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093|回复: 13

“廿”字读音的变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23 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前线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
“廿”字读音的变迁
(2012年12月22日)

    “廿”字,现在的字典,汉语拼音全部注为NIAN,四声。可是,古代,它也是这么发音吗?
    过去,读《郑板桥文集•潍县署中答刘宋二生》一文,郑板桥说:“按廿音入,〈说文〉:二十并也。颜之推〈稽圣赋〉云:‘魏妪何多,一孕四十,中山何伙,有子百廿’。此即文中用廿字之证。十与廿相叶,俗音读廿为念者,大误。”郑板桥乾隆时人,从这段话,我们可以知道以下内容:1、在乾隆时,“廿”字官方读音为“入”;2、许慎《说文解字》的注音为“入”(郑板桥的理解);3、乾隆时,民间俗读廿为“念”,这是官方和郑板桥都不认可的。4、颜之推(公元531~?)北朝人。郑板桥在此只是举例说这个字的意思是二十,并没有说明当时的发音。
    那么,这个字的民间通俗读音,是在什么时候,为官方字典所认可的呢?
    我找了家中收藏的所有字、词典,现按照出版时间,将“廿”字的发音和简单义项,罗列于后。
    1、中华书局1963年第一版,影印汉•许慎撰、宋•徐铉校定、同治十二年陈昌治刻的《说文解字》注:“廿,二十并也。古文省。人汁切。”未标汉字音。按现在汉语拼音声母和韵母,其反切音,应当读r+i ,即“日”字。这是我的理解。但人汁切,《康熙字典》读作“入”,见下文。
    2、《新订增篆康熙字典》寅集下:“廿,唐韵,人汁切。集韵,正韵,日执切。□音入。玉篇,二十并也,今直为二十字。颜之推〈稽圣赋〉:‘中山何伙,有子百廿。魏妪何多,一孕四十。’”
    3、中华书局1978年根据1915年初印本缩印的《中华大字典》注:“廿,日执切,音入。缉韵。二十并也。古文省多。见《说文十部》。省多者,省作二十两字为一字也。〔按字亦作艹。互详十部艹字〕。(笔者注,“艹”字的两竖应当向下拉到底,电脑打不出来。)
    4、中华书局香港分局1947年3月初版《辞海》第498页注:“廿,日力切,音入,缉韵。俗读若念。亦作艹。二十并也。见《说文十部》。”
    5、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1951年版《辞源》第139页注:“廿,日力切,音入。缉韵。二十并也,见《说文》。今读若念。”第93页:“艹(两竖拉到底),日力切,音入,缉韵。今读若念。二十也。”
    6、商务印书馆1958年9月第6版修订重排本《四角号码新词典》,第319页注:“廿,见艹。”第294页:“艹,nian,念。二十,例艹个。”
    7、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辞海》第1238页注:“廿,nian,亦作艹。二十。”第550页:“艹,同廿。”
    8、商务印书馆1988年7月第一版《辞源》第222页注:“廿,nian,人执切,入,缉韵,日。数目二十,两字省作一字,读念。《广韵》:‘今作廿,直以为二十字’”。(笔者注,这里的“入”字,应为入声的意思,而非读音为入。后面已经标明,读音为日。)第222页:“艹,nian,见廿。”
    9、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1998年版《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均未收“廿”和“艹”二字。
    10、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现代汉语词典》第832页注:“廿,nian,二十。”
    11、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现代汉语词典》第928页注:“廿,nian,二十。”
    从以上可以看出:
    1、“廿”同“艹”为同音异体字。
    2、标明“廿”字读“日”音的,有《说文解字》、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的《辞海》二种,但该《辞海》同时又说明,如果作为“二十两字并作一字,读念。”
    3、标明“廿”字读“入”音的,有郑板桥、《新订增篆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1947年版《辞海》、1951年版《辞源》五种。
    4、标明“廿”字古代读音为“入”或“日”,俗语、今读为“念”音的,有郑板桥、1947年版《辞海》、1951年版《辞源》、1988年版《辞源》四种。
    5、以汉语拼音明确标明“廿”字读作nian的,有1958年版《四角号码新词典》、1979年版《辞海》、1988年版《辞源》、1978年和2002年版《现代汉语词典》五种。
    由此可得出这样的结论:“廿”字的读音,自汉朝以来,直到1949年解放以前,官方字词典,一般标注其读音为“入”。但是,起码从乾隆年开始,或者更早,但缺乏记录,民间就把“廿”字,俗读作“念”音了。解放前后的字典,既注明古代读音,又说明今多读为“念”音。解放后全国推行现代汉语拼音后,所有字典都将“廿”字读音标注为nian。从此可见“廿”字读音演进的过程。
    这个“廿”字,在台湾、香港和海外,不知字典如何注音,请有识者教我。
    附:《郑板桥文集•潍县署中答刘宋二生》
    宋生作文,文中将二十七写作廿七,三十四写作卅四。刘生以为不典,斥言其近俗,宋生不服,口舌争辩,彼此不能决,乃来书请问板桥,原有说以定是非,好学哉二生!愚乌可不答乎。按廿音入,《说文》:二十并也。颜之推《稽圣赋》云:“魏妪何多,一孕四十,中山何伙,有子百廿”。此即文中用廿字之证。十与廿相叶,俗音读廿为念者,大误。又,三十并为卅,四十并为卌。卅音撒,卌音锡。始皇《禅梁父刻石》辞曰:“皇帝临位,作制明法。臣下修饰。廿有六年,初并天下罔不宾服。”此乃以四字为句,三句一叶韵,而今《史记》刻本皆作“二十有六年”,一字改作二字,失其真矣。兹略引一段,以明宋生作文非俗。刘生能于此等处研索,亦见细心。此番虽属宋生操胜,然刘生好学不倦,亦有可敬处!总之,读书以字字咀嚼,潜心探讨,不放一字一句含糊过去为上。苏东坡在翰林时,读《阿房宫赋》至四更时候,老吏苦之,坡犹洒然不倦,此可谓善读书者。若过目成诵以为能者,其实却最不济事。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何暇应接,何能细昧。所以陶潜之不求甚解,最是学他不得,二生应该要明白此层道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9 收起 理由
如石 + 9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3 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花开花落两由之的帖子,想起郑板桥的文章,划拉了这么一篇,全是罗列,没大意思。
发表于 2012-12-23 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字,我每次遇到念它的音,都觉得别扭{:soso_e144:}

太守呀,你收藏的字典这么多呀{:soso_e179:}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3 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海格,等晚上上个字典小照给你看。
发表于 2012-12-23 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西窗刮起读音风。越来越严谨并接地气。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3 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的字词典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中华大字典

中华大字典

47年版辞海

47年版辞海

51年版辞源

51年版辞源

四角号码字典

四角号码字典

79年版辞海

79年版辞海

88年版辞源

88年版辞源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现代汉语辞典

现代汉语辞典

02年版现代汉语辞典

02年版现代汉语辞典
发表于 2012-12-23 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留心处处皆学问,学习太守做学问的态度{:soso_e179:}
发表于 2012-12-24 03:0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认真呀!我只知道上海人说二十几是nian几~~好像是三声吧,山妮该知道~
发表于 2012-12-24 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守,这么多的字典词典,我还真是开眼界了。。。我只有最后两个。。{:soso_e127:}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4 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守,这么多的字典词典,我还真是开眼界了。。。我只有最后两个。。{:soso_e127:}
海格 发表于 2012-12-24 14:37

多了也没什么用。一本也学不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4-6-2 19:37 , Processed in 0.05943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