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苏铁

[史海钩沉] 【原创】关于摄影那些事(长篇连载,不定期更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4 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20# 怡然梅香


你这样说你舅,我就要问了,你是吃亏了还是没有吃亏?{:soso_e140:}
发表于 2011-12-24 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舅甥两个又都起来了。。

等着看老苏大哥的故事。

俺第一次接触相机也是30年前了,用的是海鸥120,可以拍12张也可以拍16张的。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4 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22# 恐龙


呵呵,可是找到同好了。想不到恐龙也是老摄影爱好者了。
来,握一下手!{:soso_e181:}
1065101311874320023.jpg
2011522202124654.jpg
发表于 2011-12-24 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22# 恐龙


呵呵,可是找到同好了。想不到恐龙也是老摄影爱好者了。
来,握一下手!{:soso_e181:}
苏铁 发表于 2011-12-24 15:03

1985年,我第一次摆弄相机照相,也是用的这款机器。黑白照片,第一卷拍的,还真不糙。呵呵~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4 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24# 老前


那时候这款机器可以说是经典,几乎所有拥有相机的单位、个人都是用这个。
单反相机市场上根本就看不到,即使看到了也买不起。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4 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25# 苏铁


下面转贴一点关于海鸥4型相机的资料,共参考。
(“上海IV型”以著名的罗莱双反相机为蓝本仿制,双镜头反光相机拥有一对焦距均为75毫米的镜头,分別用来取景和摄影,相机速度范围为1-1/300秒、B门,设有自拍和闪光同步介面,自动停片装置等等。但是由于当时中国的工业基础薄弱,工人的工作技艺也达不到德国罗莱的水平,所以在各个方面都与其“母机”罗莱相差甚远。不过,最令人意外的是,虽然这款相机并不气焰,但是由于中国的照相机工业处于徘徊期,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撑起了中国照相机工业的绝大部分天空。上海4型是国产120相机的大哥大,也是国产120相机的杰出代表!他的地位在中国相机发展历史上举足轻重,是任何一款相机都无可替代的。“上海4型只是在1962年10月至1963年6月正式投产前的产品”。这里说的投产就是7月开始,上海4不再使用 ,改用海鸥4所以上海4标志投产使用了不到一年,收藏价值较高。)
rdn_4e8138ca4c738.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5 07:38 | 显示全部楼层
从这次以后,照相机这个名词算是在我的心里生了根,时不时的就会蹦出来在我的心弦上撩拨几下。
      不过我心里明白,这个照相机距离我真的是太遥远了。对于一个穷学生,家里经济状况也不好,玩照相机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
      尽管心里明白,可是,那块水一样透明的镜头玻璃,总是在我的眼前晃悠。那一声不算清脆的咔嚓声,总是在我的耳边响起。撩人心啊!
      我曾经考虑过用木头自己打造一台照相机。上物理课的时候,学过一点光学知识,也观看过小孔成像装置。无非就是光线通过针尖大的小孔投射到一块毛玻璃上,在毛玻璃上产生倒立的影像。如果把毛玻璃换成胶片,那么就可以感光,经过后期处理,就可以洗印出照片。这么看,照相机的工作原理真的不是很复杂。
      关键是,那个时候我到哪里整胶片?即使有了胶片,后期冲、洗、印照片还需要不少设备(放大机等)和化学药品,我又到哪里去整呢?就算是有了设备,可那时候牟平还没有电,没电设备怎么运行?还有,即使是最简单的单镜片镜头,也不是凭个人的一厢情愿就可以搞定的。唉!难,真的是太难了。
      每每想到这些不可逾越的难题,我就不的不打消打造照相机的念头。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5 07:41 | 显示全部楼层
时间到了1972年,我时来运转了。
      我被调到了省城驻铁路局军 事 代 表 办 事 处 任 参 谋。当时单位业务方面有军事 运 输、交 通 战 备两个科负责。我被分在运输科。而且我在这个部门干的时间相当长,共10年。这期间,我去铁 道 兵 工 程 学 院 学习铁路运输专业一年。
     不客气的说,以我所掌握的铁路运输知识和长期工作的经验,让我到铁 道 部当个总调度长应该没有问题。当然,再高一级我就干不了了。因为我不是刘 志 军,我不懂得贪腐,不懂得钻营,不懂得整人,更不懂得拍马屁。所以也到不了铁 道 部,更当不了总调度长。呵呵。
      身为运输参 谋,经常要下现场组织军 事 运 输。有时候还是比较大规模的军 事 装备 的运输。
一次,装 运 炮 兵 装 备几个列车。科长安排我和另一位参 谋去现场。布置任务的时候,科长对我说:“你去战 备 科借一下照相机,到现场,拍一点现场装 载的资 料 照片。”
      奉科长之命,我高高兴兴找到战 备 科 陈科长。说实话,我高兴是因为我获得了一个因公把玩照相机的机会。
      可是让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位戴着一副高度近视眼镜的陈科长居然不愿意借。更让我伤自尊的是他竟然说:“你会拍照?”。我心里嘀咕:你个小日本鬼子,不借就说不借,扯什么会不会?于是我扭头就走。
      我们科长和孔子500年前是一家(他名字中间的字是德字,不知道与孔圣人有没有渊源?),他年纪大,资历老,业务熟,而且长期在上 级机关当参 谋。当年下派来当运输科长的时候,单位主任、副主任、政 委、副 政 委没有不服的,口必称“孔老二同志”。现在一个资历差的太大的小小科长居然不给面子。这让我们孔科长情何以堪?!
      于是,我们科长大手在办公桌上一拍,说了一句:“我们自己买,立即去买!”。
      我是一朝令在手,便把令来行。我赶忙跑到总务科预支了200元钱,坐公交车到南昌市中山路摄影器材商店捧回了一架海鸥4B 1型双镜头反光照相机。

      买来了照相机,自然是由我来保管。那几年,我就是用这架相机拍了不少120黑白胶片。也是在这个时期,我初步搞明白了,“光圈”、“快门”等概念。由于经常泡在单位暗房里面,也基本掌握了冲洗照片的程序。
      当年我是科里最年轻的参 谋,其他老参 谋,大的年龄比我要大十几岁,小的也大我五六岁,很多跑腿的活自然是我干。我们孔科长如果还健在的话,应该是80多岁的人了。行文自此,就顺便祝他老人家健康长寿吧!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2 收起 理由
38°柠檬茶 + 6
32号嫁给你 + 6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5 07:52 | 显示全部楼层
28# 苏铁
12274544.jpg
发表于 2011-12-25 14:35 | 显示全部楼层
28# 苏铁


嘿嘿。。你们科长和我是一辈人,第77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4-6-7 17:38 , Processed in 0.07497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