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32|回复: 8

[其它] 5名驴友被困崂山无名山头 警方深夜10小时搜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6 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前线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
转自8264:5名驴友被困崂山无名山头 警方深夜10小时搜救
添加时间:2010年12月06日 来源:半岛都市报 作者:半岛都市报【转载】
12月4日12时30分许,青岛市公安局接到报警称 ,5名驴友被困崂山。民警立即赶赴现场跟景区工作人员、消防、志愿者等 28人组成营救队伍分三路搜救 ,由于被困驴友说不清具体方位 ,直到晚上8时40分许,营救人员通过被困人员的相机闪光灯,才最终确定他们所处的具体位置。12月5日凌晨1时55分左右,历时13个小时5名被困人员才被救下山。


12月5日凌晨1时许,救援人员将驴友救出危险地带

  ■危险

  5名驴友被困崂山无名山头

  据太清派出所副所长陈雷波介绍,12月4日中午12时30分许,崂山分局110指挥中心接到市局指令,称在崂山一处无名山头有5名驴友被困,据被困者介绍,他们前面是十几米高的悬崖,后面是一块巨石,找不到下山的路,虽然他们想了很多办法但仍然无济于事,其中一名女队员的膝盖还受伤了。

  由于具体位置无法确定,崂山公安分局先后派太清派出所、流清派出所、崂山消防大队八水河中队、崂山消防大队10中队以及当地村民兵赶往现场营救,崂山风管局工作人员也加入了营救队伍。

  “接到命令的时候正是吃饭时间,当时很多民警都没来得及吃饭就去现场了。”陈副所长说,民警们一边与被困者进行电话联系,一边研究着营救方法。


12月4日晚间,太清派出所陈副所长与山上被困人员联系

  ■困难

  被困人员无法说清具体方位

  “最困难的就是他们无法说清自己的具体位置。”采访时,参与营救的民警告诉记者,他们和消防官兵先后与被困人员取得联系,由于被困人员对地形不熟无法描述其所处的具体位置,营救人员只好围着崂山风景区附近寻找,并开着警车拉着警报试图让被困者听到,根据被困人员描述营救人员起初判断他们大致在巨峰附近。

  为了尽快确定其位置,由崂山公安民警、消防战士以及当地村民组成的营救队伍兵分三路进行搜寻,一路搜救队伍沿着八水河附近搜救,一路沿着流清河方向搜寻,另一路搜救队伍机动搜寻,此外,为了进一步确定被困者的位置,110指挥中心还联系了青岛市红十字应急救援志愿队的三名熟悉地形的队员,三人于当晚7时30分许赶到了现场支援。营救人员在搜寻过程中通过与“驴友”手机联系、开着警灯闪烁以及打开手电筒等方式进行搜寻,但仍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进展。

  直到晚上8时40分,民警让被困人员用相机闪光灯在黑暗的山中闪了几下 ,才确定他们的具体位置。

  “确定被困者的方位后 ,民警们也变得异常兴奋。”搜救民警告诉记者,好消息传来后 ,大家都非常兴奋,虽然很多民警都没有顾上吃晚饭,但为了尽快将驴友救下,救援人员都没心思坐下来吃饭。“我们决定将事先准备好的饭和水带好,先向着驴友被困的位置进发,期间体力不支的的话就在路上吃一点。”参与营救的民警介绍。
 楼主| 发表于 2010-12-6 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营救

  历时13个小时成功救下山

  “起初所有参与营救的人员都想上山营救。”陈副所长告诉记者,为了确保救援人员的安全,他们决定挑选9名富有登山经验、体力充沛的人员上山。

  据民警介绍,此处的山峰险峻,山路崎岖不平又荆棘丛生,不对游客开放,而此处晚上山风很大,很多人都没有穿厚衣服被冻得瑟瑟发抖,但营救人员全然不顾只想着尽快将被困驴友救下来。晚上10时10分许营救人员与5名被困者会合,赶紧将随身携带的食物给他们补充体力。

  “由于山路不少都是60度以上的陡坡,下山的时候山路更加难行。”据民警介绍,营救人员每人保护一名被困者,搀扶着他们一步步往山下走,其他的救援人员则拿着手电筒在前方指路。“也不知道到底翻了多少山,越过了多少岭,最终我们用了三个多小时的时间才安全到达山下。”营救人员表示,12月5日凌晨1时55分左右,5名驴友被成功救下山,而此时已经过去13个小时的时间。

  这五人都很年轻,除了一名女青年腿部、脸部有轻微擦伤外,其他人都没有受伤。面对记者采访,5名被救人员始终一言不发。随后,民警确认被困者体征良好,简单记录了他们的姓名等基本信息后,便安排他们离开。


在陡峭的山路上,救援需要手拉肩扛

  回顾

  相机闪光灯发信号,锁定方位

  民警是靠什么找到被困者的呢?记者了解到,竟然是登山者的相机闪光灯发挥了关键作用。

  “12月4日晚间,天色越来越暗,因为确定不了被困者的位置,我们也很焦急,但仍然开着警灯在路上来回行驶。”参与营救的民警介绍说,而大约在晚上8时40分,他们行驶到崂山风景区“二道门”西侧位置时,一位民警手中的电话响了起来。“我们刚才看到警灯了,现在警灯的位置就处在我们的西侧。”被困者兴奋地告诉民警。

  “现在能初步推断被困者就在‘二道门’附近,但因为山上太黑,搜寻面积又大,依然没有办法确定被困者的位置。”营救民警回忆说,他们想让被困者打开手电筒来确定具体位置。不巧的是,被困的五个人竟然都没有携带手电筒。虽然仍然确定不了位置,但起码搜救范围缩小了,民警静下心来想办法。

  “他们肯定带着相机,让他们用相机闪光灯闪光,快!”民警电话联系了被困者,并接着把自己所携带的手电筒以及警灯全部关闭。“很快,黑色的山中出现了一道亮光,接着我们又让被困者连续闪了几下,最终确定了他们的位置。”这位民警介绍说。
 楼主| 发表于 2010-12-6 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因

  跟队爬山,因伤掉队后被困

  营救民警告诉记者,经询问五名被困者中刘某和孟某是某高校学生,而史某、龚某、胡某三人为本市某公司员工。“五个人以前也多次登山,但经验仍然不足。”事后,青岛市红十字应急救援志愿队的江明告诉记者,这五人趁着周末一起跟随一个网友团队登山游玩。起初他们还能跟随这个团队行进,可不想在中途其中一人腿部受了伤,无法继续跟随团队行进,渐渐掉了队。

  “其实还是经验不足,他们发现掉队的时候还是中午时分,当时还能看到海边以及山上的游览公路。”江明介绍说,如果是有经验的团队,他们有充足的时间从山上走下来。“据我推测,他们应该是发现迷路后一下慌了,特别是队伍中还有一名伤者,让他们不知所措了。”江明说。

  “依我看来,在这种情况下,队员们可以原路返回,也可以朝着海边的方向慢慢行进,最终一定能够脱险。”江明告诉记者。

  讲述

  消防战士 把“晚饭”让给被困者

  “上山之前担心一时回不来,我们就随身携带了食物和水。”崂山消防大队10中队的时雨中队长告诉记者,他们下午3时许开始登山,当时他们随身携带了面包和水、火腿肠,准备在攀登山路的路上吃 。

  但在搜救的过程中参战人员根本没有来得及吃饭,等找到被困者后他们也饿了。但他们询问5名被困驴友后了解到,这些驴友也没有吃饭,营救人员将自己的食物拿出来分给了五位被困者。

  “起初,我们想在原地休息以后再下山,但是大伙商议以后决定先下山。”太清派出所副所长陈雷波告诉记者,选择立即下山他们考虑了很多。“首先我们携带的手电筒和手机电量万一耗尽,我们也可能会被困在山里。”陈副所长说,所以他们决定立即下山。

  志愿者 7个手电筒的电都耗尽了

  事后记者了解到,由于驴友被困的位置一时无法确定,110指挥中心联系了登山经验丰富的青岛市红十字应急救援志愿队的三名志愿者。参与救援的志愿队队长江明告诉记者,晚上7时许,他们与营救的民警会合后开始进行搜寻。

  “ 对方的闪光灯打出后,我们确实很兴奋,因为在茫茫大山中确定位置实在是太困难了。”江明说,他跟两名队员以及民警、消防员一起朝着被困者的位置进发。“我们所确定的位置只是一个模糊的点,又没有参照物,虽然看着离山下不远,但实际走起来却并非如此。”江明说,由于山上没有定点的光线,所以他们行动时只能依靠随身携带的这些手电筒。

  “他们所在的位置根本就没有路,两侧全是山石,而且山石很不稳定,极易出现滑动。”江明说,因此他们的行进速度非常缓慢。

  “最让我们无奈的就是碰到了很多60度以上的陡坡。”江明说,为了登上这些陡坡,他们一般都是先将其中一名营救人员托上去,之后上面的人拉下面的人。

  “我们开始上山的时候是晚上8时40分左右,将这些被困者救下时是在第二天凌晨1时55分,先后一共用了5个多小时。”江明介绍说,到最后他们所携带的十几个手电筒中已经有7个耗光了电。
 楼主| 发表于 2010-12-6 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物

  忍着膝盖疼痛队长带伤上阵

  “ 我们今年已经成功救援8次了。”青岛红十字应急救援志愿队队长江明告诉记者,前段时间他在运动中膝盖受伤了,去医院检查时医生建议手术治疗并嘱咐其最近不要登山。

  “听到有人被困的消息我们没有多想,就赶来了。”江明说,接到5名驴友被困的消息后,他立即联系组织他们志愿队的队员,短暂的15分钟集结完毕后就出发了。在登山救援过程中虽然膝盖钻心地疼,但他一直强忍着痛苦。据江队长介绍,他们今年已经成功救援8次了。

  “救援需要信息灵通和相互配合,有时候人早下来了我们还在寻找。”江队长说,他们在救援过程中还有意外发生,今年9月份的时候他们去山上营救一批被困游客,当时由于信息不通游客凌晨1时许就从山上下来了,而他们却一直找到天亮。

  “今天凌晨救人成功,非常有意义。”江队长说,他听说12月5日是联合国确定的第25个国际志愿者日,在国际志愿者日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江明有自己的工作,但遇到救援的时候就成了志愿者,“除了经验丰富外,救援关键是需要各方面的协调。”江明说,每次救援他一般都要亲自赶到现场指挥协调,救援成功后他和被困者一样感到开心。他们的主力24队员都是24小时开机,另外队员还要经常锻炼身体以保持体力。

  据了解,青岛红十字应急搜救志愿队集搜救、通信、医疗、心理援助于一身,其主要作用是在自然灾害及其他突发事件中,能与专业救援队有效配合,迅速投入救灾救援工作。目前应急救援志愿者队24小时待命,遇到突发事件市民可求助。

  ■相关链接

  登山需知与自救指南

  1.尽量多带巧克力等食物,至少有一人携带帐篷,准备手电筒、救生哨子等;
  2.最好不要走没有走过的路线 ;
  3.最好穿色彩鲜艳醒目的衣服,不要穿迷彩服;
  4.登山时若发现迷路、被困,应先拨打110报警;
  5.若冬日被困,被困人员可搜集枯树枝,铺垫在地上,直接接触地面容易流失热量;同伴们可背靠背围坐,互相取暖;
  6.团队成员应相互鼓励,等待救援人员;
  7.如果附近有溪水,要跟着溪水往低处走,这样总会找到下山的路。
 楼主| 发表于 2010-12-6 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有没有认识的朋友
222.jpg
333.jpg
444.jpg
666.jpg
发表于 2010-12-6 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34:}
发表于 2010-12-6 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户外活动,安全第一。无论从经验和装备方面都要做好准备和安全意识。
发表于 2010-12-6 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驴行分级,要得。
 楼主| 发表于 2010-12-7 15: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茶壶 于 2010-12-7 15:37 编辑

转户外e族的分级参考一下

活动强度定级:
首先指出这里所定义的级别为业余户外而非专业户外,业余户外和专业户外的区别在于:业余户外是指一般驴友发起组织的群体性比较强的,对于装备技术等要求相对较低的活动;专业户外是指俱乐部或专业户外选手发起的,线路技术性难度较大的,对于装备、技术、体力、户外意识等要求较高的登峰、穿越、探险等活动。

 
线路因素
人的因素

强度
累计上升
行程
海拔
速度
负重

☆ 无要求
无要求

无要求
无要求

☆☆ 0-1000米
5-12公里

3.5公里/小时
轻装5-8公斤,重装15-25公斤

☆☆☆ 1000-1500米
12-18公里

3.5公里/小时
轻装5-8公斤,重装15-25公斤

☆☆☆☆ 1500-2000米
18-25公里

3.5公里/小时
轻装5-8公斤,重装15-25公斤

☆☆☆☆☆ 2000-2500米
25-30公里

3.5公里/小时
轻装5-8公斤,重装15-25公斤

☆☆☆☆☆☆ 2500-3000米
30-35公里
中、低
3.5公里/小时
轻装5-8公斤,重装15-25公斤

☆☆☆☆☆☆☆ 3000米以上
35公里以上
高、中、低
无要求
无要求

备注:
1.海拔是指活动地区所在海拔高度。
2.一般普通人平地步行速度为5公里/小时。
3.一般负重不超过体重的三分之一。
4.速度均指轻装速度,重装速度无要求。

其中线路因素一般是固定不变的客观因素,人的因素是可能发生变化的主管因素,故同一条线路在不同的速度、负重条件下其强度也是不同的。活动强度还会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诸如天气、温度、风力等,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强度可能会有所变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5-5-15 14:42 , Processed in 0.05562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