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96|回复: 9

影音大排档-------粘帖过来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17 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前线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

阿巴斯说:电影不是导演拍成的,电影是在导演与观众之间产生的。好电影的意义,不在于它拿了多少奖项,或成为电影史上多么牛B的里程碑,更不是自抬身价,炫耀学识的砝码。往大了说,一部好的电影会影响一个时代,进化人的思想意识,往小了说,一部好电影之所以区别与一堆堆胶片,是因为他们与我们有着深厚的私人感情,一种称之为共鸣的东西。。。。。

 

所以很少在别人的推荐下去看电影,也很少与不相关的人去谈论电影,与我,看电影是一件很私人的事,而听音乐则更为尤甚。。。。

 

独坐,一杯茶,整理起这些带有情感的音符,与我,是一种享受,那曼妙着的交柔,勾起的是心灵深处或卑隐或浪漫或激昂的指触。。。。

[ 本帖最后由 铁马 于 2008-11-17 09:55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7 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电影《once》主题曲

 

 

 

这是个平静的故事。没有惊涛骇浪,没有撕心裂肺,情节与画面的风格如此吻合,有着苏格兰式的灰色调,却不是阴霾,是恬淡。

 

 故事里的都柏林像一个沉默的小站,默默承载着无数偶遇的人和巧合的事。下一分钟,生活继续,平静依然。

 

故事里的男人和女人没有名字,他们只是guy & girl。俗套的街头偶遇,俗套的落寞之人,俗套的小理想,却不是预期中的俗套爱情故事。他们甚至没有亲吻,没有相拥,没有牵过手。他们有的是一个同样关于音乐的理想,是目光温暖、并肩同行的一段路。

 

我得承认。如果我是编剧,一定是最俗的那类。我不能容忍笔下的人在历尽万千磨难后仍然没有一个幸福圆满的结局。也不愿承认这世上即使巧合与奇迹时有发生,生活却永远不能完美。

 

在没有灯光的录音室里,他曾经对她说,我们一起去伦敦,一起组乐队,一起生活,带上你的小女儿。她笑着说,我们一起去伦敦,我为你伴唱,还为你弹钢琴。男人说我是认真的,她又笑,带上我妈妈一起去么?男人微微露出尴尬的笑容。女孩轻轻抹去表情,好了,我们还是继续录音吧。这一场关于未来的讨论,男人说的是憧憬,女人说的是生活。

 

 他不知道,在天气阴霾的山上,他们眺望海面的那一天,她心里已做了抉择。他问女孩是否爱离开她的丈夫,她用他听不懂的捷克语轻轻回答了一句话,微笑着。

 

 直到后来的后来,我知道她说的是“我爱的是你”。所有观众都能从字幕中看明白的一句话,只有男主角没有机会明白。

 

遗憾,无奈,总有一些。但是很多话并不是说出口、听明白就能有甚么作用的。她比他更通透。所以她允许自己暗自迷恋,允许自己纵情歌唱,允许自己借着他宽厚的肩头哭泣、甚至也允许自己承认了爱的其实是他。但是。她没有放任自己走进他的生活;在他追问那句捷克语的意思时,她固执着没有透漏;也没有答应男人一起前往伦敦,终于也没有。

 

 一场相遇,协奏一曲。十字路口,他亲吻了她的脸颊。尔后,各自珍重,好好生活。他追随理想抵达伦敦,她则收到了男人送的钢琴,也终于等来了回心转意的丈夫。当女孩弹着钢琴凝视窗外,当男人背着吉他走过相遇的街头,他们心中浮现的一定是同样的旋律和情景:那是一个寒冷的冬日,穿着碎花裙的女孩拖着绿色吸尘器和背着吉他的男人带着幸福的表情,大步穿过街道和人群。

 

在街角的琴行里,旋律响起,那是两个灵魂触碰时缓缓绽放的声音。

 

主题曲《if you want me》

 

 

 深夜,女孩穿着睡衣在街灯昏黄的路上独自行走

她听着CD机里男人作的曲子

然后轻轻和着音乐唱出了声

那是她的歌,

亦或,是他们的歌。

 

手动播放

 

 

这是他们在女孩练琴的乐器店里合奏的第一首歌

第一次,却已经是完美的和声。

[ 本帖最后由 铁马 于 2008-11-17 14:34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7 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教父》可以说是一部在美国电影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影片。该片在1972年第四十五届奥斯卡金像奖的角逐中赢得了最佳影片、最佳改编剧本与最佳男主角3项大奖。但影片更重要的意义则在于影片为美国电影史上一个十分悠久的经典类型──犯罪片开拓了宽广的前景。该片拓展了犯罪片的表现领域,其思想意义和内涵远远超越了暴力的范畴,而将主题升华为人类社会中最常见的权力交替中的深层意义--权力与罪恶的关系。
《教父》第一集的配乐是整个“教父三部曲”的音乐基础,它由“意大利音乐教父”尼诺.罗塔(Nino Rota)完成。这是一张具有浓郁古典风格的电影配乐,其中的多首曲目弥漫着意大利的西西里风情,而且各种舞曲风格的交融给这张唱片增添不少亮点。尼诺.罗塔以他对意大利民谣的精深理解和过人的音乐天份为武器,写出了这部十分耀眼的《教父》,当年在提名奥斯卡最佳配乐奖时曾遭人检举,说其主题音乐早在他的意大利电影作品中使用过,因而被取消了提名资格。两年后,尼诺.罗塔以同样的主题音乐为《教父续集》谱曲,奥斯卡奖却乖乖的颁了给他,可见本片的气势凌人。在《教父》电影原声带中,“爱的主题曲”早已是一首风靡全球的情调音乐;“迈可主题曲”更以激昂的管弦乐点出了教父次子的悲剧人生;“教父华尔兹”配合父女相拥而舞的场面则最为精彩迷人。

 

手动播放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7 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彩色故事片《人鬼情未了》,讲述一对真诚相爱的年轻人的生死之恋。山姆和莫莉沉浸在热恋的幸福之中,山姆的朋友卡尔谋财害命,指使人杀死了山姆。山姆虽死可魂灵犹存,他耍弄清是谁杀死了他?为什么要杀他?同时,山姆的魂灵时时保护着莫莉,最后山姆的魂灵终将卡尔打死,并且和莫莉紧紧地相拥在一起。这部影片中有一首美妙、悠扬、动听的男声独唱,就是那首广为流传、深受中国青年喜爱的《奔放的旋律》(或译《我的爱人》)。这首具有美国黑人音乐特色的歌曲,是一首纯朴的爱情之歌,歌中唱道:

 奥,我的爱,亲爱的,
 我长久地渴望你的抚摸,
 时间缓缓流逝,
 时光能改变一切,
 你依然属于我吗?
 我需要你的爱,
 上帝把你的爱传达给我,
 孤独的河流奔腾向海,
 向大海高张着臂弯。
 孤独的河流叹息:
 “等着我,等着我,
 我要回家,请等着我。”
 孤独的山冈凝望着星星,
 期待黎明的来临,
 我凝望着星星,
 梦想着我的爱。
这首歌在影片中多次出现,特别是前后的两次尤为感人。前边一次,莫莉——这个美术学院雕塑系的学生在做陶罐,山姆从身后爱抚地搂住她的腰,此时,两个热恋中的年轻人不顾手中的泥浆,相拥在一起热烈亲吻。他们身后的自动唱机这时正在放送这首歌,歌声像是在祝愿这对年轻人的幸福。最后的那次是在当山姆报了杀身之仇,卡尔受到应得惩罚之后,莫莉不顾山姆已是鬼魂,与他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此时这首歌在画外响起,美妙悠扬的歌,是两位年轻人生死相爱的象征,是人鬼之情的真切写照。

 

手动播放

 

发表于 2008-11-18 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这个爱听。。。
发表于 2008-11-18 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外国很多电影插曲,都真好听! 铁马喜欢的音乐,经典!
发表于 2008-11-19 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窗外飘着雪花,耳朵享受着如此美妙的音乐,真是一种享受!
 楼主| 发表于 2008-12-7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楼上各位喜欢,继续粘帖

 

辛德勒名单—黑暗里的烛光,战争中的人性

 

这部影片的配乐是近年来少见的具有强烈感染力的音乐之一,作曲者约翰.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与斯皮尔伯格多次合作,深切体会这一位在身体中流着犹太人血液的导演在创作此片时的心情,因此吸取了犹太民族音乐的旋律特点,采用了小提琴独奏的方式突出主题,将残酷战争阴影下犹太人凄凉的心境表现得淋漓尽致。在配乐中的两个主题旋律的小提琴独奏,编曲平实而情绪深刻。约翰.威廉姆斯在他担任多年指挥职务的波士顿流行管弦乐团中特邀小提琴名手伊兹霍克. 帕尔曼(Itzhak Perlman)和竖笛好手吉洛拉. 费德曼(Giora Feidman)助阵,他们的演出温和细腻,哀而不伤,不是对人间悲剧的控诉,而是对历史错误的沉思,充满了省思和缅怀的温淳气质。威廉姆斯在交响乐的部分则善尽烘托陪衬的角色,让音乐成为深具说服力和感染力的历史独白,本曲演奏者伊扎克·帕尔曼(Itzak Perlman,1945-),以色列著名小提琴家。4岁时因患小儿麻痹症成为终身残废。自幼表现出酷爱音乐的天性,十岁上电台演奏,后进特拉维夫音乐学院学习。1958年曾赴美国参加“埃德.沙利文表演节”演出。移居美国后进朱利亚特音乐学校。1963年首次在卡内基大厅举行独奏音乐会。1964年起与美国、欧洲主要管弦乐队合作演出。其演奏准确灵巧,轻松自如,善于以变幻无穷的音色表现各个不同时代作曲家的特点和心理。他很注意音乐处理的逻辑性,控制得当,把浪漫主义的热情和古典主义的匀称感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是一位极有名望小提琴演奏大师。。。。。

 

 

 

 

 

[ 本帖最后由 铁马 于 2008-12-7 22:03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8-12-7 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电影的缘故,知道了王家卫,因为王家卫,就更喜欢他的电影了。

影片《花样年华》用讲故事的方式,叙述了苏丽珍和周慕云的情感经历,故事处理的含蓄、委婉,注重心灵的交流,欲望如花朵般静静开放,美丽的令人沉醉。

 一个有妇之夫与一个有夫之妇,他们在同一天搬到相邻的住宅单住居住,他们的配偶都不安于室,以致于他们经常独守空室,两人从各种痕迹推敲自己的妻子及丈夫怎样发展一段婚外情。

而他们自己也是这样发展起来的,因为在此之前,他们一直只在楼梯间擦身而过,视线偶尔触碰,因着陌生,彼此的态度是拘谨的,在他们知道自己的丈夫和妻子可能已发展成为情侣之后,不经意间,他们却都爱上了对方,然而两人都有强烈的道德感极力抑压自己的感情不欲越轨,即使后来事过境迁,仍然渴望有对方的消息。但是,毕竟过去的一切将不复在。。。。。。

如果婚姻只成为了一个条文,这原是两人之间的承诺而其中一方自动放弃遵守的话,为什么仍把自己困在死胡同□?既然有爱被爱的情绪,年轻时错过了或许就悔恨终生。但是,他们毕竟都是结了婚的成年人,就象苏丽珍不只一次地说过的那样“我们不会像他们的。”然而最后,他们毕竟是要选择的,也许逃避是没有出路中的唯一出路。

 

影片从头到尾都是在封闭狭小的空间里进行的,整个电影色调处理地非常的好,特别是张曼玉饰的苏丽珍,从头到尾的那几套衣服,都是这种暗淡而艳丽,与主题映然而出。

然而真正烘托主题,映衬人物心理是影片的音乐。在音乐中渗透着他们的暧昧和无奈,愉悦中渗透着他们的苦涩。就像周慕云和苏丽珍在面摊上碰面时,相互对视的眼神,拨弄着心弦,丝丝的颤动,好像被抚弄的手指尖,有点痒,也有点痛。。。。。。

 

[ 本帖最后由 铁马 于 2008-12-7 22:07 编辑 ]
发表于 2008-12-8 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辛德勒名单那一段,我一直很喜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5-9-5 06:48 , Processed in 0.05705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