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苏铁

[史海钩沉] 【原创】关于摄影那些事(长篇连载,不定期更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30 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99# 苏铁


看这机器很面熟,刚翻了一下,发现家里居然也有这个老相机。
发表于 2011-12-30 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苏的摄影设备一直是跟上潮流的,DF1是单反里最经济实惠的,美能达也是很好的,我用过,在部队的时候,都用过,但是不属于我,我的凤凰用到2000年,
 楼主| 发表于 2011-12-31 07:25 | 显示全部楼层
曾经有一位江西摄影圈的年轻朋友告诉过我发生在他身上的一件事情。我明白,他说的肯定有矫情的成分。但是,对于当时摄影圈的状况,似乎可以说明一些问题。
      他说,他刚开始摄影的时候,很是入迷,以至于一天没拍片手就痒痒。一年后,他把他感觉还不错的照片全部拿到了江西摄影家协会找到摄影圈大名鼎鼎的某某老师。意思是想请老师点评一下。让他尴尬的是,老师并没有看他的照片,更没有点评,而是把照片丢进了碎纸篓。他一气之下,转身走出办公室。(我很难相信他说的是真的,但他的确就是这么说的)。
      他说他就是从这一次开始,发誓要拍出在摄影大赛上拿奖的作品。
      他后来的确是拍了一张获得全国摄影大赛(大众摄影主办的比赛)一等奖的作品。我见过这张片子。那是在大众摄影杂志上看到的(那一期杂志不记得了)。
      这是一张黑白照片,作品的标题是“泉”。拍的是老山前线部队一位战士的裸体背影,战士双手举起一个盛水的压缩饼干铁皮箱,水从铁皮箱洒下来打湿了战士的全身。照片的背景是充满画面的岩壁,岩壁凹凸不平,在画面的右下角,是一支靠在岩壁上的冲锋枪和一个钢盔。
      我和他讨论过他的这张片子。他告诉我,这张照片的确是拍之老山前线(那时候对越自卫反击战刚停火)。 这是摆拍的一张片子。他是利用休假和几位摄友一起去的老山。当时他看到有战士在洗澡,就构思了这个画面,并找来一位战士配合拍摄,开始战士有点害羞,不同意,在他反复动员下才答应配合。
      我记得我当时对他这张片子的评论大致是这样的。
      对作品的构思我没有异议,但是我不赞成摆拍,如果摆中抓可能会拍到更生动的瞬间。因为我觉的作品存在呆板的问题。另外这位战士身体过于胖了一点,肤色也偏白了一点,缺少男子汉那种线条硬朗的肌肉美,缺少力度。我认为既然是摆拍,为什么不选择类似兰博式的肌肉男做模特呢?最后一点是片子摆拍的痕迹比较明显,这从冲锋枪和钢盔摆放的位置就可以看出来。这样势必减弱作品的感染力。
      不管怎么说,作品获得了大奖这是事实,得到了3000元奖金这也是事实。我说的这些,并不影响作品的成功。
      我也想过,这张片子获奖的原因不在于艺术和技术,而在于它的突破。80年代后期,虽然已经改革开放,但是,在艺术创作领域还没有完全打破思想禁锢,拍摄裸体照片还是禁区。能第一个突破禁区,就预示着成功。
      其实评论别人的作品也是一种学习。我一贯认为,对别人作品的点评,特别是对获奖作品的点评,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而且可能是比拍摄更重要的学习过程。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21 收起 理由
落烟 + 8
admin + 6 加分鼓励
32号嫁给你 + 7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1-12-31 07:42 | 显示全部楼层
101# 32号嫁给你


这个相机位于该品牌的低端,当时购买者众多,社会上存量肯定不少。因此没有收藏价值。我的已经送给别人了。
 楼主| 发表于 2011-12-31 07:43 | 显示全部楼层
102# 顺风飞翔


也不能说跟得上潮流,因为我基本都是在低端机里面折腾。
发表于 2011-12-31 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像小时候蹲在家门口台阶上看小人儿书一样看苏铁前辈的回忆,真享受。
 楼主| 发表于 2011-12-31 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106# 落烟


我想知道的是小马哥给你的相机背带塑料扣你拿到了吗?
发表于 2011-12-31 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103# 苏铁

新闻摄影和艺术摄影的确应该有不同的评判标准,其立足点是不同的,新闻摄影的基石应该是真实

苏老,我哪有在你的帖子拍砖了?

刚去蜂鸟发现了你的另个ID----苏铁含笑,2007年11月20日注册
 楼主| 发表于 2012-1-1 07:51 | 显示全部楼层
山东人天生乡土观念重。对于我这样一个离开家乡20余年的山东人来说,更是对家乡年迈父母常怀思念之情。
      特别是到了80年代后几年,虽然我工作生活还算稳定,但是思想始终处于“飘”着的状态。有一种特别想回归的紧迫感。
      加上,那几年我感觉自己在事业上已经没有太大的发展空间,单位的乱事也让我心力交瘁。于是,我脑袋一热,于1989年底向上级递交了要求转业的报告。
      离开部队的时候,按惯例,上级单位赠送我三脚架一个,本单位几个下属机构赠送了后期洗印设备一套,有放大机、显影罐等。都是我还没有的东西。呵呵,还是老单位知道我需要什么啊。
      1990年9月,我回到烟台,到我的新单位报到。这是烟台市一家刚组建不久的国有公司,隶属建委。我当时的感觉是,不穿军装的日子真好。
      想不到地方比军队要黑的多。单位头头对我们军队转下来的人的歧视与排挤我就不说了,我就只说关于摄影那些事。
      开始我被分到了基层工会,后来因为安置政策上的一些原因又把我弄到了公司工会。尽管都属于闲职,但是,个人服从组织这已经成了我的职业习惯。
      后来我发现,在工会干也不是一无是处。起码胶卷可以任我消耗,这是我求之不得的。当然胶卷的消耗大部分与工作有关联,私下塞给要好的伙计一两卷的情况有,但也不是很多。
      这一段时期,特别是到公司工会以后,我为单位拍了大量的宣传照片,有不少发在烟台晚报上。公司经理尽管一贯对我采取打压挤兑政策,可是需要我的时候与不需要我的时候态度还是有区别的。连续好几年,烟台年鉴编辑部门找公司要照片,他都要我办。我端的是公司的饭碗,必须办好。大家注意一下自家交煤气费的IC卡,正面的照片图案就出之我手。
      记得那一年,公司经理办公室主任找到我说,烟台年鉴要掌柜的(经理对周围人称呼他掌柜的似乎很享受)工作照,掌柜的让你给拍。于是,我准备好相机来到老板的办公室。我观察了现场的光线情况,因为背光,我拉上了窗户帘子。交代办公室主任和老板只管扯淡别管我。正当他们扯的热闹的时候,我使用闪光灯抓拍了几张。照片洗印出来以后,老板大为满意。照片上的老板西装革履,一面倒的发型溜光水滑,猪腰子一样的脸上挂着志得意满的微笑,满脸红光与身旁的国旗颜色相互呼应,放在办公桌上的文件,摆弄着钢笔的手,显示出这是一位有文化的国企老板,的确有企业家的风采。
      后来办公室主任又去洗印了一张巨大的照片,并装了框,据说挂在老板家的客厅里。
      再后来(我们已经被内退),老板因为贪污受贿被判刑十年。至于那张巨大照片是不是还挂在那里,我就不知道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6 收起 理由
38°柠檬茶 + 6 祝福新的一年和顺和美!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2-1-1 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109# 苏铁
祝福新的一年和顺和美!
{:soso__18374256832044583328_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4-6-2 19:26 , Processed in 0.05070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