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虚静

[走遍昆嵛] 正月十三海生日去海阳看祭海神观赏大秧歌登菩萨顶民俗活动圆满结束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2-9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虚静 于 2012-2-9 11:22 编辑

欢乐祭海,祈福求安,
  这一天,有着500多年传承历史的海阳大秧歌也会“粉墨登场”,铿锵的锣鼓响起,粗犷奔放、风趣幽默的大秧歌传达着渔民最美好的愿望,也为新春送上最真诚的祝福。“‘海生日’祭祀风俗起源于明朝,到了清朝雍正十三年裁卫设县后,海阳的渔业生产比较发达,海上运输也比较方便。那时,渔民出海捕鱼时常遭遇船毁人亡的海难事件。一种海里有龙王的传说便开始流传,并认为每年正月十三日是海龙王的生日。因此,渔民们为了祈求海龙王保佑人船平安,满载而归,每年正月十三日这一天,在家拿着饽饽、猪头、鞭炮、纸香等祭品,到海边或龙王庙前祭祀,以求一帆风顺,年年有余。此风俗延续至今。”
祭海秧歌 036.jpg
祭海秧歌 037.jpg
祭海秧歌 038.jpg
祭海秧歌 038.jpg
祭海秧歌 039.jpg
祭海秧歌 040.jpg
祭海秧歌 041.jpg
祭海秧歌 042.jpg
祭海秧歌 043.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2-9 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辛家村志》上记载了这样一个“海上遇鲸”的故事。上世纪50年代,大辛家人辛孟进作为船长与另外三人驾驭一条渔船在草岛嘴对南海域作业。“天空湛蓝,海平如镜,海天一色,网捕量很少。渔民都坐在船上,坐等流起。此时坐在网盘上的一名年轻艄公感叹地说,如果来个大的捕一网就好了。船上的人有说有笑,有的不语,辛孟进看了他一眼,大家便没再说什么。”渔民在海上捕捞作业,不允许随意乱说,这是古来留下的禁忌。说来也巧,话音未落,船的东南方向真的来了一条大鲸鱼,直奔小船而来,一会,鲸鱼露出水面,血盆大口、黑亮的眼、鼻孔都看得一清二楚。船上的人大惊失色,那位年轻艄公吓得急忙跪下,呼天抢地哀求“龙王爷饶命”,并连忙把兜里的“火烧”往海里扔,并许愿回家后杀口猪敬奉。不过辛孟进一直很冷静,果断指挥操作,飞快地向岸边驶去,鲸鱼也渐渐远去。这次“鲸口脱险”,更是让当地人对“祭海”充满了虔诚,遵从千百年来的渔家风俗和恪守那些习惯的渔家禁忌,成为当地人出海的必备“功课”。
祭海秧歌 010.jpg
祭海秧歌 011.jpg
祭海秧歌 012.jpg
祭海秧歌 016.jpg
祭海秧歌 022.jpg
祭海秧歌 073.jpg
祭海秧歌 048.jpg
祭海秧歌 047.jpg
祭海秧歌 042.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2-9 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虚静 于 2012-2-9 10:52 编辑

岁月变迁,数百年的耕海牧渔生活中,海阳人形成了“祭海”这样一种独具地域特色的渔家文化和民俗活动。在他们看来,祭海是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和表达,在他们看来,祭海是为了更好地走向大海、亲近大海。 渔民每家每户赶来祭拜之外,村里还有“团拜”,由村委组织的集体祭拜仪式显得更为隆重。他们将备好的猪头、整鸡、大鱼、好酒摆上供台,堆成小山的香纸点燃,数百挂鞭炮和礼炮同时响起,人们沉浸在渔家独有的一种氛围之中。而在码头前,精心打扮宰杀后的整猪,嘴衔红花,身披红绸,寓意可捕到肥猪般的鱼,制作成双鱼戏水、双龙戏珠、神虫、鱼、虾、蟹等形象的大饽饽供品则充满喜庆和庄重。挂满彩旗的船只静静停靠在码头里,渔民面朝大海和船只方向虔诚叩拜,许下自己的心愿。
祭海秧歌 055.jpg
祭海秧歌 044.jpg
祭海秧歌 045.jpg
祭海秧歌 046.jpg
祭海秧歌 047.jpg
祭海秧歌 048.jpg
祭海秧歌 049.jpg
祭海秧歌 050.jpg
祭海秧歌 051.jpg
祭海秧歌 052.jpg
祭海秧歌 053.jpg
祭海秧歌 054.jpg
祭海秧歌 056.jpg
祭海秧歌 057.jpg
祭海秧歌 058.jpg
祭海秧歌 059.jpg
祭海秧歌 060.jpg
祭海秧歌 061.jpg
祭海秧歌 062.jpg
祭海秧歌 063.jpg
祭海秧歌 064.jpg
祭海秧歌 065.jpg
祭海秧歌 066.jpg
祭海秧歌 067.jpg
祭海秧歌 068.jpg
祭海秧歌 069.jpg
祭海秧歌 070.jpg
祭海秧歌 071.jpg
祭海秧歌 072.jpg
祭海秧歌 073.jpg
祭海秧歌 074.jpg
祭海秧歌 075.jpg
发表于 2012-2-9 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79:}图文并茂的解说,详实展示的民俗民风,学习和欣赏了。
 楼主| 发表于 2012-2-9 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祭海花絮~~
祭海秧歌 076.jpg
祭海秧歌 077.jpg
祭海秧歌 078.jpg
祭海秧歌 079.jpg
祭海秧歌 080.jpg
祭海秧歌 081.jpg
祭海秧歌 082.jpg
祭海秧歌 083.jpg
祭海秧歌 084.jpg
祭海秧歌 085.jpg
祭海秧歌 086.jpg
祭海秧歌 087.jpg
祭海秧歌 088.jpg
祭海秧歌 089.jpg
祭海秧歌 090.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2-9 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祭海花絮
祭海秧歌 091.jpg
祭海秧歌 092.jpg
祭海秧歌 093.jpg
祭海秧歌 094.jpg
祭海秧歌 095.jpg
祭海秧歌 096.jpg
祭海秧歌 097.jpg
祭海秧歌 098.jpg
祭海秧歌 099.jpg
祭海秧歌 100.jpg
祭海秧歌 101.jpg
祭海秧歌 102.jpg
祭海秧歌 104.jpg
祭海秧歌 105.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2-9 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乘胜登顶,迎春览胜   菩萨顶位于海阳市留格庄镇,前望海村东,与乳山市接邻,南临黄海。主峰海拔313.7米,龙脉蜿蜒南行,几经起伏到南海边山势转为东西向,并岔为两脉,向两边延伸至海,其东形成大埠圈、太平圈渔港,其西形成大辛家渔港。
   这里之所以称作菩萨顶,据考证此地是一处曾经的道教胜地。狭小的山洞,简陋的石屋,倾斜的挂钟石柱,遥想当年的修行者是何等的虔诚恬淡。
   菩萨顶留有四大景:东有朝阳洞,传说为乾隆年间匡道人修仙之地,洞外有一巨石,上有一凹槽,似脚印,为仙人升天留下的足迹,留有石刻:“山是九仙山,洞是朝阳洞”。西为清静庵,古时香火缭绕,庵西侧是登菩萨顶的唯一通道——步云阶,因凿石为蹬,跬步为级,拾阶而上如登青云而得名。南有南天门,又名龙头山,因山上有二石矗立,形若天门,故为上苍神灵下凡人间之门户。北为铁石山,因山体蕴藏丰富的磁铁矿而得名。山顶端建有菩萨庙,因常年云气浮动,山挂云间,景似太虚,被誉为海阳八景之一 “高顶仙踪”。菩萨顶集地貌、水体和人文景观为一体,是理想的旅游度假、避暑康体、观光休闲的胜地。
2012年海阳大秧歌和油服试航返航 602.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2-9 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菩萨顶的片子跟帖~~
 楼主| 发表于 2012-2-9 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虚静 于 2012-2-10 11:01 编辑

2012年海阳大秧歌和油服试航返航 6500.jpg 2012年海阳大秧歌和油服试航返航 6690.jpg 2012年海阳大秧歌和油服试航返航 6200.jpg 2012年海阳大秧歌和油服试航返航 6160.jpg 狭小的山洞,简陋的石屋,倾斜的挂钟石柱,遥想当年的修行者是何等的虔诚恬淡。
2012年海阳大秧歌和油服试航返航 598.jpg
2012年海阳大秧歌和油服试航返航 686.jpg
2012年海阳大秧歌和油服试航返航 700.jpg
2012年海阳大秧歌和油服试航返航 617.jpg
2012年海阳大秧歌和油服试航返航 619.jpg
发表于 2012-2-9 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7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4-6-7 21:43 , Processed in 0.05162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