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44|回复: 3

[史海钩沉] “一代完人”徐士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10 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前线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
清雍正乾隆年间,胶东这块土地上走出了一位博学多识、品格高尚、清名远扬的重臣。他就是被乾隆皇帝封为"一代完人、千秋典范"的徐士林。

  徐士林,字式儒,号雨峰,晚号岜山老人。文登爬山后徐家村人(今文登泽头镇徐家村人)。

  乾隆六年(1741年),清王朝的江苏巡抚在回故乡途中病逝,乾隆帝下令将其画像进“贤良祠”,与开国元勋和辅佐重臣同等待遇,这是清朝任巡抚职务之人死后进“贤良祠”的第一人,他就是徐士林。徐士林(1684年-1741年),文登爬山后人,出生农民家庭,“秉性质直”,入私塾后,奋志励学,27岁中举,29岁中进士,曾为皇子皇孙授课,乾隆皇帝也在其学生之中。所以说,乾隆皇帝的满腹经纶其中就有“文登学”的因子。

   徐士林先后任内阁中书、刑部主事、礼部主事、晋员外郎等职。清雍正五年徐士林出任江南安庆知府,10年后转任江苏按察使,乾隆元年任河南布政使,乾隆五年升任江苏巡抚。徐士林生性廉俭,赴江苏按察使任时,仅仆从三人和一担行李。吴地风俗奢侈,游惰者多,徐士林“坐卧处布衾木榻”,曾在“沧浪亭”设五簋粗米饭宴请乡绅,从此,五簋脱粟称“徐公宴”,传遍江南,“节俭之风始行”。

  徐士林精于断案,史称“治狱如神”。在30多年宦海生涯中,亲奉康熙、雍正、乾隆三帝,为官清廉,堪为师表。徐士林每定一案,必先摘大略牌示,然后才发文册,使官吏不能从中作奸。他常选典型案件,让僚属试判,以“试其才”。他再三告诫:执法过于严苛了,易激化矛盾;轻了,则助长坏人坏事。他认为,法律如同医书《本草纲目》一样,种种案件千头万绪,像病人经络虚实一样复杂,同样照《本草纲目》行医,不善于用药的会治死人;同样照法律办事,执法不当也会有严重后果。

  徐士林立身端方,敢于直言。乾隆四年进京述职时,皇帝召见,问他:“你看按何标准选用人才?”徐士林答道:“善于反映情况、献纳建议的人,虽然聪敏,不一定是人才;掩盖是非真相的人,好像清白高洁,实为蛀虫。”江苏乃富庶之地,而徐士林又深受皇恩,按惯例进见皇帝应进献重礼,但他却只献《二典三谟要义》一卷,借古典给皇帝提出安邦治国策略。为此,乾隆皇帝朱批:“语不云乎?赠人以物不如赠人以言也。”徐士林曾有一诗最能表达他的“真热血”:“乾坤岂是无情物?民社还依至性人。不有一腔真热血,庙堂未许说经纶。但使无颜皆可富,若非有骨岂能贫!双睛不染金银气,才是英雄一辈人。”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收起 理由
大匠 + 2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1-4-11 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机会到老庙那儿看看。
 楼主| 发表于 2011-4-14 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像这样的文字,感觉后人在宣传当地名人时,或多或少增加了些地域人情在其中,某些正直的,向上的,高明的,等方面,会夸大其词。

你觉得呢?
发表于 2011-4-14 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朝有位学者说,任何一个人,一辈子只做了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人一出生就反反复复做这三件事,直到死亡。一辈子自我欺骗蒙盖自己;再不然哄骗人家,实际上自己满腹牢骚,天天烦恼。这不是自欺欺人吗?而那个莫名其妙跟着赶来凑热闹的,便是被人欺。此人生之三大事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4-6-17 15:20 , Processed in 0.04726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