人感到再亮一些。

②在绒绣制作时,天空的红色可以略微再明显一些(再红一点)。

这两点意见请在制作时注意到。

另外,前面一层山,在受光部分都夹一金点,请能准备好金线材料,。。。。。

二、随手附上23.74(米)×6.61(米)的放大墨稿。同时再附上此画的硫酸纸原稿(1/4)一张,因色彩稿在形象方面有少量的变动或是增加(如左侧的小山就增加了一些,也有少量的山形取消了等等)。你们可以把1/4原稿在色彩稿上核对一下,。。。。这个工作需要由你们组织人力尽速进行,要严格地按照现在的最后色彩稿来作为制作依据,千万要形象准确,不能走样。色彩稿是中央最后审定的,一定要以此为标准。

三、我们的同志待你们一切准备工作完成后,也就是着手绣画时来烟台,据小张(张可校)说,可能是色稿运烟台后的一周或十天之后,等来电之后当即成行,

四、纪念堂总指挥部希望我们于七月底前把《祖国大地》绣好并安装好,质量与时间一定要努力保证,使纪念堂的使用时间绝对按预定计划进行。

五、大画色彩稿顺利到达烟台之后,即请来个电报说明已收到即可。电报寄“北京华侨大厦436号 袁运甫”。

六、谷牧副总理、顾明副主任、华君武同志、吴劳同志等代问候大家,希望你们把这项工作做好。如果你们有什么需要我们协助解决的困难即请联系,尽我们的力量协助办理。相信这一艰巨而光荣的任务在山东省委、烟台地委和烟台市委以及厂党支部的领导下,在全体工人同志与有关干部和美术工作者的努力之下,一定能胜利完成《祖国大地》绒绣画的制作,预祝您们胜利和成功。

毛主席纪念堂美术组《祖国大地》创作小组

一九七七年五月十一日


110753jgeuz0g2ay2vvnel.jpeg

袁运甫写信给烟台绒绣厂

5月12日,毛主席纪念堂《祖国大地》绒绣画彩色样稿,在经过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审定后,由北京专程送来烟台,交给烟台绒绣厂并《祖国大地》绒绣画领导小组。省艺术监制组的画家与烟台的画家一起按照北京送来色彩小稿进行放大,烟台市艺监组画家们绘制黑白线描稿。一周后,烟台绘制的黑白线描稿送往北京,经过纪念堂美术组审核后,批准了绣作绘制方案,绣作工作进入了实际性的绣作阶段。由此,拉开了烟台绒绣厂制作毛主席纪念堂巨幅绒绣壁画《祖国大地》的序幕。

《简报》第二期,时间:1977年5月24日

五月十六日上午,在烟台绒绣厂举行了“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纪念堂《祖国大地》绒绣画正式开工典礼”。烟台地、市委主要领导都出席了大会。市委书记王树文同志主持了大会,地委副书记路升云同志讲了话。强调提出了参加绒绣画工程的全体人员一定要高举毛主席的伟大旗帜,以最好的材料,最高的技术水平,最快的速度,胜地完成中央交给的绣作任务。绒绣厂党支部书记郝振芳同志和绣工代表也发了言。她们表示,一定不辜负党中央和山东省委、烟台地、市委各级领导的信任,一丝不苟的按照中央的要求,圆满完成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自十六日正式绣作以来,同志们迎红日,披夜星,每天工作十二、三个小时。这样,快手能绣0.56平方尺,慢手能绣0.4平方尺。平均每人每天能绣0.45平方尺。现共绣出12.78平方米(总面积为156.79平方米)。

二十三日中午,中央毛主席纪念堂美术组负责人吴劳和袁运甫等三位同志由北京专程来烟检查。指导绣作工作。他们召开了座谈会,并对《祖国大地》稿的产生和它的重大政治意义及艺术要求都做了详尽的介绍。较满意地肯定了这段绣作。同时提出了一些宝贵意见。

进入绣制阶段,烟台绒绣厂上下也紧锣密鼓地忙碌起来。26米长钢管撑子(分成三盘撑子)也安装到位;制作车间选在了刚建成不久的新厂房三楼(西南河路227 号);厂里也成立了由7位技术骨干组成的工艺技术小组。因为担心染色后的色纱褪色,研究小组做褪色试验,用肥皂、洗衣粉洗,再拿到阳光下暴晒,看到不褪色后再使用;四十三名工人一字排开,每两人一组,负责1米的绣作面,按照总体设计要求,平头推进;烟台艺术监制领导小组的艺术家们也是天天靠在厂里,随时解决绣作中出现的艺术效果处理问题。绒绣厂的设计师孙承建、刘天蛟等人按照工艺要求,在网格布上画出墨线图;后勤人员也做好了保障工作。


110754g8omlaiizd9lm1sl.jpeg

80年代 烟台绒绣厂(牟丽华提供)

《简报》第三期 时间:1977年6月9日(节选)

六月三日华君武同志由北京来电转达了谷牧副总理的指示:天空要灿烂些、山要缓些、江河要曲折些。据此,领导、画家和有关人员立即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对画稿色调连夜作了调整,并迅速地把谷牧副总理的指示和修改意见传达落实到每个绣作工人中去......

6月8日中午,中央毛主席纪念堂美术组成员、中央美术学院画家黄永玉教授和秦龙由北京亲临烟台绒绣厂制作车间,在看了已经完成的部分绣作后,黄永玉满意地说:总的讲,是不错的,看了心里很踏实。这么大的画面绣到这个程度是很不容易的。


110754pkk2l8o98gzb2feo.jpeg

黄永玉、秦龙、杨松林、刘泽文、李福昌、王玉良及绣工们在绣作现场(刘泽文提供)


站在黄永玉身旁的朱国元听到这番话,紧张的心情也放松了下来。他回忆道:当时他力主选择用5目的网格布,现在看来,绣制的效果,因为针脚大、色彩丰富而显得灵动,恰好符合《祖国大地》原创稿的意图。毛主席纪念堂瞻仰厅的主题,是汉白玉雕刻的毛主席塑像,而绒绣壁画则是为了陪衬和烘托主题和整体环境的,所以局部不能太突出,画面整体感觉要往后退,虚实结合,进而表现出宏大、庄严的艺术效果。

110754hpnyymo4aoyhoia4.jpeg

黄永玉(中间讲述者)在绒绣厂进行艺术指导(刘媛媛提供)

绣制初期,画家为了准确地表现原创画稿色彩,经常用绘画的方法指导绣工选择色线,由于他们对制作工艺不熟悉,绣工们又习惯于按照自己的经验选色,两者时常说不到一起去。画家们着急,绣工们也不知所措,她们拿着画家们指定的毛线,迟迟下不了针,工期出现了停滞。朱国元看到这种情况后,对画家说:“咱们先出去转几天,等绣工们按照她们的理解做出来,看看效果,再决定下一步的做法”。五天后,当画家们看到绣工们按照自己的理解和经验绣制出来的画面后,喜出望外,肯定了她们的做法,绣制的进度加快了。


110755p6nw05vr0gw0k54k.jpeg

1977年7月,袁运甫在烟台指导《祖国大地》绒绣制作期间,在绒绣厂绣作车间画的一幅写生,背景就是绣作用的毛线。(王玉良提供)

《简报》第四期 时间:1977年6月20日

六月十八日,国务院文化部艺术局副局长、毛主席纪念堂美术组组长华君武同志由北京专程来烟台检查绣作工程。在看了现场绣作的近景画面后满意地说:“你们的这幅绒绣画,绣的比原来设想的更丰富了、更优美了、更好看了。”......

朱国元回忆道:“随着《祖国大地》绣作工作的全面展开,绣工们日常的家庭生活状态全部打乱了,由于绣作时间都在10个小时以上,丈夫和孩子全都顾不得管了。孙玉英师傅要蒸馒头,几天后,当盆里发的面都臭了才想起来;线库的陈培明师傅为了快速、准确地把色线配好,连续数日靠在线库,由于休息不足,出现昏晕状况;绣好的营生要卷起来,到了后期,卷的直径越来越大,身材矮小的绣工嘴巴下面紧贴在撑子上,一天十几个小时下来,下巴磨得通红,泛着血丝,看着让人心疼”;绣工周志娟回忆道:“7月份,烟台正是炎热的季节,40多个人挤在一起绣作,大家热的浑身上下都是汗水,有位女工中暑晕倒在了撑子上。看到这种情况,厂里立即安排从渔业公司冷库调运冰块,放在车间里降温。为了按时完成任务,我们白天晚上都熬在车间里,饿了就吃点火烧和面包,边吃边干。后来厂里觉得这样干太辛苦了,给我们绣工们每人加餐了一碗馄饨。”


110756gnchohn3byffqcdq.jpeg

邱淑珍厂长(右)和绣工们一起讨论绣作工艺(刘泽文提供)

《简报》第五期 时间:1977年7月17日

在以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在省、地、市各级党委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毛主席纪念堂工程总指挥部及美术组的具体指导下,经过参加工程的广大干部、工人和技术人员的努力奋战和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毛主席纪念堂《祖国大地》绒绣画于七月十三日按原定计划提前两天胜利竣工。

七月十六日上午,烟台地、市委在地革委礼堂举行1200人的大会,热烈庆祝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纪念堂《祖国大地》绒绣画胜利竣工。烟台地委常委、烟台军分区负责人、烟台市委常委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了大会。省委、省革委负责人和毛主席纪念堂美术组负责人也出席了大会。

中共烟台地委副书记、烟台市委书记王树文同志主持大会。

中共烟台地委副书记路升云同志讲了话。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张子明同志也在大会上讲了话。

绒绣厂党支部副书记朱国元同志和工人代表周志娟同志向大会汇报了他们厂敬绣毛主席纪念堂《祖国大地》绒绣画的情况。

全部绣完的《祖国大地》绒绣画,是用1200多种颜色、500多斤毛线、经过640多万针绣制出来的。它长23.74米,宽6.61米,总面积为170多平方米,绣作面积157平方米,自重310公斤,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幅绒绣画。在一般情况下,需用五个月的时间才能绣完。而绒绣厂参加工程的43名绣工,仅用了58天的时间,就把《祖国大地》绒绣画高质量地提前完成。

七月十六日下午,省、地、市的领导和黄永玉教授检查了整个工程,提出了接缝不平和画面色调局部不太一致的意见。

目前,参加工程的干部、工人、技术人员正全力以赴地进行修改,预计在本月的二十二日全部修改好。

本月十七日毛主席纪念堂总指挥部在北京召开万人大会,并授给绒绣厂一面锦旗。

预定,在二十四日,由毛主席纪念堂工程总指挥部派来的专人、专车护送《祖国大地》绒绣画到京。随即将组织有关人员启程赴京,进行组装。

1977年7月16日,对于烟台人来说,是一个可以载入史册的日子。

这天,标志着由各级党委、政府和参入单位同力协作的《祖国大地》绒绣画制作任务顺利完成。这件承载着烟台绒绣人对伟人的敬仰、怀念之情的巨幅绣作,第一次完整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祖国大地》艺术监制组成员、现年81岁的谭福顺回忆起当年的情景,依然激动不已:“这件近二十四米长的绣作卷起来就像一条长龙一样,由二十多个青壮年从烟台绒绣厂一路扛着走到烟台地委礼堂,全程约两千米左右,整个路段戒严。我们把作品悬挂在地委礼堂的柱廊顶上,这也是大家第一次看到绒绣《祖国大地》的全貌,令人感叹不止。”朱国元在回忆当时的情景时说到:“当巨幅绣作悬挂在地委礼堂门外的柱廊上后,一幅浩瀚如海、气势磅礴的清綠色调的《祖国大地》绣作扑面而来,在场的人们都被深深地震撼了。一位一直参与绣作工作的外地画家,当即平躺在地上。是完成任务后感到轻松了吗?还是终日悬着的心放下了?还是疲惫至极的身体终于可以休息一下了?可能都是。辛苦了,这些忘我工作的艺术家们!”

7月17日,《烟台日报》在首版发表题为《金针银线寄深情 毛主席活在咱心中》文章,将这个喜讯传送到了烟台市每一个市民的心中。


110756py2zg3c31cy3z2y4.jpeg

1977年7月17日《烟台日报》(刘永泰提供)

《简报》第六期 时间:1977年8月9日

七月二十七日上午,《祖国大地》绒绣画试挂在毛主席纪念堂正厅,文化部艺术局局长、毛主席纪念堂美术组组长华君武同志,负责人吴劳同志和黄永玉教授及全国在京的著名画家,审查了《祖国大地》工程。

二十八日,纪念堂一建分指下达通知:经研究,无需修改,抓紧进行组装。

随即,全体赴京人员精神抖擞地投入到组装战斗。他们发扬大庆人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革命精神,高空作业不惧险,昼夜奋战不觉累,心红志坚,攻破难关,硬是用人力一点一点的调整,用双手一点一点的摊平,终于将这幅世界上最大的绒绣画平整地镶在毛主席纪念堂的厅壁上。

七月二十九日下午,邓颖超副委员长和谷牧副总理视察了《祖国大地》绒绣画工程。看后,很满意。谷牧同志说:“气魄很大,效果很好。”

七月下旬,绒绣厂挑选了13位绣工,在厂长邱淑珍的带领下,与烟台艺术监制小组、市二轻局领导小组等人员一起奔赴北京,进行试挂、安装。

一份赴京人员名单上写着:张炳文、孙玉键、谢富刚、朱国元、邱淑珍、刘永泰、张建华、李福昌、王玉良、杨松林、刘泽文、谭福顺、邱向东、韩佩玉、梁芝敏、蔡秀英、孙玉英、葛继玉、邹立花、陈培明、周志娟、张秀英、韩桂香、张克勤、贾培云、于宗华。


110757e18aez84teja43yh.jpeg

兴建毛主席纪念堂纪念章(李福昌提供)

到达北京后,大家摩拳擦掌,准备安装。到达现场一看,傻眼了,纪念堂内没有想象中的起重升降设备,只有一个杉木杆搭成的简易脚手架,几个滑轮和绳子,如何把重达300多公斤的绣作安全、准确地安装到指定位置,对他们来说,是个不小的难题。回到招待所后,大家集思广益想办法。市二轻局的谢富刚同志,在听取了大家的想法后,担忧地说:“绒绣画那么大,又那么重,一旦撕裂了怎么办……”他彻夜未眠,反复琢磨,直至考虑到每一个细节,想出一个缜密的挂装方案。7月27日,开始试挂。

第一次试挂后,出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情况:由于绣作太重,又不敢横向拉伸(担心接缝崩开),竖向尺寸下垂20多公分。这可咋办?大家急的满头是汗。经过讨论,决定采取缩减天空部分、整体往上拉直的方法。杨松林、刘泽文、张建华等爬到最顶端,用手一点一点的往上拉,终于将绣作固定到位;据朱国元先生回忆:去北京安装时,我带领王文东、邱向东、林为民等几位男职工随地委负责人乘汽車到达北京。到北京时已是下午,在前门外不远处路西小胡同里的小旅舘住宿(烟台绒绣厂绣工己提前到达)。随后即刻去纪念堂,紧靠大厅主墙己安装好手脚架和吊装用的滑轮。我和王文东先爬到最上面,我在西他在东,与下边的人员配合好把《祖国大地》绣作拉上去。最上边是一根木梁,我们把拽到位的《祖国大地》绣作四面拉紧拉平,用钉子固定住;现年79岁的李福昌先生至今还珍藏着当年安装时的一小块不锈钢金属边条。当时他站在脚手架的最顶端,负责镶嵌绣作。在固定边框时,多出十公分左右的镶边金属条,需要锯掉。为了不伤到下面的人员,李福昌没有直接扔到下面,而是把这段不锈钢条装在口袋里。现在成为了一个具有纪念意义的历史文物了;王玉良(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当年比较年轻,时常吊在半空往下拉绳子。当时大家都住在一个小旅馆里,条件比较差,为了驱赶蚊子,傍晚时经常要喷洒驱蚊剂,为此王玉良终身落下了咳嗽的毛病;刘永泰清楚地记得:安装完成后,绒绣厂厂长邱淑珍来到我们住的房间,一只手捂着胸口,一只手上下挥舞着,兴奋的说:“大画完好无损,非常平整,真是太好了。。。。。。”

当得知中央领导同志对试挂后的效果非常满意的消息时,大家都兴奋的拥抱在一起,悬着的一颗心也终于放了下来。


110758ume44ewa2mta3rat.jpeg

毛主席纪念堂《祖国大地》绒绣画

为了慰问制作《祖国大地》绒绣画的参与人员,毛主席纪念堂工程现场指挥部按照国宴二级标准在北京华侨大厦宴请了烟台赴京人员,华君武、黄永玉、袁运甫等都参加了宴会。29号当晚又请大家在小礼堂观看了电影,还颁发了奖状、纪念章和纪念品。在京期间,朱国元、杨松林、李福昌、谭福顺、刘泽文、张建华、王玉良等还出席了全国美术工作者欢庆十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的座谈会。


110758sgburz6erhltxxsh.jpeg

1977年7月 部分赴京参加安装绒绣画人员在纪念堂前合影(周志娟提供)

44年过去了,当年曾亲身参加过《祖国大地》绒绣画制作工程的人们回忆起那段往事时,尽管有些细节记得不是很清楚了,但是他们感慨最多的,是对一代伟人毛泽东主席的那份真挚的感情和参与这项任务的荣誉感。他们用真心和汗水绣制了一幅举世无双、永载史册的绒绣画。这是烟台绒绣的一座丰碑,也是烟台美术史上的一件大事,后世将永远铭记这段历史。


附:参加绣制毛主席纪念堂《祖国大地》绒绣画的43位绣工名单(朱国元提供):

邹立花 孙玉英 张品荣 张克勤 张淑美 张家玲 张秀英

张淑华 陈培明 陈瑞云 付月英 陈淑芳 周志娟 唐淑娟

梁芝敏 葛吉玉 毕建云 车培玉 吴秀珍 吴秀荣 范金玲

姜翠华 贾培云 丛美英 林均华 蔡秀英 韩佩玉 韩桂香

朱德玲 刘慧娜 刘顺华 刘美丽 刘克民 刘翠华 刘学云

王洪琴 王英彩 王明娟 田淑梅 于佩芳 李增华 李美荣

于宗华


(本文在写作中得到了刘永泰、朱国元、周志娟、张建华、李福昌、谭福顺、王玉良、刘泽文、吴凤冠、牟丽华、车俊锐、刘媛媛等老师的支持,特此感谢。文章摘自《芝罘历史文化》丛刊第23期 作者系烟台市芝罘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副秘书长)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芝罘历史文化研究会」,搜索「gh_88661fc3423f」即可关注,[阅读原文]。

发表于 2021-9-9 15: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9-9 17: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冷永超

感谢冷老师佳作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4-6-4 00:44 , Processed in 0.05769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