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97|回复: 1

[史海钩沉] “讲好山东故事”美文「忆过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7-2 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前线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

只见扬场的把式双手持小甩簸箕,

身体微转,

向前上方用力甩出,

麦粒和着麦糠在空中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后,

麦粒和麦糠友好地分离


忆过麦


美文

作者 / 杨正伟




 

谨以此文献给我们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辈和养育我们的山东大地及曾经疯玩疯长的童年。


随着土地种植面积的减少与机械化的高度普及,现在的麦收麦种,似乎是分分钟就能完成的事情了,一切都是机割机送机播机种,晾晒全部在柏油公路上进行,指点地块儿,支点工钱儿,看看、晾晾、收收,没几天,过麦完成了。


过麦完成了?这可不是那个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的过麦。


还记得那弓腰弯背的手工割小麦吗,那拉麦个子的畜力车呢,那马拉碌碡打场、人工起场与扬场?那梳麦秸,独轮车往家送粮食呢?那高高的曾作为“跳台”的麦瓤垛,那似乎走不到头的拾麦子的地块儿呢?


那吃白面饼就咸鱼咸鸭蛋,那齁咸而腥气的青条杆呢,那因搓麦子吃而整天绿绿的手心,那支老冰棍还记得否?


那摸家臣套节留逮乖子捉鱼捞虾下湾偷瓜的麦假呢?那“都来~~~赊大--抱鸡喽!”的叫卖声呢?


让我们把镜头推远、时间定格,那童年的过麦又浮现脸前……



丫篮儿鸟刚叫,劳力们便会到达地头,抽袋烟稍事休憩,队长进行简单分工,太阳升起后不久,露水一竭,割麦子便开始了。


只见领头的扎着麦腰(读yuè)子,弓着腰,左手虎口张开刖住麦穗稍下位置,右手持镰勾住前方另外的往回一带,左手迅速握住,右手前送镰刀在离地面十厘米处往回拉带,一大把麦子便已割下,右手顺势抽出一根麦腰子,地上一铺,将麦子放在上面,左右两个扶腰子的迅速跟上,每人只几把,一个足够大的麦个子便躺在那里了。


好的把式,割麦子时,能左右控制到八耧十六脚儿,并且几乎不漏掉,看不到怎么用力,刷刷刷,麦子已躺倒一大片。


捆麦子的人,一般是年纪稍大一些的伯伯,只见他们双手各拽住麦腰子的一头,先相向再交叉,顺势一抽一紧,踏上一只脚,再一拧一塞顺势提起一墩,一个麦个子便立在地上了。


割麦子,需要双手娴熟协调的配合,姿势因人而异,站着蹲着都能进行;捆麦子,需要用力的恰当把控,要恰到好处,松紧合适。


由于人们劳动的投入,没多长时间,一块麦地已结束战斗。稍事休息,割麦的主力会移作他地继续,拉麦子的马车登场了。


每趟车都装的满满的、高高的,鞭掌不时的打一个响鞭,呵斥一下牲口,骡马也似乎奔的更加有力。偶尔两车相遇,空车会及时的让路,而满载的也会顺利的通过。



其实,在正式开镰前,很多准备工作便已搞定,比如碾场,比如拾掇骡马大车等。


碾场,是最早准备的正式工作。


碾场,就是拾掇场院,存储麦个子、梳麦秸、打场、晒麦子、分麦子和存放禾麦瓤的地方,一般是较为平坦面积较大离水源不是太远的地方,一个生产小队独立使用一块地。


碾场,得首先把场院表面的土弄起来,一般是套上牲口,用耘锄勾拉,然后人工用锄头找匀,再用菜耙子挡平,撒上水,在合适的湿度时撒上干草或麦瓤,用牲口拉着碌碡反复碾压,这样表面会很坚硬,在水泥面奇缺的当时,这是打场晒粮的最佳去处。


骡马大车也是必须要拾掇好的,这是运输工具。牲口,尤其是骡马,要适当加点大料(用盐水煮过的熟大豆)增加营养,保证它的体力,不至于耽误营生。


场院里,麦个子渐渐多了起来,被垛成了高高的垛,更有马车不断地拉来。丰收的喜悦,已初现在人们的脸上。


拉完麦个子,紧跟拾麦子,这是保证颗粒归仓的最后一道工序,是我们这些放假助收的学生和部分老人的任务。


拾麦子,刚开始还你追我赶、热火朝天的。渐渐地,随着渐已升高的太阳,早已喝干的水瓶,遥似漫长的麦田,麻痒难耐的皮肤,一切,已不再是当初的启动,步履放慢,手已累瘫。



“冰棍,卖冰棍!”——


这个诱人的声音出现的那么及时,那盖着棉被的冰棍箱已随自行车停在地头,可惜我们囊中羞涩,即使是几分钱的零花钱,那时的你有还是他有?


恰是队长在就好了,他极有可能会拿出几毛钱,每人赏赐一支冰棍,那硬硬的、凉凉的、甜甜的冰棍!


当然,这只冰棍或许会激发我们巨大的战斗力,把这片地里的麦子拾得干干净净是最有可能实现的了。


那时我们住的都是泥坨墙的草屋,需要用麦秸去覆盖屋顶(缮屋),出于防水和保暖的需要,麦秸需要几年换一次,每次都需要大量的麦秸。梳麦秸,便成每家每户必须的工作。


在大人们梳麦秸时,开始我们还会帮他们寻找拖拉长的竹性的麦个子,不久我们就会爬进用麦个子搭成的人字形的屋子,或藏进抠麦瓤垛而形成的小洞,自个玩儿或相互追逐打闹,大人小孩各得其所。



打场,一般在正午或略微偏后。


经过几天烈日的考晒,场院上的麦穗已全部或基本晒干晒焦,套上骡马,一匹或几匹,拉着一个或几个碌碡,牵着绳,扬着鞭,指挥骡马做圆周运动,几圈或一段时间后,骡马休息,人们一拥而上将麦瓤翻转过来,骡马继续,如此这般,反复几次,场打完了。


接下来是用耧和叉或耙子将打压下麦粒的麦瓤收走,在场院一边垛起圆的或长的垛,是我们曾经的“跳台”;然后用木锹或拥板或推板将麦粒和麦糠的混合体堆成堆,这叫起场 。


下一步,便是把麦粒麦糠作分离处理,叫做扬场。


扬场,可不是一般人所能操控的,需要“艺儿”。只见扬场的把式双手持小甩簸箕,身体微转,向前上方用力甩出,麦粒和着麦糠在空中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后,麦粒和麦糠友好地分离,麦粒逆风落在较远位置,麦糠顺风落在另一边,尘土则飘向远方。一收一扬,一铲一放,是标准的劳动画面。


我也曾试着扬场,可麦粒和麦糠却是那么的不听指挥,簸箕是甩出去了,可是它们落下的方向却是对准了我自己,麦粒落了一头,麦糠撒了一脖子,好尴尬,遭到呵斥和嘲笑姑且不说,是真的玩儿不了。



打好晒干扬净的麦粒被堆放好,或圆状,或长岭状,静静地躺在场院里。最终通过三种渠道解决掉:留麦种、交公粮、分给生产队的每个成员。


分小麦,一般按人头和工分两套办法同时进行。


在会计和队长的指挥下,先称好口粮数,按照一定的顺序倒在地上,将写有户主名字的小纸条压在上面;再根据工分数分,也是一堆堆的,也是名字压在上面……


分粮结束后,确认无误了。人们便一拥而上,找到自己的粮堆,开始装袋子,开始往家搬运,开始交流感受。一切都迅速的,一切都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在接下来的一年里,这将是人们的细粮。民以食为天,家里有粮心中不慌,在那个年代,所谓的烂庄破队穷人家,首先所对应的就是粮食数,直接决定着适龄青年小伙们的娶媳妇大问题。


过麦,从时间跨度上涵盖了麦收麦种。小麦收上来了,继以秋粮的种植。所谓的忙秋忙麦是不对称的,三秋不如一麦忙即是明述。



而现在,孩儿们也不用放麦假了。过麦,与他们已经没有关系了,他们需要背着大书包继续着连续坚守在教室里的的日子。


当然,他们不会也不必思考诸如怎么人家“给”的杏和爬墙“偷”来的不一个味道呢,爬窗户弄来的大料甚至不如从牲口槽里抠来的好吃,那几分钱一支的冰棍怎么会融化的那么慢、冰水会那么甜等之类的“怪”问题,不需要也不可能做到下湾前要贿赂同班女生不要开学时告状,避免被老师罚站的尴尬;偷瓜后则要狐朋狗友共享,做到有福同享的仗义……疯玩儿的麦假,较他们而言,已是神话世界。

生长在80年代的小城

作者:李若瑄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海岱文化」,搜索「sdhaidaiwenhua」即可关注。

发表于 2018-7-3 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情实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4-6-10 14:16 , Processed in 0.06343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