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1570|回复: 73

闲读乱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30 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前线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
上午来了应时的阅读文摘,,随手翻阅.看到标题为<<西安事变时蒋介石的三份遗嘱>>,于是静心细读.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在被扣押期间,一度想到了死,在一天之内,写了寄其妻宋美龄、两儿蒋经国、蒋纬国与全国国民三份遗书。文章旨在分析蒋氏为什么会在非必死的状态下书写遗书的缘由,而我却对其分别写给妻、儿的内容多加留意.

现抄录两段如下:

贤妻爱鉴:兄不自检束,竟遭不测之祸,致令至爱忧伤,罪何可言。今事既至此,惟有不愧为吾妻之丈夫,亦不愧负吾总理吾父吾母一生之教养,必以清白之身还我先生。只求不愧不怍无负上帝神明而已。家事并无牵挂,惟经国与纬国两儿皆为兄之子,亦既吾妻之子,万望至爱视如己出,以慰吾灵。经儿远离十年,其近日性情如何,兄固不得而知;惟纬儿至孝知道义,其必能克尽孝道。彼于我遭难前一日尚来函,极欲为吾至爱尽其孝道也。彼现驻柏林,通信可由大使馆转。甚望吾至爱能去电以慰之为感。

又嘱经、纬两儿:我既为革命而生,自当为革命而死,甚望两儿不愧为我之子而已。我一生惟有宋女士为我惟一之妻,如你们自认为我之子,则宋女士亦既为两儿惟一之母。我死之后,无论何时,皆须以你母亲宋女士之命是从,以慰吾灵。是属。

如此历史留名之人,其大是大非之处,我自是无嘴也无能去详加剖析。我在此抛开一切,断章取义地仅以此两段遗书内容来审视其临终之时的人本情感流露。我不排除在遗书中,蒋氏有侥幸不死然后必须面对自己遗书跟妻、子所难以回避的矫情粉饰笔墨,却也认可绝大部分,甚至有可能是全部,都是蒋氏的真实情感流露。但我更认可自己的前种感觉。

一、蒋氏分别要求妻、子所做之事,均以"以慰吾灵"为由.可见:1)蒋氏是很爱惜自己的,乃至自己的灵魂。2)蒋氏对自己在家中的权威尊严是有自信的。

二、蒋氏视两子为自己生命的延续,此情同与常人,固此希望"至爱宋氏亦能能视如己出"。父子情分溢于言表。

三、长子久未相聚,心里只有怅惘,为不能知详细而神伤;幼子远离,幸有沟通,聊以慰籍为父情感,蒋氏尤以其孝意为荣。

四、为日后妻、子能和睦相处,刻意陈述幼子"极欲为吾至爱尽其孝道",另要求宋氏"去电以慰之".足见其用心良苦。蒋氏为夫、为父之本分做的是相当有功力。

五、蒋氏在给两子的遗言里,通篇肯定宋氏地位,足以见其用情之深,也可见宋氏的相当势力。送人高帽以肘絷是国人的惯用智谋。

蒋氏之才略见一斑。

[ 本帖最后由 素月缁衣 于 2009-5-22 07:40 编辑 ]
发表于 2007-11-30 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蒋氏的理性认识。
 楼主| 发表于 2007-11-30 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临睡前都会拿本闲书在看。昨天刚好看到书里说,汉高祖逃难之时连矫饰都不肯做,直接几次三番地将亲生儿子推下车,以免车子负重跑的慢了。仅此一项在人性角度上看,蒋氏就远胜于汉高祖。那书里罗列了高祖的诸多劣迹,因此对其所下的定义是“得天下的流氓”。

:lol
发表于 2007-12-2 08:33 | 显示全部楼层
前人做事留后人评说
发表于 2007-12-2 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听课了。
喜欢看这样的小文,这样的心得很有益处呀。。。
发表于 2007-12-2 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突然又想到,是不是该开读书之类的一个专版,由楼主主持??????
 楼主| 发表于 2007-12-3 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lol 嘿嘿 我怕累 也没耐性 更没根基 最最不想的就是给自己找到一丝一毫的责任 任何形式的责任都是羁绊
发表于 2007-12-4 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开个读读写写的版块也不错,楼上的两位就闲不着了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3 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书笔记--------《蒙田随笔精选》

上周五去图书馆借回两本书,其中之一为《蒙田随笔精选》。昨天冬至,吃喝拉撒占去了大半天的时间,今天方得闲依窗小坐。大致了解了本书的旨意后,为帮助儿子多了解些我喜欢的东西,便在他玩着网络游戏的同时,大声朗读本书编者的话和季羡林撰写的序。希望我朗读的内容,多少能通过他的耳朵,为他一清二白的心灵白纸填充上一两抹色彩,更希望我这样的做法能帮他逐渐培养起读书的爱好。

之所以选择朗读,原因有三:
一、朗读可以使胸肺以及嗓子得到一些锻炼,能使人,心无杂念,精神凝集,专注于朗读这件单一的事情上;读书声抑扬顿挫,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我喜欢这种纯净的状态。(编者的话和季的序加起来大概有近五千字吧,快读完的时候,嗓子已经感到很痛苦,干咳好多下才得以缓解。)
二、可以使自己认真地去通读所有的字节,不至于因循了读书时,一目十行,走马观花般的过场。(看书时,遇见不认得的字,会很轻易地将之扔一边就继续了,可朗读不成,不认得就读不下去。需查阅字典解惑答疑才成。换句话说,看书是个体行为,可以“装”,朗读大多是有听众的,则“装”不得)
三、《蒙田随笔精选》用词考究,内容牵扯涉及博杂。此书在凝聚了蒙田本人西式思想意识理念的同时,也参入了诸多译者中式文化的痕迹。这样的文字篇章,以我的理解能力尚且需要花力气去领悟吸收,更别提我儿子这样的白纸少年了。单独叫他自己去看的话,怕是几行看下来,就会束之高阁敬而远之了。

之所以选择从编者的话和序开始读,是因为想先从外围入手,知其然,然后通过读内容,知其所以然。这个想法源于我仔细读过季的序。季对此书抱有颇重的个人否定成分。

[ 本帖最后由 素月缁衣 于 2007-12-23 12:14 编辑 ]
发表于 2007-12-23 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的笔记能坚持写下去,定然有不少的收获。
而对于读者的我来说,也是有些启迪。。。:handshake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5-7-14 12:28 , Processed in 0.06398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