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苏铁

[民俗民风] 牟平张颜山故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29 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铁艺窗、磨盘街等都是后来维修时加的。大约是2006年的时候维修时我去的,拍了一些原始图片,现在作为牟平博物馆了。其实在邵家(土巷)村的东北方向有个东李家疃,这个村还有几个院落基本与张颜山故居类似,但更原汁原味,细节更好,比这个更原生态。很值得一去。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8 收起 理由
顺风飞翔 + 8 专家啊,今天穿越了,狮子山不错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9 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东李家疃?容我抽时间去看看。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9 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苏铁 于 2011-10-29 12:50 编辑

30# 凤蝶


那个铺路石就是磨盘。
颜字,我没有考究,就是随便打出来的。
关于磨盘,贴一篇我以前写的文字你看看。


                               石  磨

      说到石磨,现在的年轻人恐怕大多不知道这是个什么玩意。不过对于五十岁以上的人恐怕就没有不知道的了。
      据说石磨到如今有2100年的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木匠的祖师爷鲁班发明了这件改变人们饮食结构的劳动工具。在此之前,人们收获的粮食只能粗食,有了这个石磨,人们就可以对粮食进行细加工了 。
      由此我们不难推断出,我们现在能吃到很多美食,如:饺子、面条、大饼、麻花、馄饨……,肯定有鲁班祖师爷一份功劳。我进一步大胆瞎猜,南方的米粉,北方的年糕,西藏的安多面片,新疆的拉条子,法国的大煮饼,意大利的通心面,俄罗斯的黑列巴恐怕也都和我们的老祖师爷脱不了干系。如果祖师爷当初没发明石磨,人们现在是不是还在吃麦粒、豆粒、玉米粒?真的不堪想象。
      民以食为天。就是这么一件让地球人普遍受益的重大发明,我就不明白了,为什么当初没有被列入四大发明?难道祖师爷的后人没给主持评选的有关专家学者送红包?何况火药的发明曾经无数次的给人类带来过灾难,而且今天灾难还在继续。无论从那个角度看,我认为,杀人无数的火药都不能和改变人类饮食结构的石磨相提并论。石磨理应在中国历史四大发明中占有一席之地。至少也应该并列为五大发明。
      尽管一直一来石磨都在造福人类,可推磨就不是一件让人享受的事情了。记得六十年代中期,我的老爹买回来一盘大磨。很自然,十六、七岁的我就担当起了毛驴的角色。当然,不仅仅我,那个时候农村里的大多数人恐怕都当过驴子。特别是那些大姑娘小媳妇,白天到生产队干活,晚上回家还要推半夜磨,好像那个磨道永远都走不完似的。
      我对石磨敬、畏参半,还源于我们公司经理的一句话。他经常在职工大会上批评某些职工是“光着腚推磨,转着圈丢人”。可我怎么也没有想到,最后光着腚推磨的竟然是他自己。转着圈丢人竟丢出了水平,把自己一下丢到“局子”里了。
      不过还好,到了七十年代,柴油机带动的磨在农村逐步普及,十里八村至少也有了一间机器磨房。舍得花银子的人家,花几角钱,一个月的口粮也就解决了。当然也有很多出不起几角钱的人家,那就只好围着磨道继续转圈了。
石磨真正退下来应该是八十年代以后的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内的、国外的大面粉厂纷纷开张。大机器生产终于把小农经济挤进了死胡同。相传了两千多年的石磨也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
      然而废物不废。我发现石磨现在又被派上了新的用场。它被园林工作者从农村搜集来,作为街道绿化带里的行道石,或者置于街心公园一角成为园林点缀。这真是一个不错的创意。一方面它可以告诉年轻人什么叫做石磨;另一方面它又为上了年纪的人提供了一个思想的出发点;而更重要的是,它为现代城市街道增添了一道新的风景。
      呵呵,真的很不错。这可是真正的多赢局面啊。

石 磨.doc

22 KB, 下载次数: 2

发表于 2011-10-29 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是“张颜山”,名字等特别固定的词语不应弄错。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9 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34# 阳光频道


接受批评,已经纠正。
发表于 2011-10-29 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苏老下功夫了,图片很完整。张氏故居是我常去的地方,曾经是学校和机关单位,因此幸运地保留下来,但内部结构变动很大,包括一些砖雕,石狮子都是新加上去的。其实当初在村里的房子远不止这些,还有家庙,学校、花园共二百多间。学校我还依稀记得。拆得较晚,可惜了。
发表于 2011-10-29 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位于东李家疃的李家四兄弟大院也不错建筑风格与此类似。可惜没有得到重视。
发表于 2011-10-29 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35# 苏铁


知错就改是好同学。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9 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37# 景由心生


村名字好像是“东李疃”村(百度地图如此)。我准备这几天就去拍片子。
另外关于张颜山故居,我记得文革前期我从那村中经过一次,那时候好像建筑群被四方形的高大围墙包围着,在外面看不到里面房屋的结构情况,不知道是不是这样的。
发表于 2011-10-29 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建筑看着就是舒服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4-5-29 21:37 , Processed in 0.05251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