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19|回复: 4

[驴友风采] 陪你一起看草原(d )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26 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前线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
本帖最后由 乌兰 于 2012-8-26 20:08 编辑

呼伦贝尔行(卡机) 121.jpg



7月26日我们从海拉尔前往边陲小镇室韦,沿途观光金帐汗蒙古部落。

呼伦贝尔是中国最美的大草原,令我魂牵梦萦了多年,就要见到它,心情难抑激动。

踏上这片大地,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壮丽神奇的画卷。这里高山台地与丘陵草原相结合,形成了优美的曲线,大片的黄花和绿地组成了斑斓的色块;广袤的草原碧野连天,彩云般的牛羊漫漫游动;骏马奔腾,湖水泛光;蓝天如洗,白云朵朵;草木葳蕤,山花怒放,一派纯净自然的风光景象。大自然神来之笔,把呼伦贝尔描摹成天然美妙的画廊,令人心旷神怡,美不胜收!

汽车沿着狭窄的公路急驶,前面突然出现了一片黄花地,大家惊呼起来,要求下车观赏。司机找了一处宽敞停车地,全体老少一齐扑进黄花地里。我也端起相机跟在后面咔嚓起来。
  
眼前花海如潮,孩子们在花地里跳着舞着,笑着闹着,嬉戏玩耍着,好一幅美丽动人的画面。山风徐来,花香四溢,徜徉在花海里,我感到亘古未有的轻松怡然。

黄花笑靥迷人,烂烂漫漫的绽放着,她用最朴实最自然的神态迎接我们,在她的怀抱,我感到自惭形秽与渺小。这些花朵,不图名分,不屑富贵,只为点缀草原绽放美丽。这种只有奉献,不求索取的精神,不值得人类学习么?

恋恋不舍离开黄花地,汽车前往金帐汗蒙古部落。途中,远处高坡矗立着一座高塔,这是蒙古族特有的建筑,山脚下还有一座喇嘛庙。两座建筑遥遥相对,我想这里肯定是一处重要的祭祀之地。

坡上的塔宏伟壮观,塔尖高耸呈金色。塔身镶嵌汉白玉,底层是三个拱形红门。我们拾级而上,塔中两座红门紧闭,只开了一扇侧门,里面有人进出。我转到塔的右侧,发现有一个敖包。这敖包用石块垒成,上面竖着一个杆子,杆子上挂满了彩条,飘飘扬场,迎风招展。

我很想考究这是一座什么塔、是祭奠那位先人的?可因时间关系,不能进塔参观,只在外面随拍了几张照片。真是来匆匆去匆匆,不尽人意也。



走进金帐汗蒙古部落营地,我们接受了蒙古包最高的迎宾仪式。几个身穿蒙族服饰的年轻男女,拿着蓝色的哈达,端着下马酒、站在道边迎接我们。因人多,场面乱哄哄。我发现这些姑娘的脸都拉的很长,对客人极冷淡,毫无表情。完全没有蒙古族人的那种热情好客的情怀。我不知道她们的领导是怎样教育手下的,这是一个旅游开放景点,南来北往的客人很多,我们不求笑脸相迎,但起码不能对着客人丧脸是吧?我不知别人怎么看,反正我心里不舒服。

其实,我参加过真正的蒙古族敬宾仪式,前几年在故乡乌兰哈达,参加了一次蒙古族朋友的宴会。热情好客的主人,将美酒斟在银碗里,托着长长的哈达,唱着动人的祝酒歌,以表达诚挚的欢迎之情。

我的脖子上挂着主人敬献的哈达,双手接过银碗,一口喝干了碗中的酒。没想到,祝酒的姑娘歌声不断酒一个劲的敬,搞的我莫明其妙,引得全场哄堂大笑。后来,还是表哥站出来替我解了围。

原来主人献哈达敬酒时,一般都是三杯酒。第一杯感谢上苍的恩赐和客人的光临,第二杯为草原的繁荣感谢地母的馈赠,第三杯祝福大家吉祥如意。这真挚美好的敬意,来宾必须愉快接受,应当右手接杯,左手在下侧护卫,然后左手捧杯,用右手无名指蘸酒,向上弹表示敬天,向下弹表示敬地,在自己的额头一抹表示敬亲朋好友,再一饮而尽,主人就会非常高兴。

如果客人不胜酒力可以少饮,但不可拒绝接酒,更不能面有不悦或将酒倒掉。歌声不停酒不停,蒙古人认为你开怀畅饮,大醉而归,才是坦诚相见的朋友。还有一点更重要,第三杯酒不能喝干,如果喝干了,主人就认为你酒没喝够,所以要一杯接一杯给你敬酒,我因为不懂这一风俗,所以才闹了笑话。



在金帐汗喝完迎宾酒,大家排队祭敖包。

金帐汗营地有一个很大的敖包,同样是彩条飘飘。我跟在大家后面围着敖包绕了三圈。

看着敖包,我想起了《敖包相会》这首歌。很早以前我就喜欢它,尤其喜欢听刀郎的演唱,我喜欢它优美的旋律,深情的表白。这是一首爱情歌曲,它给无数青年男女编织了一个美丽的爱情之梦。

关于敖包相会,我听过一个美丽的传说。说是有个帅气的小伙子,在敖包祭拜中遇到一位漂亮的姑娘,小伙子对姑娘一见钟情,整个活动,小伙子的目光都追随着美丽的姑娘。或许出于羞涩,当活动结束时,小伙才发现竟然没问女孩的姓名。于是小伙就骑着马,踏上了漫漫寻爱之路去找这位姑娘。

然而,他找了半年多,找遍了整个草原也没找见心仪的姑娘,于是他再次来到敖包祭拜的地方,希望在这里能与美丽的姑娘相会。这是一个美丽的传说,以前我也以为敖包跟爱情沾边,其实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我曾带着这个问题问过表嫂。表嫂是蒙古族人,从小在草原长大,后来上了大学,才走出了草原。表嫂对草原的一切非常熟悉,她说,敖包其实就是一石头堆,是牧人行路的标志。敖包在蒙古语是“隆起”的意思。它的作用,一是游牧地域分界处的界标,二是为牧民辩别方向、指引道路,三是祭祀山神或路神的地方,跟爱情根本不沾边。

表嫂还说,敖包一般建在大山顶上,或在草原高丘,或在平川路口,垒石为记,谓之敖包。敖包的大小不等,数量也不一,一般为单个敖包,但也有多个敖包在一起的。多个敖包一般为13个一组,中间一个是主敖包,比周围的敖包大些。主敖包一般呈锥形状、圆包状或圆顶方形,有三层基座,其上插若干幡杆或树枝,挂有哈达或各色绸布条。

远行的牧民路经敖包时,都要下马参拜,祈祷平安,并往敖包上添几块石头或几捧土才可上马行路。

听完表嫂的话,我竟有些失望,原来敖包并不像传说的那么浪漫美好。我不甘心这样的解释就上网查了一下,究竟敖包相会的起源从何而来?查证后才知道,原来它是从电影《草原上的人们》而来,这是蒙古族作家玛拉沁夫的短篇小说《科尔沁草原的人们》改编的电影。电影中有一首歌,就是《敖包相会》

这是一首被传唱了半个世纪的情歌,曲调优美抒情,从那时起,敖包被人们演释成爱情的象征,并得到发扬光大。

现在草原祭敖包的活动,一般都在初夏绿草茵茵,梁燕北归的是节举行。到了这一天,牧民从四面八方云集而来,用翠绿的松柏,艳丽的花束装饰敖包,并设祭坛,摆供品,由德高望重的主持人带领大家焚香,敬酒,献哈达,唱赞歌,行跪拜礼。

祭祀结束后,大都举行传统的赛马,射箭,摔跤,歌舞等娱乐活动。在这欢乐的日子里,有些青年男女借此机会避开人群,在敖包旁,草丛中,河水边,大树下,谈情说爱,相约再见——这就是流传广泛的蒙古族著名的歌曲《敖包相会》的来源。

自知道敖包的来源,去蒙古草原旅行我就格外留心观察敖包。这次的金帐汗敖包就是由多个敖包组成的,中间一个主敖包,上面幡杆挂满了彩条,两边一排幡杆都彩条飘飘很壮观。游人围着敖包绕圈,态度虔诚,大家为自己祈福,保佑平安幸福!(待续)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6 收起 理由
深海 + 6 原创佳作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2-8-26 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商业气氛浓郁的地方,那些民俗仪式更多的是摆摆样子。金帐汗部落后面那个弯弯曲曲的河流挺好看的哈。
发表于 2012-8-27 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深海 于 2012-8-27 20:49 编辑

乌兰的贴子写的好!文笔不错。要是再配以更多的图解就更好了。{:soso_e179:}
 楼主| 发表于 2012-8-27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商业气氛浓郁的地方,那些民俗仪式更多的是摆摆样子。金帐汗部落后面那个弯弯曲曲的河流挺好看的哈。
山东骑士 发表于 2012-8-26 22:41

那个弯弯曲曲的河是曲水莫尔格勒河。旅游景点都是商业味浓郁的地方,找不到原生态了。{:soso_e113:}
 楼主| 发表于 2012-8-27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乌兰的贴子写的好!文笔不错。要是再配以更多的图解就更好了。{:soso_e179:}
深海 发表于 2012-8-27 20:47

谢谢鼓励,乌兰接受建议,下回多发片上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4-6-16 04:42 , Processed in 0.05498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