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15|回复: 2

[驴路攻略] 新疆山友救援队2010年12月12日狼谷救援报告(转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18 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前线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
新疆山友救援队2010年12月12日狼谷救援报告


一、救援过程

    12月11日,一支驴友自发组织的徒步团队进入狼谷山区,进行羊圈沟小学--塔哈尔巴斯套--狼谷口穿越,团队共计31人,全程除了进口和出口,基本没有手机信号。由于山区雪厚,行进速度缓慢,晚上18点多,山区太阳已经落山,温度迅速降低,山谷风骤起,寒冷刺骨。经过团队协商,领队“新疆男人”与一名队员提前下山踩线求救,于21点左右成功到达狼谷出口,用手机联系约请了海啸等几位领队前来帮助。
    海啸、洞主、铁齿铜牙、零度空间等到达后,与领队“新疆男人”一同返回救援,但此时已完全进入黑夜,救援未果。

    12日凌晨2点12分,海啸给新疆山友救援队负责人杨军打电话,述说了有20多位队员受困的情况,并请求救援。杨军立即启动了新疆山友救援队应急预案,由救援队联络员宁武负责通知所有救援队员,携带装备在40分钟后到达扬子江路青年人旅社集结。通知在2点30-50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陆续发出。
    12日凌晨3点20分左右,救援队员陆续到达,并乘坐各自驾驶的私家车梯次出发。此时到达集结点并出发的队员有:
杨军 小羊军团网站总监 山友救援队负责人 高级工程师
小黄 北山羊户外店员工
东风5 天山情户外俱乐部   退役军官
城市达人 社区工作人员
乐呵呵 私企老板
雷鸟 旅游企业总经理
狼烟队长 教师 西部狼群俱乐部负责人
飞跃 企业职工
享受孤独 砾石户外 专业户外俱乐部负责人 救援队值班单位
漂泊 砾石俱乐部专职领队
领航员 公务员
澄路 自由职业者 退役武警
韦小宝 旅从业人员
味道 企业员工
香帅 企业员工
胡狼  外企住疆代表

先期到达投入救援的有:
海啸  户外店主
洞主 外地驻疆代表  资深领队
铁齿铜牙 私企老板
零度空间 自由职业者
先期到达救援的还有应海啸约请而来的两位不知名的山友(驾驶牛头车,请知情者补充信息)

  4点50分,陆续到达狼谷口的队员,在先期到达的砾石户外享受孤独的指挥下,分两组进山搜索。其中一组从羊圈沟进口进入搜索,一组从出口进入搜索,计划两队在“兵营”附近汇合。队员配备了对讲机、头灯、雪套等个人装备。杨军、享受孤独、海啸、狼烟队长、韦小宝、零度空间、铁齿铜牙等在公路边建立指挥中心。

连夜4点30徒步进山搜救的救援队员是:(11人)
   东风5、城市达人、漂泊、胡狼、乐呵呵、雷鸟、澄路、飞跃、领航员、洞主、新疆男人

  此时,山区气温在零下15度左右,寒风刺骨,穿着羽绒服人车外仅3分钟就感到非常寒冷,想到山里被困的驴友和在黑夜中进山搜救的11位救援队员,越发感到形势严峻。

   3:40分左右,救援队员杨军在进山途中分别拨打了110和119指挥中心的电话。
   110指挥中心先联络了燕尔窝派出所,后经救援队要求,再次派出托里乡派出所警察,与救援队取得联系后,于4:40左右到达狼谷口,与搜救队员汇合,由于三位托里乡警察均穿着警服、皮鞋,无进山搜寻能力,三位警察在车中配合联络,并开启警灯进行保护。

   3:40分,119指挥中心接到求助电话后,经过信息沟通,指挥中心安排119特勤大队做好战斗准备,等候进一步消息。5:00左右,救援队使用托里派出所警察手机,再次拨打119,说明救援队员已经深入山区实施救援的情况,对遇险队伍的情况进行了判断,向119明确提出救援请求,要求立即派出特勤大队携带绳索、担架等山地设备立即救援。

5:10左右,救援队拨打自治区人民政府应急办、乌鲁木齐市政府应急办电话,汇报救援情况。
6:00左右,救援队再次拨打119电话,被告知特勤大队尚在准备中。救援队联系乌鲁木齐市政府应急办,说明情况的紧急程度,再次要求派出消防特勤武警支援。
8:00左右,救援队联系乌鲁木齐政府应急办,建议派出120医疗救护人员进山待命,8:30左右,120急救中心确认了地点、联络方式和遇险情况,救援队建议120做好冻伤、失温、摔伤等症状的医疗救护准备。
8:40左右,消防特勤大队在大队长及119指挥中心一名少校带领下到达,大队长带领4名队员,与等候的两名救援队员(香帅、味道)组成第二梯队,一同进山搜救。味道,香帅带领4名消防队员组成第二梯队,携带小叶提供的军营GPS点和gps进山搜救,行进4.1公里左右,时间10点45分钟,碰见了迷路的水水领队带领着无敌等3名队员前来探路。双方进行了交流,确定人员平安后,就一起下山,11点30分钟左右走出山谷。第二批救援队员往返行进8公里。


10点后,120救护车、乌鲁木齐县常委带领的支援队伍陆续赶到狼谷口,与救援队员汇合。
12:00 接到信息,受困队伍已经陆续出山,进山搜救的救援队员也随后出山。
13:00 受困队伍在警车、120急救车、乌鲁木齐县有关领导的护送下,前往托里乡政府进行身体和休整,全队精神状况良好,队员归心似箭,谢绝了乌鲁木齐县午餐的安排,乘车返回乌市。
13:00 最后一名救援队员走出山口,与全体救援队员和上山支援的20多位领队汇合后,前往水西沟方家庄子用餐。



二、 受困驴友情况
    徒步团队的领队是“新疆男人”和“水水”。下午6点多,领队根据积雪、天气和队员体力情况,判断全队已无能力在天黑之前通过山谷,经过集体商议,决定由“新疆男人”与一名体力好的队员先行下山,第一是向队员家人报信,并安排驾驶员;第二是为全队探路和在雪中趟路。“新疆男人”等8点30左右到达山下完成报信任务后,在体力严重透支的情况下,多次与增援的海啸、洞主等试图返回接应,但因为天黑、风大等原因,无法完成,遂决定向新疆山友救援队求助。

    受困队员在协作“水水”带领下沿着脚印下山,但行进一公里后即进入夜路行进,此时温度骤降,寒风刺骨,有多名女队员体力透支,如果继续前进,很有可能发生不测。领队“水水”立即做出决定返回一公里,回到刚才发现的一处牧民房屋中。他们撬开铁丝,发现屋中无人,但有少量被褥、米面等,于是全队在哈萨克人的小屋中躲避了一夜。 (感谢这户留下了米面、柴火的牧民,如果没有这个小屋,没有被褥、米面,不知道在刺骨的寒风下,队员们怎样度过这样一个夜晚,谢谢你们,哈萨克人!)。早晨天亮后,领队“水水”为主人留下了200元钱和一封感谢信后,带领全队下山,半途中遇到了进山搜救的“味道”,“香帅”及消防特勤大队长带领的武警消防战士。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8 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对救援过程的评价
1、徒步团队的自救过程
1)徒步团队在遭遇积雪、寒风和无法按期返回的情况后,及时做出先行派人下山报信和求助的决定。这一决定起到了让队员家属安心的效果,也为后续的救援奠定了基础。
2)领队“新疆男人”下山后,在通讯联络断绝的情况下,对后续大队能够连夜走出抱有期待,于是积极寻求熟悉领队的帮助,组成小分队返回迎接,是一种积极、负责任的行为。
3)前来支援的海啸、洞主等在等候和接应无果的情况下,赶到问题逐渐严重,自己力量薄弱,及时求助新疆山友救援队,将救援决策的权力移交救援队而不是贸然求助非专业社会资源。
4)受困的团队,在“水水”的带领下,根据较弱队员的状况,及时做出决定,不再涉险下山,而是返回小屋过夜,这一决定避免了更多意外的发生,保证了全队安然无恙。因为,保护队员的生命安全比任何事情都重要。

  “此次徒步活动的领队水水告诉记者,他们是11日11时30分开始徒步穿越狼谷的,14时20分在中途吃完午饭,18时许,他们到达距离出口7公里处的塔哈尔巴斯淘草原。
    “16时30分,另一名领队和队员因体力较好,便由他们二人先行探路。原本预计17时30分我们与他们在狼谷出口处会合,但因沟里积雪很深,最厚处达70厘米-100厘米,行进有一定难度,18时许又开始刮大风,能见度仅有3米。”水水回忆说,在行进了一公里后,为保证队员的安全,他们决定返回毡房。”

网民“肥羊”:站在领队的角度上讲,当时的天气就是应该选择合适的牧民家中扎营,这样比贸然回撤安全系数高很多。保护队员的生命安全比任何事情都重要。





2、新疆山友救援队的施救过程
   新疆山友救援队在接到求助后,在救援队总协调单位小羊军团的指挥下,立即启动应急遇案,分秒必争,集结迅速。先期到达山口的救援队值班单位砾石户外负责人“享受孤独”,当机立断做出分组搜索的决定,11名队员义无反顾,顶着寒风,踏着厚厚的积雪,在深夜中向深山挺进。在救援队集结、搜救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救援队志愿、专业、智慧和勇气的精神。

搜救队员“雷鸟”:
    我所在的那组救援队有5个人(飞越、乐呵呵、东风五、鸟人)经过分配,我们自狼谷上行至军营,与另一组救援队会合,看看路途上是否有发现。









    12日凌晨05:00









    狼谷谷口开始徒步,一路呼唤,06:40达到军营,未发现情况,军营休息5分钟,分析:可能那一组救援队遇见被困驴友了,于是我们没有原地等地,继续向前,1个小时后在山坡上与另一组救援队会合(他们也没有发现),根据领队的回忆,我们又返回靠近军营的位置,仔细搜寻牧民的冬窝子和毡房,慢慢的天亮了,搜寻到11:30仍没有丝毫线索,因为天亮了,估计副领队/协作已带队员下山。仍不放心,(我们)没有原路返回,走狼谷外环线回狼谷谷口,到谷口时,得到消息,被困队员已全部安全返回!我们到谷口的时间是(12日中午)13:32。






    网民“味道”:另外一组救援队5个是“洞主”、“ 漂泊”、“ 达人”、 “胡狼”、“领航员”。









3、政府救助资源的施救过程
   新疆山友救援队在接到求助后,及时做出判断,依次在4点之前向110、119指挥中心报警,并提出了救助建议。110派出的托里乡警察从4点起始终和救援队伍在一起,配合联络,保障安全。5点后救援队向自治区政府应急办、乌鲁木齐市应急办多次汇报情况,提出救助建议。8点向乌鲁木齐市应急办提出120医疗支援建议。8点40,消防特勤赶到现场参与救援;10点后,乌鲁木齐县委常带领队伍赶到,送来了食物,并迎接受困队员到乡政府进行检查。

   在救援过程中,政府资源起到了强大的支援作用。整个救援过程中,救援队与有关部门频繁联系,及时沟通信息,救援队现场指挥杨军当日手机拨打、接听了100多个电话。细致的沟通和准确的判断,既保证了政府力量及时有效地加入救援,同时也避免了过渡使用公众资源的情况。

4、相互配合协调
   在救援过程中,山友救援队与政府、社会力量分工配合,志愿者与公务人员协调有序,充分发挥了各自的优势、特点,应该说,这是一次有惊无险的救援。从组织管理的角度来看,也是一次社会成本较低、效率较高、专业化程度较高的救援行动,是一次成功的救援行动。

5、媒体支持情况

    突发事件中,媒体往往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这次救援,新疆亚心网在半夜三点多得到信息,第一时间发稿,在首页头条播出,协调引导了其它媒体的及时信息发布。通过公开透明及时的报道,稳定了人心,宣传了志愿者精神,起到了调动了社会各方力量通力支援,减少一些不明真相杂音的积极作用。应该说,这次救援行动和媒体之间的成功配合,为今后救援队与媒体之间的合作竖立了典范。

6、后方支援
    救援行动启动后,救援队联络员宁武连夜通知队员集结,小叶(叶子)彻夜不眠,在后方配合发帖、查询GPS点等资料。 12日上午,正值小羊军团召开户外领队工作会议,有40多位领队在会后自发进山,接应救援队员或进行慰问,体现了天下驴友一家、“有困难领队先上”的精神。


四、问题分析
1、徒步团队自身存在的问题
    徒步团队在制订穿越计划的时候,对冬季积雪、吹雪情况估计不足,导致全队未能在天黑前走出山谷。领队应吸取教训,更加重视精准户外,活动之前做好风险评估和应急遇案并公布。

2、救援队自身的问题
   新疆山友救援队是一个民间组织,全部25名值班队员均为志愿者,义务救援,不取分文。但由于救援基金长期依靠山友“1元基金”捐助,很多队员是开着私家车、带着个人装备进山救援的。救援队也没有配备卫星电话,在通讯保障方面存在困难。目前新疆的救援体系存在着较强的个人能力、强烈的志愿者精神与资金、设备等保障能力不足的矛盾。
   同时,由于救援队是民间机构,没有“牌子”,尽管我们有相对专业的救援能力和判断决策能力,但调动社会资源的时候能力不足。

3、政府资源的问题
   本次救援中,自治区政府值班室、乌鲁木齐市应急办、110等部门反应迅速,指挥和反馈及时。119指挥中心对山地救援似乎了解不够,在5点左右接到救援队正式求助后,在8点40后赶到现场。没能实现救援队“救援队员快速搜寻、消防特勤及时跟进接运”的救援意图,连夜进山搜救的11名救援队员也处于无后续接应的状态。

   通过118114查询到的乌鲁木齐县政府值班电话在4点半左右无接听。
   救援队没有查询到新疆登山管理中心“专业山地救援队”的值班电话,晚上4点左右拨打相关负责人手机电话,无接听。
   110电话,有两次拨打无接听。
   通过118114查询到的乌鲁木齐应急办电话似乎不正确。

4、通讯覆盖问题
        狼谷山区完全没有手机信号,在救援队集结的狼谷出口,只有中国移动手机信号,没有其它运营商的信号。如果狼谷山区乃至南山浅山200平方公里范围内能够覆盖手机信号,相信绝大多数遇险事件可以避免。

五、救援费用
    新疆山友户外救援队的救援是义务的,但根据救援队章程,救援直接成本由被救援方承担,如被救援方有疑义或有困难,本着效率优先、面子最重的原则,也可有救援基金支付。目前了解到的直接成本有:

    1)救援队员搭车集结和返回市区后搭车费用
    2)救援队员开私家车上山的油费和过路费(往返约130公里)
    3)14名救援队员中午下山后的午餐,约500元。有几名队员没有吃饭,直接回家了。
    4)抓饭20多份(谁买的?)
    5)烤包子 几十个(神足赠送)
    6)家里煮的土鸡蛋20个(小羊赠送)
    7)红牛一箱(红牛公司赠送)

六、关于新疆山友户外救援队
    新疆山友户外救援队是一支山友自发组成的民间救援力量,发起和总协调单位是小羊军团户外网站,目前有两个值班单位:砾石户外俱乐部和小羊军团户外俱乐部,值班队员25名,均为各户外俱乐部优秀领队,联络员1名。救援装备有两套露营,攀登器材,价值1万多元。救援基金通过山友1人1块钱的“1元基金”募集。山友救援队员均为志愿者,义务救援,不收分文。救援队同时也是新疆志愿者协会山地救援大队。
    新疆山友户外救援队成立7年来,先后参与和组织了16次救援行动。著名的车师救援和夏特古道救援,最先到达现场的就是山友救援队员。

    "当媒体将聚光灯对准受困队员、领导、110、119的时候,其实我很很多山友都最明白,在救援行动中最值得钦佩的是11名深夜徒步进山搜索,连续行走8个小时的救援队员,他们都是25名值班救援队员之一,是乌鲁木齐各户外俱乐部的骨干,是新疆户外的精华!

    中午一点多,当受困队员全部下山,县委领导、医生、媒体簇拥着受困队员去托里乡慰问、采访、茶点、合影的时候,我们的救援队员其实还没有全部走出来,当他们全部到达救援大本营的时候,营地里已经没有了几十辆车的盛况,留下的只有这些救援队员和赶来接应的各俱乐部领队。
     此时,他们已经在黑夜和白昼之间连续行走、搜索了8个小时”

                                               ---摘自小羊的救援纪录


七、感谢

首先感谢趟雪下山报信的领队新疆男人和那位队员,你们的决定正确,行为勇敢负责
感谢在山中自救的受困队员和水水领队,你们非常有智慧
感谢留下了食物和被褥的哈萨克牧民,山友们都知道,在山里看到哈萨克毡房,就等于看到了家。
感谢前期到达的海啸,洞主、零度、铜牙等山友,感谢在深夜3点多集结的十多位山友救援队员,特别感谢徒步进山搜索的11名勇士!你们都是令人敬佩的志愿者。
感谢110指挥中心的安排和反复确认,感谢托里乡派出所的三位警察,你们做到了忠于职守!
感谢自治区政府值班室、乌鲁木齐市应急办,你们的协调很有力度
感谢早晨带队赶来的乌鲁木齐县委常委同志和120急救队伍
感谢消防特勤战士,你们没有山地徒步装具,但在大队长的带领下勇敢地参与了搜救
感谢媒体的默契配合,作为媒体,你们站的很高、很前、很睿智。
感谢陆续赶来的40多位户外领队们,也许下一次,该你们上了!
发表于 2010-12-19 07: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次成功的救援,给我们很多启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5-5-12 12:42 , Processed in 0.06363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